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图”,完成 67 题。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图6近 20 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从远郊、近郊向城市中心迁移 B从城市中心向近郊、远郊迁移 C从城市中心、远郊向近郊迁移 D从远郊向近郊、城市中心迁移7从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状况来看,其城市化存在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迁往远郊,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 C传统工业发展迅猛,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D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CD 19782009 年我国水稻总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图 7 示意该时期我国水稻产量重心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1819 题。18下列因素中与水稻产量重心相关性最大的是 A农业劳力 B播种面积 C人均收入 D自然灾害19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 A2006 年后南方水稻产量低于北方 B19812009年 东 北 水 稻 增产较快 C19972009年 湖 北水稻产量最高 D2003 年西部 水 稻产 量 大 幅 度 增加 下 图为 1990 年以来中国113.35113.40113.45113.50113.55经度32.6032.5532.50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BB 人口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图,读图完成17 18 题。第 1718 题图17该图反映中国的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东北向西南B人口重心每年移动距离比较均衡C人口数量的南北差异缩小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 千米18导致中国人口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可能是A东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西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大量西部人口迁移到长江三角洲 D东北振兴吸引人口迁入(十三)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 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经济重心亦然。30.6 31.831.6 31.4 31.2 31.0 30.8 1998 19961995 19971999 20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纬度115.7 115.8 115.9 116.0 116. 1 116.2 116.3 116.4 116.5 经度图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轨迹30.4 纬度33.08 33.24 33.20 33.16 33.11998 1996 1995 19971999 2000 2001 2002 20042003 2005 20062007 2008 2009 33.0115.20 115.22 115.24 115.26 115.28 115.30 115.32 经度图2 我国经济重心轨迹301995年至 2009年期间, 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 (2分)31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32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4分33研究发现, 2005年至 2007年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其后2007年至2009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2006年至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经济重心在其后的2007年至 2009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根据这两个 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 4分)34近十年来, 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 2 分3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31. 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判断依据: 总体而言,自1995 年至 2009 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32. 区位条件: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任答两点即可)33. 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34.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任答一点即可)28 (14 分)图 15、图 16 分别是 1985-2004 年我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在经、纬度上的动态变化轨迹图;图17 是 1985-2004 年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轨迹图。读图回答问题。图 17 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动态变化轨迹图 15 我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轨迹图 16 我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在纬度上的变化轨迹(1)比较我国第二产业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在空间移动上的异同。(4 分)(2)据图判断产业重心移动幅度最小的产业类型,并从区位角度分析其原因。( 6 分)(3)依据材料信息,说出西南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优势。(4 分)(1)同:向西南移动(2 分)异:第二产业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比人口重心大(2 分)(2)第一产业( 2 分)第一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2 分) ,而自然条件相对稳定(2 分)(3)人口重心向西南移动,说明其劳动力越来越丰富(2 分) ;第二产业经济重心向西南移动,说明其第二产业发展较快,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 分)图 2 为“2000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完成45题。图 1 图 2 4上海市 2005 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最多地区是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 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5上海市从 2000 年到 2005 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的地区是A西、南部郊区 B中心城区C 东、北部郊区 D. 不确定 cb 272011年5月31日新华网中国市长协会 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10年卷指出, 未来二三十年, 中国的流动迁移人口将保持 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1:(1) 结合材料 1 图简述 2009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并分析其原因。 (6 分) (2) 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 分) (3) 概述材料 2 中图 1、图 2 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8 分) (4) 综上所述,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_。(2 分) 图 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 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 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8 分)(4) 经济因素( 2 分)28.图 16 和图 17 分别表示2000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读图和表 2,完成下列问题。 (16 分)(表 2) 2000 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 5.6 7.2 5.6 8.9 35.5 31.6 ( 1)据图,分析2000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6 分)( 2)椐表 2,分析 2000 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4 分)图 16 图 17 (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6 分)(2)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2 分) 。经济原因(2 分)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 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 ;从内陆省 (市) 流向沿海省 (市)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答案合理同样给分)(3)对迁入地: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繁荣城市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交通压力、城市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3 分) (任答 3 点的 3 分)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劳务收入、 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任答 3 点得 3 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