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蒙古族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参考答案:C解:A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生成乙醇,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故A正确;B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乙醇,方程式为C2H4+H2OC2H5OH,故B正确;C乙醇和乙醛的分子式不同,分别为C2H6O、C2H4O,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生成乙酸乙酯,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C2. 室温下,0.1mol/L氨水10mL,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电离度增大 C(OH-)增大 C(H+增大 KW 增大 导电性增强 增大A BC D参考答案:C解析:因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正确;0.1mol/L氨水加水时碱性减弱,C(OH-)减小,故错误;0.1mol/L氨水加水时碱性减弱,C(OH-)减小,C(H+增大,故正确;KW只受温度影响,加水稀释时不变,故错误;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则导电性减弱,故错误;加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OH-)增大,n(NH3?H2O)减小,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离子的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增大,故正确;故选C3.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CO3、H、NO3、Na+ BNa、Cu2、OH、SO CMg2、H、AlO2、SO DNH、K+、Br、NO 参考答案:D4.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NH4I的电子式:C. 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32S2-,又可以表示34S2-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参考答案:CA、碳原子半径比氢原子大,选项中碳原子半径比氢原子小,与实际不相符,故A错误; B、碘离子的电子式书写错误,NH4I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碘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B错误;C、元素的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离子结构示意图与质量数无关,正确;D、原子符号ZAX,左下角Z代表质子数,左上角A代表质量数,故错误。5. 下列是工业上制取合成氨原料气氢气的一步重要反应:CO(g)H2O(g) CO2(g)H2(g) H0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增大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的浓度 D 更换催化剂参考答案:B略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C标准状况下,22.4LCO2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参考答案:D7. 现有1L含SO3为30%的发烟硫酸(1.95g/cm3),要把它稀释成浓度为95%的浓H2SO4,应将它缓缓加入水中,水的体积是 A120mL B180mL C240mL D300mL 答:参考答案:C略8. 山东省正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B可以把海边的贝壳烧制成生石灰,用于海水提镁C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Mg、K、Au、Fe、B等金属 D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参考答案:C略9.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产生偏低影响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洗涤溶解所用的烧杯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参考答案:C略10. 氮化铝(AlN) 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 ()Al2O3N23C = 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参考答案:B略11. 铜既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KNO3溶液,现有2mol/L稀硫酸15mL,往其中加入2.02g KNO3晶体,充分溶解,该混和液最多可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 )A 、 0.0075mol B 、0.0225mol C 、 0.03mol D 、0.0175mol 参考答案:B略12. 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探究Cu与稀HNO3反应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气体为红棕色,证明Cu与稀HNO3反应有NO2生成B的作用是净化中导出的气体C中气体为红棕色,证明Cu与稀HNO3反应生成NO D用NaOH溶液吸收NO,防止污染参考答案:B13. 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其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A3.38g B4.58g C4.16g D4.41g参考答案:C解析:碳酸钠较稳定,加热不分解,只有碳酸氢钠分解,设混合物中含有NaHCO3的质量为x,则2NaHCO3Na2CO3+CO2+H2Om284 62x 0.31g284:62=x:0.31g解得:x=0.84g,所以:m(Na2CO3)=5gm(NaHCO3)=5g0.84g=4.16g,故选:C14.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X的氢化物稳定性强B元素Y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碱C化合物YX、WX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D元素W和X的最高化合价均为6参考答案:B15. 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化合物ABCDYCO2Fe2O3C2H5OHFeCl3WMgOAl2O3C2H5ONaCuCl2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氮化镁(Mg3N2)在工业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 Mg3N2 并进行有关实验。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部分加热装置已略去)已知:氮化镁常温下为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制取氮气的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度较快。温度较高时,亚硝酸钠会分解产生O2等。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b 的名称是_,写出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某同学检验装置 A 部分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 c 后,开启活塞 a,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A 部分装置是否漏气? _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_。(3)装置 C 中为饱和硫酸亚铁溶液, 其作用是_,装置 F 的作用是_。(4)加热至反应开始发生,需移走 A 处酒精灯,原因是_。(5)定性分析产物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 加适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固体不溶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弃去上层淸液,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 且有气泡冒出气泡冒出的原因为_参考答案:(1)蒸馏烧瓶 NH4Cl+NaNO2N2 +NaCl+2H2O (2)无法确定 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3) 除去氧气以免与镁反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使氮化镁水解 (4)该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度快,移走A处酒精灯能避免反应物冲出,同时避免温度过高,造成NaNO2分解产生O2 (5)Mg3N2+6H2O=3Mg(OH)2 +2NH3 未反应的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解析:(1)仪器 b 的名称是蒸馏烧瓶,因带有支管;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 NaNO2 N2+NaCl+2H2O(2)由于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流入烧瓶中,所以无法确定装置A是否漏气;(4)因为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率快,所以加热至反应开始发生,即移走A处酒精灯,避免反应物冲出,使N2气流保持平稳,同时也避免温度过高,造成NaNO2分解产生O2;(5)Mg3N2极易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产品加水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Mg(OH)2,可能有未反应的镁,所以加入盐酸后二者都能反应,且镁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点睛:一定注意题目所给信息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例如,饱和硫酸亚铁溶液的作用,装置F的作用,反应开始后即停止加热等等。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5分)含有相同阳离子的两种常见的正盐甲和乙,甲由3种元素组成,乙由4种元素组成。在185200时,一定量的甲完全分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44的气体丙和4.48LH2O(g)(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盐乙和盐丁含有相同阴离子,它们的混合溶液通过小火加热、蒸发浓缩、结晶可制得一种浅绿色晶体戊,它是一种工业上用作废水处理的混凝剂,农业上又可用作农药及肥料。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 ;(2)生成气体丙的物质的量为 mol;(3)乙中阳离子的电子式为 ,检验乙中阳离子的常用实验方法为 (4)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