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潭市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SiO2 CsCl CBr4 CF4 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 参考答案:A2. 在273K和10kPa的条件下,将2.00g氮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A. 6.72L B. 7.84L C. 10.08L D. 13.44L参考答案:答案:D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C0.1 molL1AgNO3溶液:H、K、ID0.1 molL1NaAlO2溶液:H、Na、Cl、参考答案:A【知识点】离子共存解析:A能共存,正确;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示碱性,Cu2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碳酸根离子,故此组离子不能共存,错误; C Ag+与、I生成沉淀而不能共存,错误;D AlO2 与H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不能共存,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在前提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属于离子共存常见的题型,难度不大。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碳酸钡不可用于钡餐透视(2)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构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3)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沸点极低,很容易液化(4)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5)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6)通电时,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胶粒向某一极移动(7)铝粉和氧化镁粉末混合,高温能发生铝热反应(8)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遭遇强碱会“断路”(9)可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设计实验验证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10)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11)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也用于电解法治炼铝(12)在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中,至少要用天平称量三次质量(13)将水蒸汽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说明铁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14)先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证明溶液中不含铵根离子。(15)已知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则NaH2PO2是正盐A8句 B6句 C5句 D7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1)明矾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使之形成沉淀而除去,因此可用于水的净化;碳酸钡不溶于水,但是能够在酸中溶解,故不可用于钡餐透视,错误;(2)氮氧化物会导致形成光化学烟雾,而碳氢化合物不会,错误;(3)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沸点极低,很容易液化,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的温度降低,正确;(4)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正确;(5)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蒸发溶剂的方法,错误;(6)通电时,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粒子也向两极移动,错误;(7)由于Mg活动性比Al强,所以铝粉和氧化镁粉末混合,在高温不能发生铝热反应,错误; (8)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遭遇强碱会发生反应因此会“断路”,正确; (9)可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只能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而不能证明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错误; (10)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而其水解程度不一定越大,错误; (11)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也用于电解法治炼铝,正确;(12)在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中,至少要用天平称量2次质量,错误; (13)将水蒸汽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黑色,说明铁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14)先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可能是稀溶液没有产生氨气,因此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铵根离子,错误;(15)已知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则NaH2PO2是正盐,正确。因此正确的说法是5句,选项是C。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应用的正误判断的知识。5. 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K+、Ag+、NH4+、Mg2+、SO42、Cl、NO3、HCO3等离子。经检测废水呈明显的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 Ag+、K+、NH4+、NO3 K+、NH4+、NO3、SO42Ag+、NH4+、Mg2+、HCO3 K+、Mg2+、SO42、Cl参考答案:C略6.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C.16S的结构示意图:D.甲烷的结构式:参考答案:D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CH3CH2OH是乙醇的结构简式,S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B、C均错误。7.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H4+、Ba2+、SO42-、I-、CO32-。分别取样: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加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呈无色。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K+ BSO42- CBa2+ DNH4+参考答案:A略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水泥和玻璃都用石灰石作原料B氧化镁和氧化铝都可用作高温耐火材料C硫和氮的氧化物大量排放都可能引起酸雨D煤的液化和气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参考答案:D略9. 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深沉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的增大而减小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Ksp(SrSO4)最大C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参考答案:BC解析:Ksp只与温度有关,A错;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低,越大,Ksp(SrSO4)越大,B正确;a点在283K的下方,属于不饱和溶液,C正确;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会有晶体析出,还是属于饱和溶液,D错。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乙烯时,用小火缓慢加热反应混合液,以防止混合液飞溅出来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用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D将铁屑、液溴和苯混合制溴苯参考答案:答案:D1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中, 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 HIHBrHClHF B原子半径大小: NaSOC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 FClI参考答案:D略12. 有机物A与B的分子式为C5H10O2,在酸性条件下均可水解,转化关系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X、Y互为同系物 B.C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最多为3个C.X、Y的化学性质不可能相似 D.X、Y互为同分异构体参考答案:D略13. 氮化钠和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3N + 3H2O 3NaOH + NH3, NaH + H2O NaOH + H2。有关Na3N和NaH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Na+N3-H+ B加热熔化时,都只破坏离子键C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D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B略14. 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00、Cl BMg2+、Ba2+、Br CMg2+、Cl、I DNa+、NH4+、Cl参考答案:答案:D15.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 、Mg2+ 、Cl- 、OH- B 、H+ 、Ca2+ 、CO32- 、NO3- C、Cu2+ 、K+ 、SO42- 、NO3- D、Na+ 、HCO3- 、OH- 、Ca2+ 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2分)Ag/-Al2O3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作为重要的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Al2O3是催化剂载体且不溶于硝酸,工业生产使用后的催化剂中往往含有少量铁及铁的氧化物。若在实验室里对该催化剂进行回收得到-Al2O3和AgNO3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的实验操作()的转化反应为:6AgCl + Fe2O3 3Ag2O + 2FeCl3阅读下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Ag/-Al2O3加酸溶解时若选用如右图装置,为使实验正常进行,需要对实验装置改进的是 。(2)在实验操作(II)中,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时,将会出现的问题是 。(3)实验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为 。(4)实验操作()从AgNO3溶液中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操作依次为 (选择并排序)。a.蒸馏 b.蒸发浓缩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5)已知:NO + NO2 + 2NaOH 2NaNO2 + H2O 2NO2 + 2NaOH NaNO3 + NaNO2 + H2O将实验操作()中生成的NO、NO2混合气体通过实验操作()中的NaOH溶液吸收,当它们的关系满足下列哪些关系时,混合气体能被完全吸收 (选填编号)。a.V(NO2)V(NO) b.V(NO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