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潭市县第六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C2.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参考答案:3. 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导致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林则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受到压制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出现 D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参考答案:C4.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知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故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而不是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一超多强”局面,而是强调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多极化发展的特点,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结合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指的是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D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参考答案:A6.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 京剧脸谱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参考答案:D7.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当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参考答案:A8.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邓小平理论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参考答案:A9.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参考答案:D10. 阅读并分析下表,相关结论正确的是1951-1960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苏联官方统计10.16.57.85.74.43.5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5.64.95.13.02.30.6麦迪森的估计5.24.84.82.91.81.7苏联学者的估计7.24.44.13.21.00.6A.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六十年代的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C.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D勃涅日列夫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参考答案:C从表格数据来看,与美国方面、苏联学者的统计数据相比,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水分相对较大,但并不能说没有参考价值,排除A项。显然50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60年代增长放缓,排除B项。进入70年代后,苏联进入了15年的经济衰退期,C项符合表格信息。勃涅日列夫于1964年至1982年在位,而这段时期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故D项不成立。11.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参考答案:B12.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船既遇险,船长智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船,小船既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船,男子闻令即退,穆然无有喧哗者)。这反映出( )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BCD参考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小学教材介绍两个月前的邮轮遇险事件,很容易得出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的结论;从具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但报道的事件发生在国外,并不能说明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和国内妇女地位显著提高。所以应选A项。13. 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参考答案:D14. 有学者说:“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其代表人物A.主张中体西用,实行君主立宪B.要求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进化C.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D.剖析中国国情,主张工农割据参考答案:C【详解】中体西用是洋务思想,不主张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排除。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与材料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毛泽东是无产阶级代表于材料“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不符合,故排除D。“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以孙中山为代表,他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故选C。【点睛】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内忧外患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含义: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实践: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开设新式学堂。(注: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是对林则徐、魏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其思想的大规模实践)15. 19世纪70年代,英国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繁荣,这造成了英国对时代潮流认知的迟钝,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A.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政府全面干预经济C.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D.代议制确立和完善参考答案:C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各国几乎同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而英国忽视了技术更新,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故C正确;社会主义运动并非当时主要的时代潮流,故A错误;19世纪70年代,政府没有全面干预经济,故B错误;当时英国代议制已经确立和完善,故D错误。故选C。16. 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参考答案:B17. 从下面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俄国革命的特点是“我们的要求是把革命继续搞下去,而不是把战争一直拖下去。”“你们为什么老是谈革命呢?”“瞧,你们已经完成了革命,对吗?沙皇和他的走狗已经不存在了。这正是近百年来你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你们说对吗?”“对的”,“沙皇不存在了,然而,革命才刚刚开始。工人从保皇党手里夺取了政权,并不是为了要把它交给另一个统治阶级不管它名义上叫什么吧,奴役反正仍旧是奴役”。A.革命引起战争,完成反专制任务B.革命就是要反对一切统治阶级C.推翻沙皇并不是民主革命的任务D.革命两阶段紧密相连,适时转化参考答案:D从材料对话中可知当时俄国革命在经历了“推翻沙皇”、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之后,为消灭奴役,推翻另一个统治阶级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继续斗争,这意味着当时俄国革命正经历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误,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是战争引起革命,且“完成反专制任务”并非完整反映俄国革命的特点;B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说法不正确。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指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此通知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基层民主的加强和扩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参考答案:D19.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