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绿色建筑雨水设计研究 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又反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许多城市深受内涝问题困扰,但自身又缺少充足的可利用水资源,城市内涝与缺少水源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高效利用雨水资源。而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实现建筑的雨水高效利用,就是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关键。基于此,我们将对依托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的绿色建筑雨水系统进行研究。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建筑;雨水设计引言: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处理雨水的方式通常是以排放为主,没有将雨水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海绵城市理念的含义是将城市改造成为可以实现弹性管理的海绵,它是利用一些可以改造城市的科技手段,来提升城市整体吸纳雨水的能力,进而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而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雨水系统的设计方面也应当体现出海绵城市理念。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绿色建筑雨水设计进行研究。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海绵城市理念的含义就是将整个城市看做海绵,而城市内部的各种水系以及绿化设施等则被看做“海绵体”。这种理念旨在将城市打造成拥有海绵弹性特点的整体,具备可以根据气候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的能力。生态优先原则是城市生态化建设以及打造海绵城市需要遵循的准则,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一定要保证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最终实现有效排水,防止出现城市内涝。基于上述基础,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实现建筑物及周边设施等多种场地的低影响开发,所谓低影响开发,就是指在保持开发场地水文特征不变的前提之下,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回收利用以及存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市政排水管网压力,同时,还可以充分高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实现节约城市原有水资源、增加城市用水来源、水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以及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1。当今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却出现了与发展速度不匹配,甚至是影响发展的问题,由于硬化路面面积不断扩大,出现了水土流失、不透水面积增加等问题,地表的水资源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存在困难,大量雨水无法下渗,不仅会导致城市出现内涝,也会破坏城市水循环链条。并且当大量雨水涌入排水系统内,增大了雨水洪峰值,汇流加快,为城市排水管网带来了较大压力。依托海绵城市理念,对雨水系统进行设计,可以改善城市水循环链条衔接情况,推动城市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2海绵城市三大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涵盖三种类型的雨水系统,分别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要将这三大雨水系统合理统筹,共同营建出一个完善的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利用渗透、存蓄、输送、净化等手段对雨水进行有效处理,对雨水径流的总量,洪峰值以及污染问题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就是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它能够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将已经成为径流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再进行输送或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不能将雨水径流有效处理时,就可以利用该系统对超标的雨水径流进行妥当处理,可以说,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是城市雨水系统之中的救援和补充。需要知道的是,这三种系统在城市雨水系统中是不存在明显界限的,因此,它们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海绵城市将建设的重要基础,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3海绵城市理念下绿色建筑的雨水设计2015年,我国公布了16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并颁布了多项有关海绵城市发展的指导意见,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色建筑雨水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绿色建筑雨水收集的配套设施,利用渗透、存蓄、输送、净化等多种措施对雨水峰值量进行削减,实现雨水资源的收集、储存和再利用,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需要,以下是从三个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了雨水系统的设计。3.1下凹式绿地设计在进行绿色建筑的雨水设计时,要利用好周边的绿化用地,实行下凹式绿地设计。下凹式绿地就是在建设绿化用地时,它的高度要比其周围的地面或道路低20公分左右,在绿化用地内选择渗透水源能力比较优良的土壤类型,种植的植物要选择抗水性能强、耐淹的类型,将雨水存留其中,以便实现净化。在绿地周围设置溢流口,当出现暴雨天气时,就可以对多余的径流进行排放,还可以在溢流口的位置连接管道,将雨水收集起来,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2。这种下凹式绿地设计建造起来投入的资金较少,成本较低,建设难度也比较地。作为一种天然的雨水渗透设施,它可以加快雨水下渗的速度,降低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还可以治理洪涝问题,实现雨水资源的内部消化。下凹式绿地还可以保护城市水资源自然循环系统,在实际的建设中,绿地下凹的深度可以选择10-20公分之间,铺设的土层厚度大概在25公分左右,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绿地功能。3.2透水性地面设计建筑周围存在着面积较大的硬化地面,例如停车场、人行道以及广场等,这种地面的透水性差,会阻碍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之间的连通,因此,可以对地面进行透水性设计,采用一些疏松的砂石材料,或者是本身带有孔隙的铺装材料,例如面包砖、植草砖等材料,来进行地面的建设。这种设计可以加快雨水的下渗速度,使滞留在地表的雨水资源减少。同时,还可以削减暴雨天气时超标的雨水径流,达成径流污染消化吸纳的目标,下渗的雨水资源,还可以与地下水资源之间实现连通,是地下水资源的一种补充。为了增强地面的透水能力,还可以将各种铺设材料之间连接的接缝面积适当地扩大,在这些缝隙中可以填充细砂、陶粒等渗水性强的材料,不仅可以实现道路美观,同时,还可以使雨水更好的渗透下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行驶车辆的道路需要承受的负荷量过大,不适宜铺设疏松材料。3.3雨水调蓄设计在实际的绿色建筑雨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对雨水资源进行存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建设水体调蓄池是将水资源储存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项设施的设计要站在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要求它可以实现暴雨天气时的雨水储存,干旱少雨季节时可以将这些存蓄起来的雨水调用。在非暴雨季节时,水体调蓄池能够保持在正常水位,可以将这些水资源用以改善小区环境。蓄水最高水位之上,要设计泄洪溢流口,保证在暴雨天气时,能够对峰值流量进行调蓄。在暴雨之后,通过向下渗透、水汽蒸发和排放,雨水水位将恢复到常规水平。除此之外,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水体调蓄池的设计风格可以与绿色建筑的整体匹配,利用园林设计等技艺手法,进行水体调蓄池的景观设计,保证它的美观程度。总结:综上所述,实行绿色建筑的雨水系统设计是贯彻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手段,进行合理的雨水设计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解决城市内涝与缺少水源的矛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建筑所处的地区降水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适当地进行调整,才能最大的发挥雨水设计的作用,促使绿色建筑发挥绿色作用,进而依靠绿色建筑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参考文献:1. 郝志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雨水系统设计思考J.智能城市,2018,4(03):27-28.2. 褚彦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绿色建筑雨水设计J.给水排水,2017,53(S1):228-230.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