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试卷带答案和解析综合性学习嫦娥五号“挖土”归来,激起了同学们探月的热情,学校就此举办“飞天揽月,中华梦圆”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嫦娥五号”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颗流星、划破天际,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迫不 待地回到地球。这一刻,中国航天创造了新的历史。“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简称“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 带2公斤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甲)通过“嫦娥五号”顺利“回家”,让我们万分欢喜。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乙)因为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技术难度,但是我们却为“嫦娥五号”的顺利回归感到自豪和骄傲。“嫦娥五号”的顺利回家,饱含着航天人的心血,承载着中国人的希望,实现了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又一次跨越。【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zhu)陆 承载(zi) B.着(zho)陆 承载(zi)C.着(zhu)陆 承载(zi) D.着(zho)陆 承载(zi)【2】在这段文字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及 携 B.及 挟 C.急 携 D.急 挟【3】语段中(甲)(乙)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你将错误改正过来。答:(甲)处修改为:(乙)处修改为:【4】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下面是一位同学的笔记,其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自远指出,“嫦娥五号”将实现4个重大首次的突破: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返回地球。B.“此次任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这些月岩、月壤拿回来,”欧阳自远院士说:“测量它们的年龄,了解当时的月球环境,延续月球最近的历史。”C.“采样结束后,它还回不到地球”。欧阳自远院士说。D.欧阳自远院士说:“假如月球样品暴露在地球空气中,就会受到各种污染,所以需要在容器中充满氮气,封存后再进行运载。”【5】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 乙 丙 丁A.甲幅书法属于楷书,字行宽扁,方正典雅。B.乙幅书法属于篆书,笔画繁多,古朴圆润。C.丙幅书法属于草书,笔走龙蛇,狂放不羁。D.丁幅书法属于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6】下图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请尝试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构图要素:寓意:【7】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嫦娥飞天巡下联:蛟龙 探珠宫A.月宫 海底 B.月宫 入海 C.玉宇 入海 D.玉宇 海底【8】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情思。“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由此,在中国人心里,月亮不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吗?A.第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是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美好形象。B.第句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C.第句引用“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强调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D.第句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感。【答案】【1】C【2】A【3】“通过”和“让”去掉其中一个;将“因为”改成“虽然”【4】D【5】A【6】(1)构图要素:该标识由一条起笔处形似龙头的书法笔触的圆弧和一对脚印构成,整体图形巧妙形成古文“月”字。(三个要素中“龙头”“脚印”“月”写出一个,即可)(2)寓意: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圆弧,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对脚印踏在其上,象征我国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是登上月球、征服月球。(寓意写对一个,即可)【7】C【8】B【解析】【1】着zhu,着陆:飞机等降落到地面上。载zi ,承载:承受支撑物体。故选C。【2】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携带:随身带着。故选A。【3】甲句: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乙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因为”改为“虽然”,与下句中的“但是”搭配。【4】A.把“突破”后冒号改为逗号,“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返回地球”是“嫦娥五号”的4个重大首次突破,属于并列分句,中间的顿号应改为分号;B.“说”在中间时,后应用逗号;C.这句放是完整引用,后引号后的句号应在后引号内;故选D。【5】A“字行宽扁,方正典雅”是隶书的特点,甲幅书法是隶书。故选A。【6】构图要素:看图可知,一条书法笔画的圆弧,形似龙头。圆弧中间是两个脚印。圆弧与两个脚印,形似甲骨文“月”字。下方是“中国探月”四个字和英文缩写。寓意:圆弧形似龙形,代表着中国航天如同巨龙一样飞翔九天。圆弧与脚印构成了甲骨文“月”字,象征着中国探月工程,又象征着这一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人送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属于中国人的脚印。【7】考查拟写对联。先分析下联空白处:上联中与之相对的“飞天”是一个动词,所以应填“入海”。再分析上联空白处:上联末字应为三声或四声。“月宫”的“宫”是一声,“玉宇”的“宇”为三声,故应填“玉宇”。故选C。【8】B第七句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在中国人心里,月亮就是一幅绝美的画,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故选B。名句名篇默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曹操观沧海)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夜阑卧听风吹雨,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古代优秀诗词,感受古人美好情感。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_,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借落花抒发了深沉的悲哀与感慨;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_,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借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_”一句中,借芦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答案】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铁马冰河入梦来 匹夫不可夺志也 晴空一鹤排云上 乡书何处达 正是江南好风景; 夜发清溪向三峡; 一夜征人尽望乡【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萧瑟、泊、溪。作文阅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虽语言浅显,却情感丰富。请你依据诗歌的内容,仿照李商隐的口吻,将这首诗扩写为一封200字左右的家书,描述你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你的心境。【答案】要求:有意象,有画面,理解作者情感正确,文从字顺,够字数。【解析】本题考查微写作。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友人,一说是妻子,但多认为是写给其妻子的。在改写时,我们可以把收信的对象理解为是李商隐的妻子。在尊重诗句愿意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生发,写出巴山夜雨的场景特点,想象回到家后与妻子畅谈的情景,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之情即可。要注意书信格式的正确。如:吾妻:你好!你来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无法确定。已经多年没有归家,我也很思念你。就在我给你写信的时候,窗外的雨滴滴嗒嗒地下着,屋前池塘里的水已经涨满了,可是雨却没有停止的迹象。雨助愁肠,我更加得想你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坐在西边的窗子下,让我亲口给你说一说巴山晚上下雨时的情景,说一说此时此刻我有多么的想你!你自己在家中,不要过于挂念我,只需千万照顾好自己,不要让我担心。祝安好李商隐年月日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选自蒲松龄狼其三)(注释)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苫:用草编的席子。顾:但是。盈:满。豕:猪。移时:过了一段时间。乌:哪里,怎么。【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其一犬坐于前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以吹豕之法吹之D.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为人谋而不忠乎【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正确的停顿节奏。(画一处即可)其 一 犬 坐 于 前。【3】翻译文中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一直距离远远地跟着屠户。(理解)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理解)“骨已尽”,屠户仍没甩掉两只狼,处境更加危急,引出下文的“屠大窘”。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翻译)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理解)屠户发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于是趁机“暴起”,结果了狼的性命。【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C【2】其一/犬坐于前。【3】B【4】示例: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发现狼紧随,先用骨头稳住狼,采用“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得时间;看到野外有柴草堆,便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拿起刀准备战斗;当狼其一装睡、其一借故离开时迅速识破了狼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抓住有利时机,先后杀了两只狼。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看到狼把爪子伸进来,就迅速死死抓住狼爪,急中生智,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把狼吹得浑身膨胀,巧妙地杀了狼。【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于是才;B.其中代词,它;C.用用;D.被给;故选C。【2】本题考查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