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海雪原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键词:林海雪原;创作背景;影响;人物形象一、林海雪原的创作背景与影响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屈辱历程后,中华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在建国后的十余年内,军事文学作品取材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展现了中华民族为了取得革命胜利而开展的武装斗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正是诞生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该书出版以后赢得市场的广泛欢迎。该书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三十多人的解放军队伍在林海雪原中翻雪山、越险壑、出奇兵的传奇故事,先后消灭多个国民党残余势力。在零下30的雪海中,战士们与敌人斗智斗勇,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突破困难,终于取得了胜利。小说歌颂了革命战士英雄无畏的精神,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形象。林海雪原这部作品借鉴了传统古典小说,场面热闹、故事性强,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关系十分相似,在人物的描写上,重心理活动、人物行动语言,满足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二、林海雪原的人物形象(一)正反面人物不同的抒写方式林海雪原在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塑造上,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小说中的“小白鸽”、“蝴蝶迷”两位人物形象最为典型,小白鸽的人物形象更多通过肖像描写得以开展,如其眼睛“明亮似亮光”,刻画其短发用芙蓉花作为比喻;而对于“蝴蝶迷”,则描述与前者相差较大,作者用“令人作呕”给出定论,描述其脸部如“一穗包米”,实际上,其原型长相非常漂亮,但白茹则比较普通,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述呢,正是由于自己对军人的崇拜与认可,在作者看来,我军是正义之师,模样肯定是美的。这种描述方式与作者的民族心理审美有着有关。在我国的戏曲中,会用脸谱艺术来表现人物的善恶,林海雪原在描写上继承了这一方式,完善了感官方面的心理道德伦理审判。林海雪原的撰写呈现黑白分明,褒扬贬低一分为二的写作笔法,情节中主角即使深陷林海,总是在磨砺之中取得光明胜利,而著名的智取威虎山、奇袭奶头山等,均是重点情节,险中取胜。与之相反,匪徒即便坐拥天险,但是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这种基调表现的尤甚,少剑波沉着儒雅、白茹活泼聪明、杨子荣机制勇敢,他们都是优秀人格的化身;而反面人物座山雕、许大马棒、蝴蝶迷,他们残暴、贪婪、阴险、狡猾,林海雪原代表了特定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呈现出的新时代推崇者与歌颂者的产物,为特定时代的公众所接受。(二)浪漫性与恐惧性想象在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判断一个人物形象高大与否,靠外貌上的描写是远远不够的,要塑造出经典人物,内心的描写才是核心标准,因此集中体现在人物针对生存与死亡问题时的大无畏坚决选择以及态度上。林海雪原中的正面人物,在面对生死时,往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赴死时的动作、口号,也具有特殊的仪式化功能。在本书情节上,描写主角少剑波在调虎离山情节中的心理状态时,直接指出其奉献出生命,表达了对党及人民的忠诚无畏,置之生死于度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匪徒表现出对死亡的无比恐惧,呈现背叛队伍的丑陋形态。在塑造人物时,作者将正面人物的崇高无私,反面人物的畏惧萎缩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在性格特点与人物属性方面的描写在那个民族斗争激烈的时代下,文学作品强调“阶级斗争支配一切”,在本书的人物描写中,作者对主人公尽情开展构造想象,主角少剑波年少父母双网,与其姐姐相依为命;杨子荣是贫民出生,从小深受地主压迫,被地主逼迫的家破人亡,走上了革命道路;姜青山则被抓紧了匪营,与土匪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与之相反,蝴蝶迷是地主家女儿,家大业大;许大马棒早在几辈前就是著名的恶霸,后面投靠伪军,逼死百姓,无恶不作。其他的人物,如马希山、刁占一、候殿坤等人物,非匪即霸。从这一描述中得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革命的动力,这与当时的历史事实是一致的,毛泽东曾经提到,农民是最伟大的,有权有势的地主、恶霸、匪徒是旧势力的代表,用权势来打压无产阶级。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与人物属性的描写描绘出了清晰的表达主线,一条线上是积极的正面人物形象,另一条线则是反动派,两者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三、结语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从人物外貌、形象、出身等多个方面着手,形成了鲜明的价值体系,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自然而然的向无产阶级靠拢,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估体系。林海雪原展现了一部令读者开展无限想象的英雄传奇时空,其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免不了存在对应的缺憾,但其文学价值与艺术影响仍然不容忽视。参考文献:1潘洪君.他,就是“203”与曲波及其成名作林海雪原相关的老照片J.文史月刊.2016(03)2王作东.曲波在齐齐哈尔创作林海雪原的前前后后J.黑龙江档案.2015(06)3姚丹.“事实契约”与“虚构契约”从作者角度谈林海雪原与“历史真实”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03)4姚丹.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创作的前前后后J.党史博采(纪实).2012(12)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