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A.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B.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C.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D.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参考答案:D题干只是说到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所做的努力,并没有提到结果是否达到了目的,故D符合题意,但是AB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BC。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参考答案:A3. 下列主张属于宋明理学思想中“认识论”范畴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格心”C.“成贤成圣”D.“齐家平天下”参考答案:B“存天理,灭人欲”是修养论,“格物”“格心”是认识论,“成贤成圣”是境界论,“齐家平天下”是功名论。4. 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表明西周时期()A贵族的收人主要依赖农业生产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D社会贫富差别拉大参考答案:考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进行思考解答: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称为工商食官所以C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并未出现等级森严和贫富差别拉大所以排除B、D;从材料“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可以看出诸侯,大夫,士这些贵族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5. 在古希腊,智者就已经把正义作为伦理问题来研究,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此后,这一基本观念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进一步发挥。查士丁尼的法华总论规定法律的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权害他人各得其所”。这说明西方法律A注重探讨伦理道德B蕴含人本主义精神C源自社会习俗规定D体现公平正义原则参考答案:B 材料“智者就已经把正义作为伦理问题来研究,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得出来的结论是对正义与法律关系的探讨,故A项错误;其中“为人诚实,不权害他人各得其所”得出是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社会习俗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公平正义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6. 北宋城市繁荣,商业兴盛。导致北宋商业发展的因素有交通发达,社会安定 长江流域的农业迅速发展政府宽松的城市管理 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A B C D参考答案:A北宋的经济,太俗了吧,海淀区。(4)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代,时间不符合,所以(4)不正确。(2)虽然是农业的发展,但是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所以(2)正确。7. 下图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A.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从图示中不难看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在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故A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政府控制,而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说法错误。8.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参考答案:C略9. 清初,将明太祖谕令工部铸造铁牌严禁宦官干政的传说付诸实践,并利用修史的机会:将明代尚存争论的这一故事坐实。其根本目的是A.承袭明朝政治制度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杜绝宦官干预朝政D.认定铁牌内容的真实性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严禁宦官干政,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B正确;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清朝承袭明朝政治制度,故A错误;杜绝宦官干预朝政属于现象,不是根本目的,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认定铁牌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加强君主专制,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根本目的”一词,学生可以从严禁宦官干政的现象出发,结合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史实,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0. 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参考答案:B11.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参考答案:B李贽的思想主张。焚书是李贽著作,题干反映的是李贽的进步思想。李贽之意为: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就满足了,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反映了不要迷信于孔子的观点,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ACD项未能从题干体现,B项正确。12.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井田制瓦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的产生 参考答案:C13.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参考答案:C14. 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颁布了权利法案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参考答案:A15.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参考答案:A16. 在新政过程中,罗斯福谈到美国三权分立政体时说:“现如今,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因为最高法院、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平衡已经被彻底打破,我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平衡。”从1937年到1941年,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用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这说明A.罗斯福总统动摇了美国司法独立B.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C.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D.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与法院的斗争即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与制衡,美国司法并非独立,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排除B;由材料“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可见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排除D。17.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A英、荷的重商主义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参考答案:C18.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在外交上完全凌驾于中国之上B使得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C客观上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对中国传统的对外观念造成了严重冲击参考答案:C B D (A)19.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参考答案:B20.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参考答案:21. 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