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福田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尊者、长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摘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B.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C. 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D. 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中国家训的源头谈起,论述了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中国家训的内容指向,重点论述了后一个方面。B. 周公戒伯禽的训词,是论证“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观点的典型例证。C. 文章列举中国家训文化的三方面指向,论证了中国家训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D. 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家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B.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C.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D. 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参考答案:1. B 2. D 3. D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源头”错,原文是“最早又最可信的”“一段记载”;C项,原文是“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D项,“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错,原文说“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错。由文章可知,第一段谈中国家训的源头,是提出问题,属于总写;以下各段分别论述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内容指向,属于分写,所以文章采用的应是“总分”式结构。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强加因果。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非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埃德加?斯诺 我于1913年入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我一共用了160元连所有学费在内。在这个数目里面,一定有1/3是用在报纸上面的,因为经常订阅,书报费每月约需一元,此外我还时常向报摊购买书籍和杂志。父亲责备我说是浪费,他说这是在废纸上花钱。不过我已经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从1911年到1927年,当我和中国最初的红军中坚分子爬上井冈山时,我从未停止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是夏,我决定到北京去。当时,许多湖南学生都计划到法国去工读。我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计划。不过,虽然我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计划,并且他们受新民学会的帮助,但我本人并没有到欧洲去。我认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 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湖南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助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作图书馆佐理员,薪俸每月8块大洋。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敬仰的人。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但是,我并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借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不过当时我还彷徨,还在“找出路”。我读了几本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和一个常来看我的北大学生时时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1919年初,我到上海去,和准备赴法的学生一起。我又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也不知道怎样可以走下去。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同学借了10元钱给我,使我能买票到浦口。旅途中,我在曲阜下车,访孔子墓。我去看了孔子和门徒濯足的溪水、圣人幼时所居的小村。我看见孔子所植的树。我又访问颜回的住处和孟子生地。在旅途中,我还登游过泰山。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时,钱用光了,而且车票也没有。没人有钱借给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不过最倒霉的就是一个贼偷去了我仅有的一双鞋子!可是,我的运气非常好。在车站外面,我碰到了一个湖南的老友,他借给我足够买一双鞋子和到上海车票的钱。到了上海后,我知道有了大笔款子帮助学生留法,并且可以资助我回湖南。 回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向的团体,这个社和新民学会都激烈反对当时的湖南都督张敬尧。新民学会更是厉害,领导了一次学生大罢课来反对张,要求将他撤换,同时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动反对张敬尧。当时孙中山在西南活动,张为报复起见,就禁止湘江评论出版。 这件事过后,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反军阀的运动了。在北平我做了一个新闻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在湖南,这个运动得到了相当的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闿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个新政府。 1919年,我第二次到上海,在那里我又一度碰到陈独秀。我和他第一次相见是在北京,当我在北大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那时我也见过胡适,访问他,要他援助湖南的学生斗争。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们的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过后我回长沙,开始组织这个协会。我在那里得到一个教员的位置,同时继续我在新民学会里的活动,那时协会有回湖南“独立”的计划。 1920年冬,我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我第二次到北平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儿共产主义书籍。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过动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摘编自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相关链接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后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他被编入第八班。湖南师范第一学校,创建于1903年,前身是湖南师范馆,最初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创办的城南书院,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比肩。学校的教育思想先进,聘请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教师任教。与毛泽东几乎同时的一批进步青年有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和陈章甫等,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堪称“新青年”的摇篮。(摘编自毛泽东传)张敬尧,当时的军阀,1918年3月率北洋军进入湖南,任督军。他驻湘期间,曾纵兵抢劫,滥发纸币,盗押矿产,强种鸦片,钳制舆论,勒索军饷和伪造选举等等。湖南人民当时即有“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呼吁。1920年,张在一片声讨声中逃离湖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