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公会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ACO2增多使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增多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CO2CCO2能放出能量,使地球变暖DCO2、CH4等温室气体会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减少地球的热量散失参考答案:D略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图: B苯分子的最简式:CHC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D甲基的电子式:参考答案:C略3. 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 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 B. 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C. 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D. a点酸浓度大于b点酸的浓度参考答案:C略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即为有效碰撞 B.使用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C.增大压强不能降低活化能,但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D.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参考答案:B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参考答案:B略6.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H= -57.3k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Q1kJmol-1,H2SO4(浓)+NaOH(aq)=Na2SO4(aq)+H2O(l) ; H= -Q2 kJmol-1HNO3(aq)+KOH(aq)KNO3(aq)+H2O(l) ; H= -Q3 kJmol-1,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1 = Q2 = Q3 B.Q2 Q1 Q3 C. Q2 Q3 Q1 D. Q2 = Q3 Q1参考答案:C略7. 一定温度下,将1molA和1molB气体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A(g)+ B(g)xC(g)+D(s),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正确的是A方程式中x1 Bt2时刻改变是使用催化剂Ct3时刻改变是移去少量物质D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参考答案:D略8. 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铜片的质量增加CH+向铁片移动D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Fe2e=Fe2+参考答案:D9.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证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B银氨溶液的配制:向1mL 2%的稀氨水中逐滴滴加2%的AgNO3溶液C苯甲酸的提纯:将1g粗苯甲酸放到100mL的烧杯里,加入50mL水,加热完全溶解后趁热过滤,静置冷却可析出苯甲酸晶体D除去苯中的苯酚杂质: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参考答案:C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检验溴离子先加硝酸酸化; B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C温度高时苯甲酸的溶解度大,应减少苯甲酸的损耗;D苯酚与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混溶解答:解:A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溴离子,检验溴离子先加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可证明,故A错误; B氨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AgOH,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可配制银氨溶液,故B错误;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趁热过滤,减少苯甲酸的损耗,故C正确;D苯酚与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混溶,且易溶解溴,不能分离,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溶液的配制、离子检验以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0.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网 ) 参考答案:D略11.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 煤的干馏可以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参考答案:A略12. 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参考答案:D略13. 下列各物质完全燃烧,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其他物质的是A1,3丁二烯 B间二甲苯 C氯乙烯 D苯酚参考答案:C略14. 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参考答案:D略15. 在Na2CO3溶液中,下列等量关系成立的是 A. c(OH-)=c(HCO3-)+c(H2CO3)+c(H+) B. 2c(Na+)=c(CO32-)+c(HCO3-)+c(H2CO3) C. c(Na+)+c(H+)=c(HCO3-)+c(CO32-)+c(OH-) D. c(Na+)+c(OH-)=2c(CO32-)+3c(HCO3-)+4c(H2CO3)+c(H+)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序号)。A铝与Cl反应,铝与SO42-不反应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C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E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_。(3)放出的气体是_,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角度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_。(4)某同学通过其他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填字母序号)。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5)以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镁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选项铝电极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正极反应A负极NaOH溶液2Al6e8OH=2 Al(OH)4-6H2O6e=6OH3H2B负极稀盐酸2Al6e=2Al36H6e=3H2C正极浓硝酸Mg2e=Mg22 NO3-4H4e=2NO22H2O其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还与_有关。参考答案:(1)D(2)Cu(3)H2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的铝离子的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H的浓度增大,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溶解。(4)ABD(5)A电解质的性质解析:(1)运用排除的方法即可解答,A项中Al与Cl、均不反应;B项中Cu2浓度相等,水解产生的H浓度应相等,酸性相同;C项中水解生成的H2SO4浓度很低,不可能使铝钝化;E项中两者均溶于水,故正确选项为D项。(2)因2Al3Cu2=2Al33Cu,铝片表面的暗红色物质应为铜。(3)放出的可燃性气体只能为H2,因Cu2水解,溶液显酸性。在分析反应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时应紧扣要求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4)在弄清Al与CuCl2反应较快的原因后,可知要加快Al与CuSO4的反应,需设法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容易判断A项正确,因Al2O32NaOH3H2O=2NaAl(OH)4,B项正确;C项中不仅无法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还降低了Cu2的浓度,使反应会更慢;由(1)结论可判断D项正确。(5)A项中Mg、Al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因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自发地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Al更易失电子,作负极:2Al6e8OH=2;Mg作正极:6H2O6e=6OH3H2,A项正确。B项中Mg、Al均能与盐酸发生自发的反应,而Mg的金属性强,更易失电子,作负极:Mg2e=Mg2;此时Al作正极:2H2e=H2,B项错误。C项中因常温下Al在浓硝酸中钝化,Mg易失电子,作负极:Mg2e=Mg2;Al作正极:24H2e=2NO22H2O,C项中正极反应式中得电子数错误。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金属作电极不仅与其本身性质相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二十世纪奥地利和德国物理学家泡利、洪特分别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从此化学从“实验经验型”上升到对物质结构的理论探究。这对科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参考答案:略18.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