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十三)辛亥革命(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变革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解析】选A。20世纪初期,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2.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剿杀【解析】选C。太平天国运动是新式农民战争,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排除B;D只符合辛亥革命,本题要求回答两者相同点,排除;C属于两者的共同点之一,即都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3.(2014厦门高一检测)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A.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同盟会发动了最早的武装起义【解析】选A。解题时注意题干图片中“武昌起义”这一关键信息。1911年10月发生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巨变。故选A。4.(2014天津高一检测)老北京的象征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城门,俗称“大前门”。近代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戊戌变法B.八国联军占据北京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解析】选D。从“出入居然任脚跟”“几人走过正阳门”说明以前普通人是无法出入正阳门的,现在都可以出入正阳门。这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关。5.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A.宣布主权在民B.规定国民权利C.实行三权分立D.实行责任内阁【解析】选D。所谓“中国当时实际”是指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但对其又不放心,所以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权力重心在内阁不在总统,想以此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选D。A、B、C都仅是照搬西方政治学说,均排除。6.(2014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解析】选C。注意关键信息:“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反映了封建等级思想的消失,“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拓展延伸】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因此从最终结果上看,辛亥革命失败了。7.(2014嘉兴高一检测)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B.以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解析】选C。四项中只有C完全符合题目要求,“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是洋务运动,排除;B尽管是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论述,但是没有“用现代化史观评价”;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表述不符合史实。8.(2014烟台高一检测)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打倒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解析】选D。从材料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没有解决,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加固训练】(2014韶关高一检测)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A.农民是皇权存在的基础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解析】选C。A存在理论性错误,D不符合史实,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皆排除。结合材料中“民国二年”及春联内容可知,辛亥革命后农民的封建思想依然很严重,只有C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8分)9.(2014临沂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立宪时刻(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4分)(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的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其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第(3)题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观点可以从中华民国建立与“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相类似角度回答。不同意观点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答案:(1)根本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2)意义: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认可。(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答案2: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