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张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g,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g该有机物可能是( )A乙烯B乙二醇C乙醛D甲酸甲酯参考答案:B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分析:有机物燃烧的产物CO2和H2O都被石灰水吸收,CO2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从溶液中析出,对原石灰水来说减少的质量相当于CaO的质量,相对后来的滤液,增加了有机物生成的水的质量解答:解:有机物燃烧的产物CO2和H2O都被石灰水吸收,但由于CO2+Ca(OH)2CaCO3+H2O0.2mol 0.2mol 0.2molCO2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从溶液中析出,对原石灰水来说减少的质量相当于CaO的质量,即56g?mol10.2mol=11.2g,相对后来的滤液,增加了有机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但减少了CaO(11.2g),故m(H2O)+5.8g=11.2g,即m(H2O)=5.4g,n(H2O)=0.3mol,故n(C):n(H)=1:3,只有乙二醇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题目,注意理解题干已知条件的内涵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2. 下列物质的检验正确的是()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NH3B加HNO3酸化的Ba(NO3)2有白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C焰色反应为紫色,溶液中一定含有KD加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中一定含有CO参考答案:A略3. 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高聚物,其单体应是苯乙烯丁烯13-丁二烯丙炔苯丙烯A. B. C. D.参考答案:略4.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V A族的元素是 AN BF CMg DP参考答案:A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CuSO4溶液能使鸡蛋清盐析而沉淀C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浓HNO3不能与苯发生取代反应参考答案:C6. 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BCD强电解质FeNaClCaCO3HNO3弱电解质CH3COOHNH3H3PO4Fe(OH)3非电解质C12H22O11(蔗糖)BaSO4C2H5OHH2O参考答案:C7. 对于可逆反应:2A()B() 2C(); 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A略8. 某羧酸衍生物A,分子式为C5H10O2, 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上图所示,已知D不与Na2CO3溶液反应,C和E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可能的结构简式有A、2种 B、3种 C、4种 D、5种参考答案:A略9. 现有下列四个小实验,简要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在紫色的KMnO4酸性稀溶液中,逐滴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温度变化不大,但褪色速率越来越快将化学荧光棒外层是塑料管放草酸二苯酯(还原剂)及发光颜料,内玻璃管中放入4%过氧化氢溶液弯曲,内管断裂,液体混合,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两根外形相同的铁棒和锡棒紧靠,放入稀硫酸中,发现一根棒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正在烧煤球的煤炉中,滴上几滴水,立刻串出火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反应生成的Mn2+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实验中,该反应是太阳能转变为光能C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棒是铁棒D实验中,加入的水是反应的催化剂,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参考答案:A略10. 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参考答案:C略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pH =0的溶液中:Fe3+、Mg2+、Cl、SO42B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 K+、HCO3、Cl、S2C使pH试纸显深蓝色的溶液中:Cu2+、NO3、Fe3+ 、SO42D在AlCl3溶液中:Na+、AlO2、NO3、SO42参考答案:A略12. 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U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参考答案:CD略13.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Fe + 3Cl2 2FeCl3BNH4Cl NH3+ HCl C2Na + 2H2O = 2NaOH + H2 DCu +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参考答案:B略14.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2CO(g) +O2(g) =2CO2(g) H566.0 kJ/molBC(s) +1/2O2(g) =CO(g) H110.5 kJ/molC. CH4(g) +2O2(g)= CO2(g)+2H2O(l) H890.31 kJ/molD. 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 参考答案:C略15. 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年多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的结构简式)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学反应方程式: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的氧化应是放热反应(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冷却, (3)反应进行一段时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写字母)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然后,再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参考答案:(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放热;(2)加热乙醇,便于乙醇的挥发;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3)乙醛、乙醇与水;氮气;(4)乙酸;C;蒸馏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1)铜越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醛、Cu与水;反应需要加热进行,停止加热反应仍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2)甲是水浴加热可以让乙醇在一定的温度下成为蒸气,乙是将生成的乙醛冷却;(3)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同时生成水,反应乙醇不能完全反应,故a中冷却收集的物质有乙醛、乙醇与水;空气中氧气反应,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氮气;(4)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酸,碳酸氢钠可以和乙酸反应,通过蒸馏方法分离出乙醛解答:解:(1)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过程:金属铜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2Cu+O22CuO,氧化铜将乙醇氧化为乙醛,CH3CH2OH+CuOCH3CHO+Cu+H2O,反应需要加热进行,停止加热反应仍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放热;(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是热水浴,作用是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乙是冷水浴,目的是将乙醛冷却下来,故答案为:加热乙醇,便于乙醇的挥发;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3)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同时生成水,反应乙醇不能完全反应,故a中冷却收集的物质有乙醛、乙醇与水;空气中氧气反应,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答案为:乙醛、乙醇与水;氮气;(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乙酸,四个选择答案中,只有碳酸氢钠可以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现两种互溶物质的分离用蒸馏法,故答案为:乙酸;C;蒸馏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乙醇化学性质的实验综合题,涉及有机方程式书写、对装置的理解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等,难度中等,注意理解乙醇催化氧化原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I)由碳的氧化物直接合成乙醇燃料已进入大规模生产。下图是由二氧化碳合成乙醇的技术流程: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碳酸钾溶液,把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吹入吸收池中,吸收池中反应液进入分解池后,向分解池中通入高温水蒸汽,把二氧化碳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合成塔中和氢气经化学反应使之变成可再生燃料乙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吸收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2)工业上还采用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乙醇,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g)+4H2(g)CH3CH2OH(g)+H2O(g)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_;(II)自1913年工业合成氨投产以来,合成氨工业不断发展,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酸,在工业上可进行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N2(g)+3H2(g)2NH3(g) H=92.4kJ/mol2H2(g)+O2(g)=2H2O(g) H=483.6kJ/mol写出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2)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下,将6.4mol H2和2.4mo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