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均坝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 )A攻占巴士底狱B人权宣言颁布C第一帝国诞生D巴黎公社建立参考答案:考点:巴黎公社答案:D解析:从“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建立了人民的政权,D项符合题意。2.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参考答案:B3. 政府往往透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 5 至 8 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11 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14 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 5 至 8 年何以会有盈余?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C.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D.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参考答案:D4.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创立德福德出版公司,向访问西方的苏联人递交、或者委托西方人将图书带进苏联。直到苏联解体,该公司共向苏联和东欧散发了1000多万册图书和期刊。这反映了A.美苏文化交流频繁B.社会主义国家善于学习西方C.美国科技较为发达D.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的是战后美国通过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散发书籍的方式,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美国文化,体现了战后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D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材料中书籍的传播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西方的结果,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技问题,C不正确。5.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C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参考答案:C6.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文艺复兴时期 B新航路开辟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参考答案:D7. 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 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A推翻沙皇政权 B发表四月提纲 C推翻临时政府 D通过和平法令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俄国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故D正确。推翻沙皇政权,属于二月革命,故A排除。发表四月提纲,与退出一战无关,故B排除。推翻临时政府,属于十月革命,故C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平法令8.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C.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参考答案: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意识觉醒,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从甲午战争的“士大夫阶层”到五四运动“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到抗日战争“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的觉醒导致参加民族革命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符合甲午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排除。答案:C9.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 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 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参考答案:A【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从“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军事联盟”,“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这些关键信息可见,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故A项正确;美国不可能帮助“所有国家”,故B项错误;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而冷战早在1991年就结束了,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无关,故D项错误。10.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A. B. C. D.参考答案:B11. 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道需要。到了宋代,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这种情况一直廷续到明清。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B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宋代,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故D正确。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没有突出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12. 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两位领导人都抨击福利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昂贵的、浪费的、家长制的和官僚主义的制度,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由此可知A.政府对私人企业将增税和加强管制B.政府用直接干预行动补充市场经济C.凯恩斯经济学信条一直在与时俱进D.政府支出过大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抨击福利国家”“昂贵的、浪费的”“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可知福利制度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故D项正确。针对福利制度带来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规模减税,削减福利开支,故AB两项错误。材料说明凯恩斯经济学失灵,故C项错误。点睛: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的障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凸现。同时助长了社会成员的闲散性,福利制度被讥讽为“培养懒汉的制度”。13. 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A.强化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语言隔阂C.实现了文字统一D.促进了文化认同参考答案:D从材料“雅言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中可以分析出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认同,故D项正确;AC项是秦朝时出现的,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点睛:对材料“雅言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4.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D.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的问题。材料中该学者一方面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富有的商人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指出了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近代英国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认为英国数百年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必须依赖经济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以此推断,该学者认为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成为明清商人势力不及西方的主要原因,故选C。A、B、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故排除。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民主代议制形式参考答案:A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已学知识可知宪法规定,中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采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代议制。通过选举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这是第一重委托。反过来,人大要向人民负责,要向选民述职,要自觉接受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更专业的管理国家,选举“一府两院”来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人大委托“一府两院”是第二重委托,“一府两院”要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这就是“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而材料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原则,故选A。16. “看似快速无序的笔触,贴近生活的选题,瞬间变化的色彩和精致的构图让绘画彻底地从以前刻板的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