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会毁掉西方的橄榄形社会吗?目录人工智能会毁掉西方的橄榄形社会吗?. 1 楔子:费米悖论和大过滤理论。. 3 第一章各种铺垫 . 4 第一节主题概述 . 4 第二节内容引子 . 4 第二章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岗位为什么会大量消失?. 7 第一节西方社会就业萎缩与两极分化现状. 7 第二节为什么创新不断,工作岗位却看不见?. 8 第一小节被电脑取代的职业. 10 第二小节大数据+机器学习 . 12 第三小节人应当做什么? . 14 第三章互联网时代的GDP 为什么会大量消失?. 16 第一节关于免费经济新哲学. 16 第二节为什么工作还在,钱却没了?. 17 第一小节Linux 因免费而成功,也因免费而害人 . 18 第二小节GDP 的实短路与虚短路. 19 第三小节分享经济、直销经济. 20 第四章从今以后,(20 年内)数字革命会怎样?. 21 第一节未来的就业: 职业对电脑化的前景有怎样的敏感度?一书摘要21 第二节无人驾驶汽车通行后会怎样?. 26 第三节20 年后的很可能的社会结构. 28 第四节主权与安全问题简述. 29 第五节地缘政治影响 . 30 第五章对策建议 . 31 第一节核心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应该全速还是减速前进? . 31 第一小节绞索困境 . 31 第二小节对策核心目标 . 31 第三小节宏观对策动向 . 32 第二节具体对策 . 33 第一小节开拓就业的积极方向. 33 第二小节普遍收入和向机器人征税. 34 第三小节人口政策、教育政策. 35 第三节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可能发展?. 35 尾声:数据主义概述. 37 楔子:费米悖论和大过滤理论费米悖论的基本含义是:宇宙中有无数银河系,每一个银河系都有数以万亿计的恒星系行星系。我们的地球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地址中庸,年龄中庸。从一切角度计算,宇宙中如地球的智慧生命都应当数量巨大,其中一部分铁定会比地球上的生命发展程度更高才对。如果考虑到科学技术指数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智能爆炸,宇宙早就应当被地球在最多数百年后就可以发展起来的那类超级智能淹没。因为仅仅我们的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核心部分的寿命,就比我们这里早好多亿年。但是事实上,这个有几十亿年年龄的宇宙极为安静,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极为孤独寂寞,迄今未有发现任何其它智慧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或最先进的生命?这就好像说我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心里还是有点底气不足吧?其它的智慧生命都到哪里去了呢?一种解释是,宇宙中存在一个大过滤机制。上段所说的应该存在的大批宇宙生命都被这个大过滤机制淘汰消灭,未能发展起来。这个机制可能在生命发展的很早阶段就出现,以致一些星球上就永远只有爬虫。也可能晚一些,就可能出现猿猴。也可能更晚,就可以出现类似地球人类的智慧生命。这样,他们也可以发展科技文明,人工智能,直到地球人类如今这个阶段。然后和地球文明现在一样,可能出现强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 但是这个强 /超级人工智能却很快完蛋了。就是说,那个造成宇宙寂寞的大过滤,没准地球人还没有度过,没准地球文明也过不去,就是会栽在这里。怎么个栽法?那可能就是那个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宪法【关于这个宪法,请参阅本人早前写的人工智能畅想曲(点击打开) 】没有制定好,或者根本就无法制定好。然后人机必然大战,然后必然同归于尽。于是宇宙就只好永远安静寂寞了。不是说机器会比人聪明太多吗?人都死了机器文明也可以继承人类文明继续独立发展呀?说个笑话,也是个隐喻,也许电子智能文明终究未能制造出足够灵巧的修理下水道的机器人,有一天下水道坏了,就把电脑机房都给淹没了。今天的人离不开电脑,可能电脑也终究离不开人。或许它一时考虑不周,把人都灭了,结果自己也无法单独活下去,随后就一起玩完了。考虑到宇宙如此辽阔,如果那么多(至少数以万计)的前辈星球智慧文明没有一个过了这一关或另外的我们猜不到的什么关卡,那么地球文明,地球上的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前途,能看好的几率就会很低了。第一章各种铺垫第一节主题概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个正作用的存在,太过彰明较著,人类少有争议,也不是本文的主题。但是科技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困扰。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好些也有基本共识,比如:资源损耗过剧、造成环境污染、引起气候变化这些较有共识的东西,都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本文计划讨论的,是极富争议的一个新的困扰,那就是:所有现代科技中, 最热门时髦的部分, 信息科技(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发展的当下一轮中最抢眼的部分,人工智能(AI-Artificiel Intelligence)的发展,可能给人类社会提出哪些新的难题。这个或类似的问题,人类已经有很多的讨论。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讨论最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意识觉醒,然后造反,然后统治人类这样的主题,由于太过遥远与科幻,本文完全不予探讨。本文也不讨论诸如基因改造、长寿150 岁乃至永生;人与机器的界面打通、人机融合等尚且遥远的准科幻主题。 本文只讨论那些已经在广泛施行(比如大数据 /机器学习),或至少已经80% 成熟(比如自动驾驶汽车),人类在至多10-20 年内就非常可能普遍推行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和很可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的负面影响。这些直接的负面影响,本文也只打算认真讨论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两项: 一、已经造成大量并很可能将造成的海量失业。二、已经造成并会继续加剧的就业性质和收入的两极分化。必须承认,本文的大部分主题和分主题在英文文献中都已经有很多讨论,称不上独创。当然各处都有自己收集的事例和各种发挥。 但有至少本文第三章的主题,应当是相当的独创,就是“互联网时代的 GDP 为什么会大量消失?”笔者的独立判断是: 由 Linux 肇始的 IT 开源兼免费模式,对大量财富的消失,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这篇文章还是偏属于科普性质,并不是严肃的学术论文,行文并未处处注意严肃严谨。为了表达畅快,不时还是有些博客笔法。还请恕文中未能处处注明援引出处。因为这种引注若夹在网络发布的正文中会很是妨碍阅读的流畅,若放在远远的文末又太不方便查阅。不过在文末本人会提供一个参考书目。第二节内容引子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其民粹主义的形式和内容震惊世界。其实这件事情并不孤立。在欧洲,与之相呼应,还先行发生了英国退欧。还有屈指难数的欧洲国家中的极右派的崛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西方正在面临一个全面的衰退危机。在这个衰退的全景中,经济的衰退当然是第一线,紧接着就是社会结构的衰退。这个社会结构的衰退的主要内涵就是:西方一直引以为傲的橄榄形社会结构开始向着它们在二战以前的原有的金字塔形退化。中产阶级在减少, 穷人在增多。富人的数量的确还在增加。但这意味着两极分化,意味着西方社会的日趋不稳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最显眼,现在至少一部分西方人也抨击得最多的就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 ,西方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首先是中国转移。第二个其实更深刻的,但是人们谈得还不够的原因则是以人工智能为内核的几乎遍及所有行业的自动化(Automatization)造成的就业机会减少和两极分化。全球化或反全球化都不是本文的主题。不过笔者还是要顺便指出,全球化其实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均贫富。全球化开展30 年后的世界, 比起之前, 那是已经均平许多。如果把世界分成东方、西方和南方,以前是只有西方富裕,东方和南方都贫穷。现在东方也富了起来。就剩下南方还继续贫穷。这个世界,大体上说,由以前的?富?穷变成 ?富?穷。在非西方人尤其是东方人的眼中看来,这个世界还是比以前顺眼多了。本文从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 /自动化为内核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的原则区别谈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化。那时候在它的起点英国是羊吃人。纺织业需要羊毛,而放羊比种地节省劳力,于是把多出来的人撵到城里当工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电气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大量工人裁减,但让他们去了办公室当白领和第三产业当服务人员。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清晰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商业餐饮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低端。第二类是高端,种类繁多,但都以要求大体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为特征,以中等以上复杂的脑力劳动为内容。白领的低端称职员。从事的是简单的非体力劳动,地位介乎于上述两者之间。第三次工业革命又称信息/数字革命, 它把第三产业加以分割,分出第四产业又称IT 信息产业。原来的第三产业基本就只剩下了服务业。(当然还有一些非IT 非服务的第三产业在。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农民是绝大多数。革命以后,工人变成最大的就业群体。但从未成为绝大多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人数量开始萎缩,白领成为最大就业群体。其中又分上中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白领的下层就是职员阶层,随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之后开始迅速萎缩。现在的最新形势是,中等干部阶层也开始萎缩。美国加州的湾区硅谷就是最典型的榜样。那里就只剩下两个主要的就业集团。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工程师集团。他们几乎个个都有博士硕士学位,都是领高薪的高级干部。在那样的高科技公司里, 没有高级学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只是零头。勤杂工作基本上都被外包了出去。在高科技公司之外,居于从属地位的就是各种为他们服务的服务行业。从政府行政部门开始,直到外包的清洁/保安公司、 大小商店、 旅店、餐馆、旅行社等等等等。在硅谷基本上没有制造业,也没有中产阶级。附属于它们的(基本) 都是外包的制造业 (比如苹果公司设计的电脑/手机的制造)基本在海外,至少也是在美国比较落后的州份。在那些美国州份和海外一样,都在经历迅速的自动化过程。总之越来越少的人生产越来越多的东西。或同样多的东西由越来越少的人生产。 各项服务都在尽其所能地自动化。总之,先是机器 /机器人排挤工人, 然后是电脑排挤中下层白领。只剩下站在电脑背后,有能力操控电脑的高端白领是人生赢家。这里的赢家不是指使用电脑的人,而是指设计电脑和为电脑编制重要软体的人。 那些在 IT 相关行业的工程师级别以下的从业人员,可算作不输不赢。其它行业的工程师级别以下的人,大体上都是输家。笔者以为,这才是最近一波全球经济发展呆滞的还没有被人类充分认识的最深层原因。全球化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东方的发展也陷入迟滞。全世界的市场是被装满了。但是这个市场为什么不能一如既往地继续扩大?要知道,人们议论多年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损毁显然都不是当下这一轮经济停滞的直接原因。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500 年一贯制的经济扩张似乎要停止了?一直以来,有一个技术进步主义的教条,它说的是:技术进步的确会消灭一些旧的职业岗位,但它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新职业新岗位。技术进步的总效应总是正面的。有一个专用的词组形容这种状况,叫做破坏性创新(Destructive Innovation ) 。汽车是被反复叨念的经典例子比如:汽车的发明消灭了马车夫,但是创造了汽车司机。汽车与马车功能类似,但效率更高。汽车司机比马车夫的工作条件更好。以前只有很少的人能拥有马车。现在差不多家家都可以拥有汽车。所以,这个变革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就业,是个只赢不输的结果。但将来的技术进步能一直这样只赢不输吗?如果赢家不及输家多,那问题的实质就会变成创新性破坏(Innovative Destruction ) 。现在出现的新的疑问是:技术的进步是不是总能带来人类的整体乐利?我们的技术是不是可能进步得太快?是不是可能脱离了为整体人类带来乐利的根本宗旨?为了向大家清楚解释这个第三次工业(电子 /数字)革命与以往的头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这里必须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肇始与蒸汽机的发明。它让人类的劳动脱离了体力和畜力。然后才是各种机器。这一期间的发明创造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也是成果的诀窍,就是它们在去智能化。以前只有艺人能做的复杂劳动,被工业化拆解成数十上百个小步骤,每一个步骤都相当简单。于是,差不多是个人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从而提供了海量的就业机会,和同时造就了海量的消费群体。这就是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的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