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汇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X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Y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WXYZ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D. Y的单质可以将Z从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参考答案:D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W是O。X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X是F。Y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是Na,因此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76713,所以Z是Al。A.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简单离子半径:WXYZ,A正确;B.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C正确;D. Na是活泼的金属,极易和水反应,则Y的单质不可以将Z从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错误,答案选D。2. 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a(OH)2 B. CH4 C. Cl2 D. NaCl参考答案:C略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氢化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常温下,Y的单质能溶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中,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Z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 工业上可以采用电解YW3制备单质YC. 一定条件下,W单质与X的氢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D. 元素Y、Z、W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与烧碱溶液反应参考答案:BX的氢化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X为N,Y的单质能溶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中,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中,推出Y是Al,Z为S,则W为Cl,A、此化合物是Na2S,属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A说法正确;B、AlCl3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因此工业上常电解Al2O3制备单质Al,故B说法错误;C、可以发生3Cl28NH3=N26NH4Cl,此反应是置换反应,故C说法正确;D、Al与NaOH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S与NaOH溶液的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故D说法正确。4.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c=1000/17 B=17c/(1000) C=17V/(17V+22400) Dc=V/(17V+22400)参考答案:D略5. 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2mol SO2和1mol Cl2同时作用于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DA褪色 B先变红后褪色 C就变红 D颜色不变参考答案:C略6. 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C. 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D.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参考答案:B7. 现有Fe、Al、Si三种单质的混合物,取一半投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将剩余的半一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若经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Fe、Al、Si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A. 6:4:3 B. 1:1:1 C. 2:3:4 D. 3:7:6参考答案:A取一半固体投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Al、Si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Fe、Al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说明Fe与硫酸反应放出的氢气和Si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一样多,根据 、 ,Fe、Si的物质的量比一定为2:1,故A正确。8.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A乳浊液B溶液C胶体D悬浊液参考答案:C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根据常见的胶体有淀粉溶液、冬天的大雾、牛奶、鸡蛋(蛋白质溶液)溶液、Al(OH)3胶体、Fe(OH)3胶体等解答: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分散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题考查学生教材知识的记忆熟练程度,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记住常见的胶体是解题的关键9. 在常压和100条件下,将乙醇气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L,若完全燃烧。需要相同条件下氧气的体积为A2V L B2.5V L C3V L D. 无法计算参考答案:C10.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A.Cu与浓H2SO4共热 B.红热的木炭与浓H2SO4反应C.锌粒与稀H2SO4反应 D.S在空气中燃烧参考答案:D略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分子大小决定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参考答案:B略12.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污染物处理措施方法类别A废酸加生石灰中和物理法BCu2+等重金属离子加硫酸盐沉降化学法C含苯废水用活性炭吸附物理法D含纯碱的废水加石灰水反应化学法参考答案:C解析废酸与碱中和属于化学法,Cu2不能用SO42-沉降;Na2CO3Ca(OH)2=CaCO32NaOH属于化学法,但是又生成更强的碱NaOH,故该方法不正确。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离Br2和CCl4的混合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B. 500mL0.5mol/L的Al2(SO4)3溶液,取出50mL,其中SO42-浓度为1.5mol/LC. 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D.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到另一个烧杯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Br2和CCl4相互混溶,无法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500mL0.5mol/L的Al2(SO4)3溶液,取出50mL,其中SO42-浓度仍为1.5mol/L,故B正确;C蒸发时,当出现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故C错误;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错误;答案为B。14.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用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加碘盐含碘酸钾 KIO3)B. 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在 5060下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C. 取一定量的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于烧杯中搅拌,烧杯壁下部变冷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 CCl4 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上层分离提取参考答案:D【详解】A酸性溶液中IO3-、I-反应生成I2,则用食醋、水和淀粉KI试纸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KIO3,选项A正确;B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在5060时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选项B正确;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于烧杯中搅拌,生成氨气,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烧杯壁下部变冷,选项C正确;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CCl4密度比水大,应取出下层分离提取,选项D错误;答案为D。15.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Al、Mg稀盐酸偏向Al2Al、Cu稀盐酸偏向Cu3Al、C(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Al、Mg氢氧化钠溶液偏向Mg5Al、Zn浓硝酸偏向Al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填“是”或“否”)?_。(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铝为_极,电极反应式:_。石墨为_极,电极反应式:_。电池总反应式:_。(3)实验4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_,理由是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 _。(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 _。参考答案:(1)否(2)负2Al6e=2Al3正6H6e=3H22Al6HCl=2AlCl33H2(3)负极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MgAl3e4OH=AlO2H2O(4)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Al, Al是原电池的正极(5)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电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