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天津一带打败投靠日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派军舰驶进大沽口,掩护奉军,炮轰国民军,打死打伤多人,国民军也开炮还击。事后,日本以此为口实,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借口维护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国民军在津沽的防务,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写作背景(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 3月18日,北京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整队向段祺瑞政府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棋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自读课文寥落 长歌当哭 菲薄 桀骜 租赁 殒身不恤 不惮 尸骸攒射 绯红 浸渍 洗涤 喋liodngbji olndnhicunyn xfizddi整体感知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1、要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行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 2、在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写作缘起(一、二)记念主体(三、四、五)教训意义(六、七)悼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政府痛斥反动文人唤醒麻木庸人追述生前事迹概括惨遭杀害详写遇难经过劝戒徒手请愿激励奋然前行感情线索爱、憎理清思路课文内容分析 1、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起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读课文第三第五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三件事? 3、读课文第四、五部分,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4、读课文第六、七部分,思考:用“煤”作比喻和引用陶渊明诗句的作用?警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在本篇课文中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这种黑暗现实。 “哀痛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的人。 “幸福者”以改变黑暗现实、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的人。灵活多变的语言特色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使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两条出路:“爆发” 或“灭亡”。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世人的呼唤、激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警句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充满感奋之情。暂时还未站起来斗争的人,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的壮烈事件中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志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奋勇前进。警句 如:本文前后五次写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写她“微笑”“温和”,作用有二。一是写出刘和珍对同志对师友和蔼可亲的温柔善良的性格;二是反衬杀人者的凶残下劣本质和反动文人的寡廉鲜耻。 反复 为强调某些内容,或表达强烈、缠绵的思想感情,或突出某一种精神,可以使同一词语、句子或整段文字多次重复出现。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其中“文明人”“伟绩”“武功”都是明显的反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子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 综观全句,其主要意思是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反语排比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字数相等的语句,用严密的结构,精练的文字,和谐的音节,互相映衬,给人以凝炼、缜密之感。 在概括“三一八”惨案时(课文第七部分),用的是排比句,“一是”揭露当局者的凶残,“一是”痛斥流言家之下劣,“一是”赞扬烈士精神之高贵。语句简练、整齐,气势贯通,概括力强。对偶“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课文引用了陶渊明挽歌的四句 话 ,就上下文语气看,鲁迅引用陶渊明诗句的意思是说: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为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引用 有的句子委婉曲折,意思含蓄,需要认真咀嚼如:第一部分第节两次用“只能如此而已”,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悲痛万分的心情。“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看似有矛盾,其实十分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复杂心情。含蓄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 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 “向来”“不惮”“最坏”等词 语,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观点 的执着和自信。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用“浓黑”形容“悲凉”,把较为抽象的感受形象化,同时,自然使人想到这“悲凉”是由社会的浓重的黑暗产生的。表现的感情深沉而强烈。用词准确精当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以往的史实教过我们,将来的事实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始。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就,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出自无花的蔷薇之二) “鲁迅的语言,往往使人在寥寥数语中,体察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 瞿秋白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和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流血牺牲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本课总结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背诵名句。3、完成课后练习。课后作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