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大西韩乡中学2021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某溶液可能含有Na、Fe2、Br、CO32、I、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在该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向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向淀粉溶液中滴加该橙黄色溶液未变蓝色,则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组是 A Fe2、CO32、Br BNa、SO32、I CFe2、I、SO32 DNa、Br、CO32参考答案:D略2.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当溶液中c(H+)=10-1mol/L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c(H+)=10-13mol/L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 )A. Na+、Mg2+、NO3-、HCO3-、SO42-B. Pb2+、Ba2+、K+、Cl-、S2-C. Pb2+、Fe2+、 Na+、SO42-、NO3-D. Mg2+、NH4+、SO42-、Cl-、S2O32-参考答案:A当溶液中c(H+)=10-1mol/L时,溶液显酸性,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c(H+)=10-13mol/L时,溶液显碱性,又能生成沉淀。A. 在酸性溶液中HCO3-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A正确;B. Pb2+、S2-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Pb2+、SO42-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在酸性溶液中S2O32- 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沉淀,在减弱溶液中Mg2+、NH4+分别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故选A。3. 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铁制容器可盛装冷的浓硫酸,因为常温下铁和浓硫酸不反应B铝热反应提供一定的能量引发,因为铝热反应为吸热反应C增加炼铁高炉(下图)的高度并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因为化学平衡没有移动D鸡蛋清中加入2滴1%醋酸铅溶液后产生沉淀,因为蛋白质发生了盐析参考答案:C略4. 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合物 B可溶于水 C可与硝酸反应 D电解质参考答案:C略5. 现有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4克,与足量氯气反应后,固体增重71克。另取4克该金属混合物,投入到足量盐酸中,产生224L(标准状况)H2。则该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Cu,Al Mg,Fe Zn,Al Mg,Zn A B C D参考答案:A略6. 胶体区别于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B、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因吸附而带电荷 D、可以通过滤纸参考答案:A略7. 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的金属的是( )A.电解熔融氯化铝制铝 B.加热氧化银制银C.电解氯化钠溶液制钠 D.氯化钠与铝粉高温共热制钠参考答案:B略8. 下列各组物质按右图所示转化关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参考答案:B略9. 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B.降低了生产成本C.减少了环境污染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参考答案:D由于联合制碱法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氨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合成氨厂提供,从滤出碳酸氢钠后所得的母液中可回收氯化铵,因此它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A、B正确。由于不产生不能利用的氯化钙,所以“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由于增加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所以会加重“对设备10. (2014?延边州模拟)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B60g二氧化硅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C7.8g钾与100mL 1mol?L1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气体分子数为0.1NAD标准状况下,7.1g 氯气与足量的石灰乳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参考答案:C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次氯酸钠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部分水解,导致次氯酸根离子数目减少;B、60g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mol硅氧键;C、7.8g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由于金属钾能够与水反应,所以0.2mol钾完全反应,生成了0.1mol氢气;D、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氯气与石灰乳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氧化剂,0.1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了0.1mol电子解答:解:A、1 L 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溶质次氯酸钠1mol,由于次氯酸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小于NA,故A错误;B、60g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mol共价键,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故B错误;C、7.8g金属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无论盐酸过量还是不在,金属钾都能够完全反应,所以0.2mol钾能够置换出0.1mol氢气,反应生成气体分子数为0.1NA,故C正确;D、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氯气与石灰乳完全反应转移了0.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判断及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1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mol硅氧键,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1.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 CO2和CO混合气体1mol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B. 在KIO3+6HI=KI+3I2+3H2O反应中,每生成3mol I2,则转移6NA个电子 C. 1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NAD. 在1L0.1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参考答案:B略12. 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3,氧化性:HClOCl2Br2Fe3+I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中,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B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亚铁溶液能使溴水变成无色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2ClO+CO2+ H2O 2HClO+CO32D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参考答案:A略13. 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参考答案:B略14. “银针验毒”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银针主要用于检验是否有含硫元素的有毒物质。其反应原理之一为:Ag2H2SO2Ag2SH2O。当银针变色后,将其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复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银针变黑时,所检验的物质有毒B银针验毒时,Ag被氧化C上述验毒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银针复原发生的反应可能为:3Ag2S+2Al=6Ag+Al2S3参考答案:DA当银针变黑时,说明Ag氧化为Ag2S,则说明所检验的物质有毒,故A正确;B银针验毒时,Ag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正确;C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氧化产物为Ag2S,还原产物为H2O,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正确;D将其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复原,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正极为Ag2S,负极为Al,总反应式为3Ag2S+2Al+6H2O=6Ag+Al(OH)3+3H2S,故D错误;答案为D。15.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 mol H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B.含NA个Na+的Na2O溶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C.在标准状况下,2.8g N2和2.24L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NAD. 2.24L 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实验室用丁酸和乙醇为原料,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制取并分离出丁酸乙酯,反应方程式及有关信息如下:CH3CH2OH+CH3CH2 CH2COOH CH3CH2CH2COOC2H5+H2O反应在该条件下进行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时间(min)CH3CH2 CH2COOHCH3CH2OHCH3CH2CH2COOC2H5H2O00.30.700.3100.23abc200.20.60.10.4有关物质在101.3K Pa时沸点如下: 物质乙醇丁酸丁酸乙酯水油沸点(oC)78.5163.5121126100约250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能否由题给条件判断K值随温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_(选填“能”或“不能”)。2、表中,a = _ mol/L。50时K=,在20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填“是”或“否”)。3、在1020min时,用乙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min。该反应速率比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其原因是_。4、在起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要提高丁酸乙酯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参考答案:1K=_, 不能 2a=_0.63_mol/L,_是_3_0.003_mol/Lmin,原因是_反应物的浓度减小_4可采取的措施是_适当升高温度,采用油浴加热,将丁酸乙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