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资本、嵌入“个人信息世界”和公共图书馆消除信息不平等社会资本、嵌入“个人信息世界”和公共图书馆消除信息不平等社会资本、嵌入“个人信息世界”和公共图书馆消除信息不平等【摘要】本文整合社会资本理论和个人信息世界理论,提出一个公共图书馆消除信息不平等的分析框架,本文的核心命题是 公共图书馆通过创造社会资本嵌入个人信息世界,是消除信息不平等的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对L市图书馆的案例分析,检验和拓展了个人信息世界理论 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改善个人信息世界为消除信息不平等提供了动力;社会资本为用个人信息世界界定、量化信息主体提供参照标准;社会资本在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边界和动力要素的交互作用中不可或缺。 公共图书馆能够通过完善公共图书馆制度,深度挖掘、拓展社会网。 络资源,倡导社会包容和完善内部治理等途径创造社会资本嵌入并促使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边界和动力得到提升,从而消除信息不平等。 【关键词】个人信息世界;社会资本;公共图书馆;信息不平等;社群信息学1.引言当今中国处在社会深刻转型和信息化深入推进的双重背景下,通过消除信息不平等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社会各界共识和公共政策的着力点。 学界围绕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接入和使用的不平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形成了若干独具特色的理论视角,如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s)理论和数字不平等(Digital。 inequality)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信息不平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贡献,但亦存在于良芝教授所指出的局限性 “自信息不平等问题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课题以来,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若干理论类别。 这些类别之分基本上继承了社会科学的传统分歧,特别是结构与能动性、宏观与微观之争”1。 进而,她就此提出了采用整体性思路考察信息不平等现象过程中发现的“个人信息世界”(Theinformationworldofindividuals)理论2-3,提供了观察信息不平等的新视角。 公共图书馆消除信息不平等的实习贯穿了整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主张“公共图书馆应排除社会上的阶级观念,不论。 资本家或市民都可自由利用”4319和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法则提出“第二法则的革命口号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4267是公共图书馆维护信息(知识)公平的历史见证。 以对现实世界中某些重要的关系如信任、规范、参与等的关注为特色的社会资本理论是一个具有强大穿透力的分析工具,学者们纷纷把这一理论运用于不同的研究中,引起了图书馆学界的关注,如Hillenbran,Candy指出,作为民主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组织机构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为社会资本的创造和积累做出贡献,图书馆发挥作用以便于提高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信任,而且培养了其所在社区里的公平感和公正感,继而又促进社会资本5。 基于此,本文整合社会资本理论和个人。 信息世界理论,提出一个公共图书馆消除信息不平等的分析框架,本文的核心命题是 公共图书馆通过创造社会资本嵌入个人信息世界,是消除信息不平等的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对这一命题的实证分析,检验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探索公共图书馆通过创造社会资本嵌入个人信息世界消除信息不平等的路径,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2.理论背景与文献评述2.1个人信息世界理论作为信息不平等理论的新范式2.1.1数字鸿沟理论与数字不平等理论有关信息不平等和信息贫困现象的发生、根源和解决规划,数字鸿沟理论与数字不平等理论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代 研究的代际之间将不同时期对拥有者和缺乏者。 在ICT的差异,ICT素养、培训、利用水平的差异,ICT接入和利用活动之外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社会分化、社会排斥等内容渐次纳入研究视野,内容不断深化6。 如Norris认为数字鸿沟是一种包含全球鸿沟、社会鸿沟、民主鸿沟三方面典型特征的现象7320。 薛伟贤,刘骏则提出,数字鸿沟只是一个信息技术普及差距问题,其本质上是一个由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知识层面和社会层面共同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8。 数字不平等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组织、社群及个人在ICT接入和使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习活动中形成的多样化的信息差距。 DiMiaggio和Hargittai主张数字不平等能更好表述各方面的差异,并将数字技术接入不。 均衡带来的社会问题放在更广阔的理论领域进行研究9355。 数字不平等体现了对数字技术社会化程度更加深刻的体认和判断,并形成了颇具活力的社群信息学研究10-11。 数字鸿沟理论与数字不平等理论各具特色,但都包含了宏观与微观的对立、社会结构与主体能动性的对立、客观与主观的对立,都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解释力局限,信息实习及信息不平等问题具有明显的主客观双重性,比较适合按整体性思路予以解释12。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于良芝教授提出了个人信息世界理论。 2.1.2“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内容在上述讨论中已经涉及“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一些背景,既有的信息不平等理论的局限性,即通过锁定特定侧面的信息不平等现象作为研。 究对象,它们不仅难以完整揭示信息不平等的真实面貌,而且还具有凸显特定信息不平等根源的内在倾向。 于良芝教授借助布迪厄、吉登斯等人的整体性理论以通过经验分析用新的概念更完整地描述信息不平等现象,以支持在跨越二元对立的层次上,探究信息不平等和信息贫困现象发生的根源获得的,这些理论发展历程反映在一系列开创性研究中1-312。 个人信息世界被描述为 个人作为信息主体(informationagent,即信息生产、传播、搜索、利用等行为的主体)的活动领域;或者说,它是个人生活世界的一个领域,在这里,个人作为信息主体的阅历和体会得以展开、充实、积累。 通过对个人信息世界三大要素(内容、动力和边界)的分析,将个人信息世界定义为 由空间、时间、智识三个边界限定的信息主体活动领域,在这里,信息主体通过其信息实习从物理世界、客观知识世界、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汲取信息效用,积累信息资产。 这一理论主要内容可以用表1表示。 3。 5Word版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