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界牌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古渡口,古河州【1】一重一重的青山,藤花掩映了临着黄河的古镇大河家。清晨,去看大河家岸边的临津古渡。古渡口的日光饱含着水分,格外醇浓。水花溅起,被朝阳一打,滴滴金子似的,空气里似乎都有仓啷啷清脆的响声。人一走,就把阳光撞得打着旋涡儿。大河家桥头,有早起的人捉了几条小鱼,盛在盆子里,慢慢地游啊游。桥面宽阔,这边是甘肃的大河家,桥那边就是青海的扇子山。初阳打在红砂岩山上,一层一层的光亮,像一朵怒放的硕大的鸡冠花。我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一会儿在甘肃,一会儿在青海,真是激动得不行。桥上走过的藏民和回民,都披了一层金光,质朴而古风,似乎是从汉唐走来。世间种种好,真叫人感激。立在桥上,就可看见临津古渡口。拦河一条粗铁索,还在水里晃荡。湍急的水乍然撞击在铁索上,飞溅起碎碎的水花,白亮亮的,连缀起一道白光,玉箍一般,箍在狂野的黄河之上。铁索若隐若现,一痕深青色在水光里翻滚,水光吞噬铁索,复又吐出。这时候,就觉得黄河水有骨头,泼皮硬朗的水骨头,一波一波与时光撞击,与铁索撞击,与石头撞击,喀拉拉响着,一轮一轮周而复始地轮回,从古至今,无穷无尽。当年临夏人走青海,就是从这个渡口通过。那时候,渡口有木船,有水手,羊皮筏子可能也有。人们从哗啦啦的黄河水上漂过,吼上一嗓子河州“花儿”,多么惊险酣畅啊!这一切,古朴而幽凉,对于我这个腾格里沙漠边缘长大的人,简直惊诧新鲜至极。倘若有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踩了一叶扁舟跨河而过,肯定被黄河水一脚踹到下游去了。黄河可是咆哮得很哩。临水而立,有一种磅礴扑面而过,是那种倏然间把人击倒的震撼之美。这世上,唯有黄河不曾闲啊,从古忙到今,一刻不停。很古的时候,有个部落叫渠搜,大概的位置在青海湖附近。周穆王巡游天下时,听说渠搜有好马,风尘仆仆去了一趟。周穆王的行程,是溯黄河北上,渡黄河,经落都,抵达渠搜。那么这个渡口,极有可能就是临津古渡。只是时间太久远,模糊了一个渡口的名字。隋炀帝西巡,也是从临津渡口渡过黄河抵达青海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在临津渡口过黄河,往返都路过河州。历史上,临夏和青海东部地区曾并称河湟地区。唐朝时,在这里设置茶马互市,临津渡口是其中最重要的渡口。盛唐时,有七十万匹战马驿马,大概有半数就是通过河湟地区茶马互市成交的。马和茶叶,在临津渡口繁忙来往,可能就是清明上河图的那种繁华吧。青海吐谷浑人养的宝马,过临津渡口,河水般哗哗流入中原。而大批战马涌入中原大地,为唐朝的强盛提供了军事保障。大河家渡口,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当时河西走廊的商贸主要依赖骆驼客,西域路途漫漫,黄沙苍凉,只有骆驼是最好的选择,丝绸、瓷器、香料,往来不绝。在古道上,山高水险,商贸往来是靠马帮。骡马驮着茶叶、布匹,从中原赶来,在茶马互市中交易。你的茶叶布匹留下,我的骏马带走。临津渡口大概忙得花儿纷纷,草叶颤枝。除了茶马贸易这样的大宗买卖,民间琐碎的交易也是频繁的。羊皮换盐,牛毛换银镯,马蹄换岁月。临津渡口在哗哗的水声里拨亮一盏一盏的灯笼。自古河州出商人,是有这层历史缘由的。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常年奔波在河湟地区的西域商人,慢慢沿途居住,人家沿着古道延伸。聚居的人家多了,形成一个个的村落,恪守着远山近水。遇一人而白首,择一地而终老,不用回到遥遥的西域去了。?我总觉得,临夏“花儿”最早也是古河州商道上的商人们唱开的。苍穹下广袤的大地,万物生长,黄河水涌动着生命的血脉。脚下路途漫漫,内心的柔软和自然的大美撞击,便从心底里开出一朵绚烂的“花儿”,张口喊出来。河州牡丹是季节喊开的,而“花儿”则是心喊开的。临夏“花儿”有文字记载是三百多年,其实应该更早。我坚信“花儿”是河州古道的另一种符号,悠远而亲切。临夏作家王维胜给我们念了一首“花儿”:“大河家里街道牛拉车,车拉了搭桥的板了。你把阿哥的心拉热,拉热者你不管了。” 在临夏市“河州花儿文化艺术苑”里,河州金嗓子何清祥,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唱得人心里啪啦抖颤,恨不能拿出世上最好的语言赞美。?在临夏的一个商场,有个店员奇怪地问我,你不是临夏人吧?怎么说一口临夏话?真的呢,我的河西方言的确和河州方言有相似的味道。其实,在远古的岁月里,河州有我们河西的亲戚呢。据武威地方志记载,十六国时期,有一支河西人曾经跋山涉水,迁徙到河州的山水之间,耕地放牧,繁衍生息。这部分河西子民,种子一样播撒在大地上,生根发芽,从此就生活在那里,再也没有回到河西来。?光阴的藤草漫过了历史的石墙,虫儿飞,鸟儿鸣。也许,我们河西的先祖们把他们的口音留在漫长的时空里,即便是千重光阴之后,我们的方言还有相似的味道和气息。河州,有我们河西的亲戚,见与不见,牵挂都在那里。?古渡口,古河州,渡过时光我来看你。(取材于刘梅花的同名散文)注释:【1】古河州,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19.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吞噬:在这里是“吞没”的意思B. 风尘仆仆:“仆”读作“p”C. 溯:意思是“逆水而上”,读作“s”D. 恪守:在这里是“紧紧依傍”的意思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第段中把阳光比喻成“旋涡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气下阳光的动态。B. 我因大河家桥这边是甘肃,那边是青海,方便藏民和回民走过,而心生感激之情。C. 第段写到历史人物与渡口的联系,说明渡口的重要,也是文章有历史厚重感。D. 店员奇怪于作者的口音,是因为他可能不知道河州人先祖有的是从河西迁来的。21. 作者为什么认为“花儿”是“心喊开的”?22. 本文第段写道:“大河家渡口,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3. 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构思文章、表达感情。请结合最后三段内容加以赏析。24. 古河州商道上商人们唱“花儿”表达感情。下列对作品中歌声表达感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中林黛玉弹琴低吟“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用清切音调表达山迢水远思乡归不得之情。B. 边城中翠翠在无人过渡时,唱“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表达对渡船女孩戴的银手镯的喜爱之情。C. 平凡的世界中顾养民、田晓霞、金波和孙少平同学聚会,四人情绪高昂,唱歌表达对美好高中生活的怀念之情。D. 红岩中革命者在渣滓洞牢房里举办元旦联欢会,大家唱起“一杆红旗哗啦啦地飘,一心要把革命闹”,表达与敌人抗争到底的决心。参考答案:19. B 20. B 21. “花儿”寄托了人们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对生活的感叹,对自然地赞美,对爱情的渴望。 22. 用夸张的手法,在临津古渡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当时贸易的繁荣与盛唐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盛唐的赞美。 23. 实写自己与店员关于方言的谈话,虚写对河西祖先迁徙的历史的回顾,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怀与牵挂。 24. D1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解说,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推测。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字音和字词的解释,B项,“仆”应该读作“p”,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2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桥面宽阔,这边是甘肃的大河家,桥那边就是青海的扇子山桥上走过的藏民和回民,都披了一层金光,质朴而古风,似乎是从汉唐走来。世间种种好,真叫人感激”分析可知,“方便藏民和回民走过”无中生有。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认为“花儿”是“心喊开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苍穹下广袤的大地,万物生长,黄河水涌动着生命的血脉。脚下路途漫漫,内心的柔软和自然的大美撞击,便从心底里开出一朵绚烂的花儿,张口喊出来”,“花儿”寄托了人们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大河家里街道牛拉车,车拉了搭桥的板了”,对生活的感叹;“你把阿哥的心拉热,拉热者你不管了”,对爱情的渴望;“花儿是河州古道的另一种符号”“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唱得人心里啪啦抖颤”,对自然地赞美。2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理解。需要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注意结合手法分析。“大河家渡口,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结合文本内容“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夸张;“马和茶叶,在临津渡口繁忙来往,可能就是清明上河图的那种繁华吧。青海吐谷浑人养的宝马,过临津渡口,河水般哗哗流入中原”“唐朝时,在这里设置茶马互市,临津渡口是其中最重要的渡口”,感受到当时贸易的繁荣与盛唐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盛唐的赞美。2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结合题干提示,手法为虚实结合,结合文本最后三节内容分析。“在临夏的一个商场,有个店员奇怪地问我,你不是临夏人吧?怎么说一口临夏话?真的呢,我的河西方言的确和河州方言有相似的味道”,实写自己与店员关于方言的谈话;“据武威地方志记载,十六国时期,有一支河西人曾经跋山涉水,迁徙到河州的山水之间,耕地放牧,繁衍生息。这部分河西子民,种子一样播撒在大地上,生根发芽,从此就生活在那里,再也没有回到河西来”,虚写对河西祖先迁徙的历史的回顾。“我们河西的先祖们把他们的口音留在漫长的时空里,即便是千重光阴之后,我们的方言还有相似的味道和气息”,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怀与牵挂。点睛: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如本题自己与店员关于方言的谈话为实写。2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及情感分析。对作品中歌声表达感情的分析,需要结合歌声的意思和作品的语境内容分析。A项,歌词的意思为不要为感慨前世的因缘而忧愁,我内心纯洁犹若天上明月,不是表达思乡归不得。B项,是翠翠在看到团总家女儿穿金戴银时的吟唱。C项,“唱歌表达对美好高中生活的怀念之情”分析不当。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西周末年的太史伯阳父首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重要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1993年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他强调他的北京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是要来了解中国的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世界各个角落都是联成整体的地球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其次,20世纪以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象学范式。逻辑学范式关注的是将具体内容抽空后概括成的简约的共同形式,某种形而上的绝对原则,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是一个不断因主体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然后将相对确定的客体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现象学范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主体和他者在认知过程中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