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规划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主要表现有:职业目标不坚定、职业压力较大、职业技能不强、职业期望不高。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认识,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的重要性,二是二是健全高职院校辅导职业体系,三是建立高职院校社会支持系统。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机构不断增加,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中的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履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职责1。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够高。为此教育界和学术界都非常关注如何提高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和关切。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战略及其布局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展开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迫切性。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重要性(一)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开展。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的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开展质量。职业认同感越高,辅导员就越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化压力为动力,努力承担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通畅学校管理精神与学生教育需求的渠道,形成一种活力勃发温暖喜人的高职院校教育氛围。这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过程。(二)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成长,不利于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任何工作都需要从业者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从业人员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更是从业人员由普通角色转化为职业角色的过程。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抑制了辅导员自身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如果不能再辅导员工作中及时寻获职业认同感或根本就无法形成职业认同感,从职业生涯规法来说,那将是极大的机会成本,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才成长。古人云: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教育分工的发展。老师传道解惑授业的角色职责也被分割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负责授业,而传道解惑的两大任务就落在了辅导员老师的肩上。如果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够,导致传道解惑的学生教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将是极大的不利。很多青春期学生正处于迷茫叛逆和心理问题高发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能帮他们规划大学生涯和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那将是极大的教育责任问题,甚至容易引发很多教育事故。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的表现所谓职业认同是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行为,是指主体对其从事职业的职业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肯定性评价,即其看法和评价与社会期望一致,它是行为主体顺利从事职业积极履行职责的内生动力,也是基础和前提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是指高职院校辅导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肯定性评价与社会期望保持一致的心理行为。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弱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目标不坚定,使命感不强,队伍仍不够稳定。尽管伴随新时期党和国家就高校辅导员的16号文件和教育部的意见与规定的颁发,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地位以及待遇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在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当中,辅导员队伍仍然不够稳定。在现实中,职业稳定通常是以职业封闭固化的消极形式出现的,表现为职业行业对物质利益的封闭垄断。这种职业稳定通常不利于职业创新和淘汰机制的有效运转,会对组织和职业产生难以清除的侵蚀性力量。朱文杰(201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在职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一旦有机会就会离开辅导员职位3。大多数辅导员把现在的工作当成跳板,进高校行政机关当行政人员或专职教师是他们事业的终极目标。(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职业情感水平比较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是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质量以及素质均在不同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时刻感觉身上沉甸甸的分量,教育以及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重复性导致辅导员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但成就和成果却难以量化,也难以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很多辅导员都是后,他们独立意识较强,崇尚自我,更加注重自我感受4。这样直接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没有激情。相比较其他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从业人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情感水平比较低。(三)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不够强。职业技能是指某项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包括一定的特殊性技能和基本的普遍性技能。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其顺利承担辅导员教育引导者和日常管理者两重角色的重要因素。如果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他们就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导致压力感倍增,对本职工作产生抗拒心理。大量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部分认为自己具备胜任辅导员工作的能力和技巧。但是也有学者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有加强职业技能的愿望。这对于现实是一种悖论现象。可能在于辅导员对于自己的职业技能认知还比较模糊,所以在评价自己能力的时候显得自信,而在仔细思考工作现实时又会感受职业技能的不足,希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悖论现象。(四)高职院校辅导的职业期望不够高,男性较少,女性偏多,性别结构失衡。职业期望是指行为主体对所从事职业所能期望得到的回报的一种评判。职业期望值的高低主要基于行为主体结合个体期望与职业价值认知的一致程度。张川(2012年)的研究显示5,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队伍中女性教师偏多,男性教师偏少;青年教师(40岁以下)偏多,中老年教师(40岁以上)偏少;非高级职称教师(助教、讲师)偏多,高级职称教师(副教授、教授)偏少。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基本上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而是一旦有机会就会离开辅导员岗位。男性对辅导员的职业期望值不高,认为前途不清晰,不太适合需要承担更大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男性。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个人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体现在个人层面上,主要包括价值观、职业认知、现实需求、职业能力。首先,价值观是一个人衡量价值的基本原则,人们根据价值观对所从事职业的取舍价值进行判断。不同的价值观对同一种情况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如果判断结果是有价值的,则在将来的行为中会有更加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否则,就会造成贻误懒惰的工作情绪。其次,职业认知是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使命、职责、工作过程、晋升、待遇等各方面情况的基本了解和知晓6。很多辅导员在从业之前并没有较好的职业认知,只是出于认为辅导员工作具有稳定性、压力小、待遇较好的特点选择了辅导员职业,并不清楚辅导员职业目标使命和职责。因此在正式进入职业后,由于心理准备不足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辅导员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未来比较迷茫。这必然影响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提高。再次,人们生活在群体分工的社会,很多需求必须依赖于他人,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各自的现实需要。现实需要是很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当所从事工作无法满足辅导员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时,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必然有所影响。最后,职业能力也是影响高职院校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职业能力较强,就能够顺利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职责,且容易获得领导同事的肯定,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职业认同感随之提升巩固。反之,则易形成恶性循环,降低职业认同感。(二)学校因素。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高低与学校因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学校因素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最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层的管理思想、人事制度以及教育工作氛围。首先,学校领导层的管理思想直接决定了整个学校的工作重心以及随之形成的资源配置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很多高校过于重视科研学术工作,这样的管理理念通常造成辅导员对科研工作的羡慕心态。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人们往往容易对自己的工作付出和收获进行横向比较。在比较之后,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认为辅导员不如专业教师有前途。因此也开始兼职起科研工作,分散了工作注意力。其次,人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操作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影响是辅导员最能切确感受到的。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由于其办学目标、办学条件以及生源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特殊的工作模式,待遇偏差、职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作支持度不足是这种模式普遍特点。有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长期处于辅导员职位不能得到应有的晋升,培训机会较少,绩效考核过于严格等。最后,教育工作氛围是指一个学校对教育工作分工合作过程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个学校的“气质”。教育工作氛围比较轻松平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就比较容易,如果相互推诿不配合,则工作开展就比较困难。这都会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三)社会因素。高职院校辅导员所面临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偏见和国家政策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对辅导员角色工作陌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同于专职教师,很多人不清楚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职责。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不高,使辅导员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种尴尬境地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加剧了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不认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权益的规定、社会形象的塑造都会间接影响其他因素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目前国家举办的辅导员技能大赛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让社会了解辅导员的职业历程和心理感情7。这类活动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但是整体来看,这类活动的宣传范围还仅限于教育系统,无法延伸到教育系统之外。五、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建议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因素是多方位的,涉及到个人、学校、社会和政府四大主题,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但是因为只有这两个主体是有权力和资源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环境做出改善的,进而影响其他主体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的影响。所以,解决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的关键还在学校和政府两个方面。具体来讲,解决措施主要有:(一)提高认识,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的重要性。以上分析表明,由于学校管理层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忽视辅导员的人事制度和资源配置模式,使辅导员职业认同偏低。因此,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层要加强认识,明确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职责,给辅导员工作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要在抓科研的同时不忽视抓学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扭转辅导员在教育系统中比较劣势的地位,才能使辅导员充满积极性,干好本职工作,提高职业认同,并以此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同样的认识问题,在政府中也存在。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义,加强辅导员工作激励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