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到处知何似:唐诗宋词中的人文情怀南宋 李曾伯 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自怜踪迹等萍浮。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 人生如梦,人生如寄。生老病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宿命,无人可以超越时间的局限,因此人生如梦、人生苦短就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古老的主题。利用“人生几何”之类似的词语来表述人生的短暂。百岁人瑞,可遇不行求。宋代词人喜爱承继杜甫的“七十古来稀。虽然是用来祝寿,但在背后蕴含着人生短暂的意涵。人生的短暂如同寄寓人间,感慨人生的虚无。庄子通过梦境来消解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到达了超越时空、寻找精神自由的目的。梦境与人生相等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浮生如梦”的源头所在。从今,人生如梦成了传统中国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根本命题。 面对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人生如萍、人生如舟的感悟,古代文人提出的因应之道:1准时行乐饮酒。酒表达了文人重视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注意享受,满意吱声。词的情感在酒的环境中产生,在词作中运用酒意象,表达词人对个体生命欲求的确定,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适时怡情造园。园主有仕途失意的诗人;有满腹经纶却不被赏识的志士。对社会和朝庭心存怨气,对现世实行厌恶和回避的态度。因而以隐居山水、濯足自娱的高士自比。在城市间营造具有山水之趣的园林,以求在城市山林之中淡忘功名,享受田园般的生活。苏舜钦当年构建沧浪亭空间,正是要制造一个淡忘时间、反抗时间的空间。这种通过空间与时间的盘旋、转化与衍生从而到达对时间的反抗的方式,其实就是把作为家宅的私人空间与作为自然的宇宙空间相沟通。而最有效的沟通手段就是“以小见大”的缩影化。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坎坷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处处知何似”这句话来自于苏轼的诗歌,人生是简单的,苏轼的答案是抽象而富有诗意的,然而生命所拂过的景致毕竟是怎样的呢?目前仍旧在羁旅途中的人是无法完整地答复的,由于生命的无定性与不行预知性。我们永久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明日是怎样一番风景,而文人只能将已经经受过的人生情感与景致诉诸笔下,却不能完整而具象地描述“人生处处知何似”唐宋文人的作品,可以看做是一组对于人生的集体性咏叹 。从人生感情基调而言,有喜有悲 有乐有哀,然而在他们对人生变奏的感慨以及对于飘泊羁旅的写真中,无不表达着他们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尽管他们在生命羁旅中不断感慨着人生布满忧患。甚至认为人生之虚空恍如一梦。但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对生命历程的珍惜与留恋。否则他们就不会常常被人生路上的悲喜而扰乱得断魂惆怅。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命是无定与不行知的,但是生活的方式是可以由我们来选择的。宋代词人一方面发出不同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也尝试着如何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从含有“人生”一词的作品中,发觉他们所实行的态度或是准时行乐;或是适时怡情;或是立功显名。但无论是何种态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珍惜生命、把握当下、善待此生。“人生几何,如何不自,珍重此身。陈着沁园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