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门市长林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珠江三角洲都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据此完成24-25题。24有关德国鲁尔区早期繁荣的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 B煤炭资源丰富C铁矿资源丰富 D石油资源丰富25有关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B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C城市占用耕地减少 D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参考答案:B C2. 海南省琼北火山口地区分布着许多火山遗迹和大面积的岩浆岩,地表缺水,农业生产十分困难,若要开发该地区,较好的利用方式是A大力发展耕作业 B开采火山石出售C开发为住宅区 D利用特殊景观发展旅游业参考答案:D3. 关于各洲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和土耳其海峡B.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C.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大高加索山脉D.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参考答案:D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和土耳其海峡,A错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B错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大高加索山脉,C错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D正确。故选D。4.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2. 下列有关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以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丙地高于丁地,相对高度约为400米地形类型多样,分布错综复杂地势中部低,东北、西南高A. B. C. D. 13. 下列表示地形部位的位置,正确的是A. 甲山峰 B. 乙鞍部C. 丙山脊 D. 丁悬崖参考答案:12. B 13. C12. 图示等高线中间低,东北、西南高,地形以盆地为主;丙海拔900米,丁500米,丙地高于丁地,相对高度约为400米。选B正确。13. 甲海拔最低,是盆地;乙位于两小盆地之间的高地,不是鞍部;丙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是山脊;丁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是悬崖。选C正确。5. 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耐旱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体上,被称为“红泥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A.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B.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弱25.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抵御烈日暴晒 防止疾病传播 夜间保持体温 防止蚊虫叮咬A.B.C.D.参考答案:24. A 25. C纳米比亚沿海属于沙漠气候,气候干旱,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为“多肉植物”提供水分。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抵御烈日暴晒。【24题详解】纳米比亚沿海属于沙漠气候,气候干旱,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为“多肉植物”提供水分,A对。沙漠气候,很少河流分布,B错。位于板块内部,没有火山分布,C错。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D错。【25题详解】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抵御烈日暴晒,对。红土不能防止疾病传播,错。减少体表热量散失,利于夜间保持体温,对。利于防止蚊虫叮咬,对。C对,A、B、D错。6. 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下面各题。 20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A 日本工业原燃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B 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C 各大河流注入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D 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2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因为主要是()A 日本是个群岛国家 B 日本位于在板块交界处C 日本东临太平洋 D 日本处在中低纬度地区22日本农业的特点是()A 渔业发达,但以捕捞业为主,养殖业不发达B 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肥,单产高C 人口稠密,投入劳动力多,精耕细作D 水果、蔬菜为主要出口农产品23日本的大城市多为港口城市,这说明()A 城市的繁荣依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B 港湾水深的沿岸地势平坦开阔,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C 沿海地区更适宜人们的居住与生活D 港口的建设为城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扩大城市规模参考答案:20.A 21.B 22.B 23.A 7. 右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一粮食 b一养禽 c一秸秆 d一发电 A B C D23.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A B C D参考答案:D C8. 读图16,回答35-36题:35图中四条山脉中,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A B C D36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南坡的降水少于西北坡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参考答案:35.A 36.C9.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据图可推测出,1970至2010年间,该城市A. 逆城市化现象严重B. 功能分区更显著C. 市中心环境不断恶化D. 政策在城市建设中的影响变大12. 中心商务区在该城市的位置A. 一定位于城市交通便捷的地方B. 一定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C. 可能位于城市外环线边缘D. 可能位于住宅区与工业区之间参考答案:11. B 12. A【11题详解】分析材料可知,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直接反映了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分离,即功能分区更显著,B正确;图中只反映了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的昼夜变化,并没有反映城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故不能反映出逆城市化现象和市中心环境不断恶化,A、C错误;材料没有反应出政策的影响,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2题详解】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交通运输便捷,故A正确;商业核心地区不一定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处,但一定是交通便捷的地方,故B错误;城市外环线边缘人口密度较小,不能形成中心商务区,故C错误;住宅区和工业区位于商业中心的外围,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0.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该图片的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 1月1日 B. 4月1日 C. 7月1日 D. 10月1日2. 拍摄当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4小时参考答案:1. C 2. D试题分析:2.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别德马当时日出时间是7点,可以得知昼长为10小时,夜长是14小时;北京与别德马的纬度数相同,南北半球相反,所以北京的昼长与别德马的夜长相当,故D正确。11. 读图中线段均为该大洋中的洋流,完成6-7题。6若洋流流向刚好相反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印度半岛为旱季 B.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C.洋流所在海区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流较强盛D.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东北风7. 7月份洋流所在海区经常出现浓雾,有关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7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7月份该海域中有寒流经过,降温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7月份该海域中有暖流经过,故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7月份该地有向岸风,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故水平方向有寒流经过; A. B. C. D. 参考答案:6C 7B12. 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后回答2728题。27“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环节 B环节C环节 D环节28“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A B C D.参考答案:B D13. 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亚寒带针叶林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参考答案:B【详解】注意题干中“现存”“天然森林”这两个关键词。由于人类活动频繁,A、C、D三种天然植被已基本被破坏殆尽,而B项的亚寒带针叶林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破坏较少,保存较为完好,B项正确。14.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某商场因为一个烟头着火,造成火灾事故B 珠穆朗玛峰上发生滑坡C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暴雨和洪水D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参考答案:C15. 读下图,回答12-13题。12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13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参考答案:A C16. 如图示意世界某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影响图中1月和7月等温线走向的共同因素是A. 洋流流向 B. 山脉走向C. 海陆分布 D. 风带分布12. 爱尔兰与我国协商,决定由该国提供原料,在我国建设生产基地,共同生产某类工业产品,最有可能是A. 石油制品 B. 婴儿奶粉C. 手机 D. 机床参考答案:11. C 12. B【点睛】西欧乳畜业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雾,有利于多汁牧草和饲料作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