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标题中流行语运用的文化心理浅析 标题是新闻中最引入注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阅读新闻的兴致。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新闻能否抓住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的吸引力。近年来,流行语以其通俗简练、鲜活诙谐的形式,引起广大受众的兴趣和共鸣。众多的新闻作品在标题上植入流行语素,借流行文化的穿透力来提升新闻魅力,这己成为媒体吸引受众、增加新闻传播几率的策略之一。一、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来源分析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点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词语,或者叫“有意义的字串”(杨建国, 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它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介进入人们的记忆,并迅速扩展到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言语交际中。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有:1、网络新词语的运用网络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与网络的传播特点、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民交流时的心理等因素有关。网络交流中除了正常的语言外,虚拟交流空间给网民间的沟通以极大的自由度,让人们以自己喜好的方式在网上充分表达思想、情感,这样就衍生出大量的网络流行语。如:黑客、菜鸟、网友、网聊、博客、晒客、PK、灌水、拍砖等词,以及一些单音节语素:“拍”、汗”、“吐” 和一些具有固定含义的短语:“坐沙发、被自杀、山寨、躲猫猫、范跑跑、做噩梦、俯卧撑、打酱油”等等。这些网络新词语随广大网民的反复使用,流传到各个领域,继而也成为新闻标题中的常用语汇。2、行业用语的借用行业用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业术语,语义较为单一。但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这些行业用语的词义得以引申,在不同的语境中,在其本身的专门意义之外,它们会展示出不同以往的新义。如:物理用语:“充电”,本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它获得放电能力,现在常常比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曝光”本指使照相底片感光纸感光、显影的过程,现在常用来比喻把幕后的、不为人所知的隐蔽事物公开出来。“蒸发”原为“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它的新义项为“比喻消失不见”、“突然失踪”,常带有贬义,如“王宝强代言学校蒸发”;戏曲术语:“亮相”,原义是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静的姿势,现已扩大为表示各种类形的公开露面或表演;体育用语:叫停,即叫暂停。先是用于篮球、排球,现在也用于一般领域,意为使某事物停止,如“教育局对寒假奥数补习班叫停”等等。这些词语形象生动、表现力强,逐步取得了全民性,并获得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青睐。3、文学艺术作品的仿拟经典影视剧名、台词、流行歌名、歌词和畅销书名等,由于它们的热播和热销,其流行语迅速在社会上传开,且经久不衰,为广大受众所熟知、所喜闻乐见。如:新闻标题“一段DV引发的爆炒” (华商报),源于网络视频-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南方高科:出来混,债总是要还的!” (中国经营报)语出电影无间道;“电视剧进入新省钱时代”(华商报)则是对热播剧新结婚时代的仿拟;而“排行榜审美疲劳(证券时报)也是冯小刚电影经典台词的借用。新闻标题嫁接到这些妙趣横生、被人津津乐道的影视流行语上面,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新闻的内容,还给原本严肃的新闻平添了几分诙谐幽默,博得读者一笑,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4、缩略语及外来词的影响缩略语是指为了称说方便,使事物称谓中的成分进行有规律的节缩或省略而成的词语,其结构紧密,能自由运用。近年来大量的缩略语,堂而皇之地登入汉语共同语的殿堂,成为各种新闻标题中的常客。例如:“动漫”、“峰会”、“足彩”、“速递”、“商机”、“医改”、“减负”、“研发”、“个唱”、“航母”、“城管”、“环保”、“打拐”、“维和”、“考研”等等。此外,英文字母缩略语也会不时光顾新闻标题,如:vs、DNA、CEO、CDMA、GRE、MBA、VIP、ATM等。这些词语顺应了当代社会追求简洁高速的要求,也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二、新闻标题中流行语运用原因分析1满足了新闻标题用语简洁、通俗、传神的要求在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来自标题的信息占到了75%。因此,用简洁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交待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标题的第一要旨。而许多流行语就是对现实语言中艰涩难懂的概念的通俗化解释,也是对内容复杂、含义深刻的社会事件的简洁概括。诸如:把网络入侵者叫“黑客”;把防病毒、防入侵的设施叫“防火墙”;把欺骗、愚弄别人叫“忽悠”,把违背原则办事叫“越轨”,把双方对阵比赛叫“PK、vs”以及随着湖南台的娱乐节目的热播而流行起来的“超女、快男”和随着新闻事件在网络上流传开的“躲猫猫、俯卧撑”等等,还有诸多缩略语。这些词句早已为受众所熟悉,运用在标题之中,既亲切、时髦、新奇,又很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受众突破陈规,挑战传统的心理,使受众对新闻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仅在同一天同一份报纸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流行语数度出现,其运用之广、出现频率之高,令人目不暇接。花3万元“坐”美容头等舱被忽悠了(华商报09、9、22A16版)“躲猫猫”案要拍专题教学片(同上A24)刘翔首演拉开“商演”序幕?(同上A25)“快女”比我们更独立(同上B8)“忽悠”一词,用在这里,顾客上当受骗的感觉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躲猫猫”一词作为标题,它以极简练的形式涵盖了不可言尽的内涵,极具戏谑、嘲讽的感情色彩;“快女”“商演”都属缩略语,其形式简练、表意明确。这些流行语因而也逐渐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2、满足了新闻标题感染力强、冲击力强的要求生动传神,充满机智和幽默是流行语的普遍特点,而且它往往结构灵活,类推性强,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随意复制、灵活套用。对读者来说,流行语的结构模式既耳熟能详又耳目一新,仿拟流行语作新闻标题,能给受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让人眼前一亮,而又回味无穷。如华商报的几则标题:职场全民“潜伏”企业将会怎样?(2009.8.26)当心“天下有贼”(09.9.23)中石油突陷“购房门”(09.8.27)小汽车也来“打酱油”(09.8.28)谁偷了我的带宽 (09.9.17)雷人自制剧4宗罪(09、9.17)“雷”原指日本动满人物受到电波冲击,“雷人”指受惊吓感到震惊。它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感受或心理状态,是你在未准备的情况下,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后,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用在标题中,受众的心理状态、喜恶及受惊的程度跃然纸上。而“购房门、打酱油、做俯卧撑、叉腰肌、躲猫猫”等等既妙趣横生、亦庄亦谐,又蕴涵丰富、耐人寻味。这些流行语往往与新生事物息息相关,多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代表着一定时期人们的认识,同时它们又生动有趣、雅俗共赏,使标题十分“抢眼”,受众读过之后心情轻松,印象深刻。因此它们便成了新闻标题中异常活跃的高频词。三、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盛行的文化心理透析陈原先生说过:语言变化确实有一些是来自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流行语的广泛传播,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深层的大众心理因素。 许多流行语在其语言形式之外,还附带着社会文化含义,包括人们对它所指代的社会现象持有的观念、心态、认识、审美趣味以及感情的褒贬等,体现了特定时期大众的文化心理。1、求新求异、推崇时尚的心理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地追求新奇,喜欢接受和使用新潮、时尚的流行语,对某种时尚文化现象常常表示认可和肯定。因此,流行语进入大众语言系统,不是被人们简单被动的接受,也是一个被主动选择和吸收的过程。比如现在我们说仿制、盗版的时候,都会很自然地用“山寨”一词;在表述自动取款机这一概念时,ATM机则更明了;当股市大幅震荡,让股民心惊胆战时,“股市,想说爱你却不容易!”便是从心里发出的一声叹息。更何况“晕”的含义岂是“不懂”所能概括尽的:提意见也远没有“拍砖”那么传神,类似“忽悠”“菜鸟”“PK”等流行语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用起来随意又轻松。新闻标题对某些流行语进行了主动的选择,进而对其改造发展,使其适应表达的需要。仍以华商报的标题为例:蜜月才六天就闪离(09.9.21)美“山寨英雄”面临审判(09.9.23)道德观正在触底反弹(09.7.9)明星结婚要不要“潜伏”?(09.8.31)“剩女”难嫁何必扯上秘书这个职业(09.8.23)晒晒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09.8.23)“闪离”是“闪婚”的套用,“反弹”的使用也与股市行情无关;“剩女”“晒”都是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加人流行语元素,止是人们追求新异、时尚的文化心理的展示。它使标题更显独特、活泼,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2、大众化、娱乐化的审美情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正统的生活模式,生活内容丰富多样,审美趣味也与我们传统文化中崇高、悲壮等审美取向大不相同,形成了一种以反映普通人生活情感为内容,以大众普遍参与为形式,以休闲、嘲讽、夸张为特点的大众化娱乐化潮流。新闻标题中流行语层出不穷,就是顺应这一文化潮流、迎合当代受众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的结果。许多流行语明显地刻上了当代文化潮流的烙印。如:“秀”“炒” “范儿”“腕儿”“酷”“晕”“闪婚”“月光族”“啃老族”等词语,具有鲜明的描述性、情感性和强烈的个性。 “炒”本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动作,“炒作”“炒新闻”的运用,使原本复杂抽象的事物通俗化、简单化、形象化。“酷”从英语中被音译进入汉语,不但保留了原来的褒义,还成了年轻人描绘新异现象、抒发认同感的抢手词。“范儿”“腕儿”都是方言俚语,但却极具视觉效果;“房奴”、“车奴”、“月光族”等词语来形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面对的来自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极具形象感。“唤醒自信的N种范儿”“80后闪婚现状分析”“月光族的假期生活”等新闻标题的出现,展示出了以俗代雅,、浅显直白、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的大众文化的特点;而在“在婚姻中套牢”“剩女难嫁何必扯上秘书这个职业”等标题中,把股市常用语套用在恋爱家庭关系上,把长相好、成就高的未嫁女称为“剩女”,则是一种游戏心理在起作用,表现了当代人明显的娱乐情趣。3、开放、包容的自信心理词语是时代变迁的镜子。社会的发展,使得新生词语不断地涌入我们的生活,而且社会越开放,新词语越活跃。流行语能在新闻中大行其道,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自由、包容、多元的社会画面。源于网络词、外来词和方言俗语的流行语如“忽悠”“大腕”“雷”“晕”“史上最牛”“汗”“吐”“拍转”“美眉、GG”等,不可避免的带有直白、通俗、不够文雅等色彩,招来诸多责难,但它并未因此消失,仍然俯拾皆是且在新闻标题中频繁出现,这体现了当代人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和汉语的文化融汇能力。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新鲜事物,面对外来词的不断侵入,人们越来越坦然,越来越自信,不再是简单的拒绝或者套用,而是经过不断地融合与调整,发掘出极具特色的融合方式,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而且迅速地普及。如人们在传达“表演”这个意思的时候,更多的改用“秀”( show)来表示,“脱口秀”、“服装秀”、“模仿秀”“状元秀”等等,更能传达出比“表演”更多的情感。新闻标题中出现的“秀出你的创意”、“秀出你的个性”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鼓动性和蓬勃的朝气。可以看出新闻语言在极力保持自身纯洁和稳定的同时,也有选择性的接受和发展流行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体现了开放、自信的时代精神。流行语是汉语最具活力的生长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使用,不是随意的,必须遵守基本的语言要求和规范,要选择合适的语境,要适合整篇稿件的语体风格,要通俗但绝不能媚俗,要有选择的把那些表现力强、生动鲜活的流行语展示给受众。参考文献1陆云红浅谈新闻语言中流行语的运用J新闻三味2008.2陈小燕,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63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J新闻前哨2009.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