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第9页 / 共62页
第1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叶、花、果病害v种类繁多,几乎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叶部病害的危害。v叶片的病斑、花朵早落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v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v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都能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v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灰霉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毛毡病、叶畸形、变色等。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v1病落叶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在病落叶上越冬。v2一般情况下,有多次再侵染。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v3叶、花、果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v4风、雨、昆虫等是叶部病害病原物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多数通过气流传播。人类活动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v5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3一、叶斑病类v月季黑斑病v1分布与为害 月季黑斑病是月季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各月季栽培地区均有发生。月季感病后,叶片枯黄、早落,导致月季第二次发叶,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降低切花产量,影响观赏效果。该病也能为害玫瑰、黄刺梅、金樱子等蔷薇属的多种植物。图5-25 月季黑斑病1、被害叶片 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月季黑斑病1、被害叶片 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3病原v病原菌为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 Fr.,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放线孢属。分生孢子盘生于角质层下,盘下有呈放射状分枝的菌丝;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双胞,分隔处略缢缩,二个细胞大小不等,直或略弯曲;分生孢子梗很短,无色。4发病规律v本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v早春展叶期,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喷灌水或昆虫传播。v潜育期7 10 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v该病在长江流域一带一年中有56月和89月两个发病高峰。在丽水4月中旬发病,6月霉雨季节和9月秋雨连绵时发病严重。v雨水是该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多雨、多雾、露水重则发病严重。老叶较抗病,展开614天的新叶最感病。月季的不同品种之间其抗病生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浅黄色的品种易感病。叶斑病类的防治措施v(1)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v(2)选种抗病品种和健壮苗木。v(3)清除侵染来源。v(4)发病期喷药防治。v(5)加强检疫。二、白粉病类v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重要病害,除针叶树和球茎、鳞茎、兰花等类花卉以及角质层、蜡质层厚的花卉(如山茶、玉兰等)以外,许多观赏植物都有白粉病。v白粉病的病症非常明显,在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v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是,白粉菌属(Erysiphe)、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瓜叶菊白粉病1、症状特点: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 2、病原:二孢白粉菌 3、发病规律:以闭囊壳在病枝残体上越冬。气流和水流传播,直接侵入。1520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受到抑制。病害的发生一年中有两个高峰,苗期发病盛期为1112月,成株发病盛期为34月。 1、症状 2、闭囊壳 3、子囊及子囊孢子瓜叶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1、症状特点: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2、病原:蔷薇单囊壳菌 3、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也可以闭囊壳越冬,但一般情况下不产生闭囊壳。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侵染幼嫩部位,产生粉孢子。露地栽培月季以春季56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发病较多,温室栽培可整年发生。 1、症状图 2、白粉菌粉孢子月季白粉病白色霉层白粉病的防治措施v(1)秋冬季清园,减少侵染来源。v(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性。v(3)喷药防治。v生长季节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15绿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进行喷雾;v在温室内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250克,也可在夜间用电炉加热硫磺粉(温度控制在1530)进行熏蒸,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三、锈病类v锈病是园林植物中的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全国有80余种园林植物锈病。v园林植物受害后常造成提早落叶、花果畸形,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的观赏性。v园林植物锈病中常见的病原菌有:v柄锈属(Puccinia)、单胞锈属(Uromyces)、多胞锈属(Phraymidium)、胶锈属(Gymnosoporagium)、柱锈属(Cronartium)等。玫瑰锈病海棠锈病 1、症状特点: 海棠的叶片背面长出黄白色的毛状物 。 2、病原: 主要有2种: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 翌年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海棠的嫩叶、叶柄、嫩枝、果实上,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在叶正面产生性孢子器;约3周后在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 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新梢越冬。 没有再侵染。 该病菌需要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故海棠与桧柏类针叶树混栽发病就重。 海棠锈病1、桧柏上的菌瘿 2、冬孢子萌发 3、海棠叶上的症状 4、性孢子器 5、锈孢子器 桧柏海棠锈病吸水膨胀的冬孢子角干燥状态的冬孢子角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锈病类的防治措施v(1)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是防止转主寄生的锈病发生的重要措施。v(2)清除侵染来源。v(3)化学防治。v在休眠期喷洒3Be的石硫合剂可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v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v(4)生物防治。四、煤污病类v煤污病是园林植物上的常见病害。v发病部位的黑色“煤烟层”是煤污病的典型特征。v由于叶面布满了黑色“煤烟层”使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既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又影响的植物的观赏效果。山茶煤污病v1分布与为害 :v煤污病在南方各省份的花木上普遍发生,常见的寄主有:山茶、米兰、扶桑、木本夜来香、白兰花、五色梅、阴绣球、牡丹、蔷薇、夹竹桃、木槿、桂花、玉兰、紫背桂、含笑、紫薇、苏铁、金桔、橡皮树等。v发病部位的黑色“煤烟层”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影响观赏效果。 2症状v病菌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和花器。v病菌的种类不同引起的花木煤污病的病状也略有差异,但黑色“煤烟层”是各种花木煤污病的典型特征。 山茶煤污病煤污病的防治措施v煤污病的防治以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的为害为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v(1)加强管理,营造不利于煤污病发生的环境条件。注意花木栽植的密度防止过密;适时修剪、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林内湿度。v(2)药剂防治。喷施杀虫剂防治蚜虫、介壳虫的为害(详见蚜虫、介壳虫的防治);在植物休眠季节喷施35Be的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病菌,在发病季节喷施0.3Be的石硫合剂,有杀虫治病的效果。 五、灰霉病类v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的最常见真菌病害。v灰霉病的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形成显著的灰色霉层。v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是最重要的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很广,几乎能侵染每一种草本观赏植物。 仙客来灰霉病 1、症状特点: 水渍状病斑、病部的灰色霉层。 2、病原: 灰色葡萄霉 3、发病规律: 病组织、病株残体上越冬。 风雨传播。 直接或伤口侵入。 温度20度、相对湿度90%有利于发病。 一年中有二次发病高峰。灰霉病类的防治措施v(1)控制温室湿度。v(2)清除侵染来源。v(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园艺操作。v(4)药剂防治:v于生长季节喷药保护。v在温室大棚内使用烟剂和粉尘剂,是 防治灰霉病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六、炭疽病类v炭疽病是园林植物上的一类常见病害。v其主要症状特点是子实体呈轮状排列,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粉红色的粘孢子团出现。v炭疽病主要是由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植物叶片,有的也能为害嫩枝。v炭疽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 炭疽菌(Colletotrichum)君子兰炭疽病金盏菊炭疽病大叶黄杨炭疽病杜英炭疽病山茶炭疽病1、症状图 2、分生孢子盘 山茶炭疽病樟树炭疽病1、症状图 2、分生孢子盘 3、子囊壳及子囊孢子 兰花炭疽病1、症状:病斑上形成近轮状排列的小黑点2、病原:炭疽菌属3、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株 残体、假鳞茎上越冬。翌年借风、雨、昆虫传播。一 般自伤口侵入,嫩叶可直接侵入。有多次再侵染。每年311月均可发病,46月梅雨季节发病重。株丛过密、蚧虫为害严重有利于病害发生。 1、症状2、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及刚毛兰花炭疽病炭疽病类防治措施v(1)清除侵染来源。 剪除枯枝应从病斑下5cm的健康组织处剪除。v(2)加强栽培管理,营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v(3)药剂防治。v当新叶展开、新梢抽出后,喷洒1%的等量式波尔多液;v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 10 天喷1 次,连续喷3 4 次,要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v在温室内可以使用45 百菌清烟剂,每667 平方米用药250克。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43叶畸形类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措施v(1)叶畸形类的主要病害v桃缩叶病v杜鹃饼病v(2)叶畸形类的防治v(3)茶饼病桃缩叶病 我国各地均发生,危害桃树、樱花、李、杏、梅等园林植物 症状识别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花、果实。病叶波浪状皱缩卷曲,呈黄色至紫红色。春末夏初,叶片正面出现一层灰白色粉层,即病菌的子实层,叶片背面偶见灰白色粉层;病稍为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短缩肿胀,上面着生成丛,严重时病稍枯死;幼果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黄色或红色的斑点,稍隆起,病斑随果实长大逐渐变为褐色且龟裂,病果早落 桃缩叶病 病原 为畸形外囊菌,属于子囊菌亚门、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外囊菌属。自囊直接从菌丝体上生出,裸生于寄主表皮外,子囊圆筒形,无色,顶端平截,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偶为4个,子囊孢子球形至卵形,无色。 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壁芽孢子在树皮、芽鳞上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天,成熟的子囊孢子或芽孢子随气流等传播到新芽上,自气孔或表皮侵入,刺激寄主细胞大量分裂,胞壁加厚,病叶肥厚皱缩、卷曲病变红。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3-17。早春温度低、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年中4-5月发病盛期,6-7月发病停滞,无再次浸染。杜鹃饼病(又称杜鹃叶肿病、瘿瘤病) 分布于广东、云南、四川、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辽宁等地。危害杜鹃、茶、石楠科植物。病状病状 识别识别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嫩梢,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嫩梢,也危害花。也危害花。 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半透明的近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半透明的近圆形病斑,后变为淡红色,病斑扩大变为黄褐圆形病斑,后变为淡红色,病斑扩大变为黄褐色并下陷。叶背的病斑相应位置则隆起成为半色并下陷。叶背的病斑相应位置则隆起成为半球形的比病瘿,上面着生灰白色黏性粉层,即球形的比病瘿,上面着生灰白色黏性粉层,即病菌的子实层,后期灰白色粉层脱落,病瘿变病菌的子实层,后期灰白色粉层脱落,病瘿变成褐色至黑褐色,受害叶片大部分或整片加厚成褐色至黑褐色,受害叶片大部分或整片加厚,如饼干状,故称饼病。叶脉受害,局部肿大,如饼干状,故称饼病。叶脉受害,局部肿大,叶片畸形;新梢受害,顶端出现肥厚的叶丛,叶片畸形;新梢受害,顶端出现肥厚的叶丛或形成瘤状物;花受害后变厚,形成瘿瘤状畸或形成瘤状物;花受害后变厚,形成瘿瘤状畸形花,表面生有灰白色粉状物。形花,表面生有灰白色粉状物。杜鹃饼病病原 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常见的有两种:半球外担子菌,子实层白色,担子棍棒形或圆筒形,担孢子纺锤形,稍弯曲,无色,单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