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农民就近城镇化”探索 ?文/罗辉 郭久辉编者按为避免中国传统城镇化产生的“城市病”和“农村病”,自2011年始,河南省积极探索“农民就近城镇化”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00多个基础设施齐备、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入住,2000多个在建设中。由此,大批中原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农民期盼“家门口的城镇化”进入2012年,河南省滑县产业集聚区旁边,由33个村庄合并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锦和新城拔地而起。连排独门小院、多层楼房和高层楼房之间,有花园、广场、绿化带,学校、幼儿园、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正在清扫自家小院的农妇齐希字告诉记者:“住进新社区,跟城里人没啥区别了。出门都是平坦坦的路,下雨天再也不用蹅泥。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样样齐备,看病、上学、购物都不用出小区。吃罢晚饭,妇女们在广场跳舞做操,可美了!”据2011年底统计数据,河南省城镇化率为40.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认为,传统的城镇化,走的是城镇建设扩容路子,实践表明,城市扩容式发展易产生“城市病”和“农村病”。2011年起,河南省总结各地经验,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范畴,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向下延伸、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投入。河南确定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的标准是“五通六有两集中”,即通四级公路、自来水、电、有线电视、宽带;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卫生室、敬老院、连锁超市、科技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和小学;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河南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据测算,每个5000人口规模的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投入2000万至3000万元。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介绍说,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2011年,河南省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2年又安排16亿元,并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国土整治、农村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涉农资金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市、县财政也都加大投入力度。河南先行先试, 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推动“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转变,符合实际,富有特色。规划先行走出“有新房无新村”怪圈盖房是农民生活中头等大事。调查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建房周期不断缩短,造价不断提高,目前中原农民迎来第四轮建房热潮,由砖混改建楼房。河南省农村调查队调查显示,包括结婚新建住宅及旧房翻建,全省各地农村民居每年翻建比例在15%至20%之间,约五至八年即翻建一遍。但是,由于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村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现象普遍。“如果不通过有力规划引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即使再过30年,农村还是有新房无新村。”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分析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拖不得”也“急不得”。“拖不得”是指做得越晚成本会越高,社会资源浪费就越大;“急不得”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进度必须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稳步推进。2012年初,郑州市中牟县县、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算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笔账”政府投入账、土地收益账、农民家庭负担账,统一认识和目标,确定了从2012年起,将全县428个村庄整合进83个新型农村社区,5年大头落地,7年基本到位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县委书记杨福平说:“这个进度是按照中牟农民翻建新房的一般速度,规范农村建房,必须在规划好的社区里建造有质量标准的房子”。规划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河南将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切入点,将其纳入城镇体系规划,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与区域中心城市、直辖市、县、镇“一体规划”。截至2011年底,河南所有县市全部重新编制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如今河南农村“再也不能在没有规划和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建住房,不能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住房”已成共识。南阳市规划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个个都是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花园式社区。新乡、平顶山、洛阳等地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的同时,还制定了农民增收规划,规范土地流转,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培训、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制度保障农民享有应得红利记者采访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不是单纯让农民搬出平房进楼房,而是农村组织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通过创新政策措施,保障农民长远利益,让“上楼”农民分享制度红利,是河南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源泉。新型农村社区的房子可以办房产证,使“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是农民最欢迎的政策之一。2012年4月,舞钢市21户入住新社区的农民领到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居住在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的农民王德洋是首批领证者之一。过去,民居因没有产权证明只有居住功能,农民住房是“不动产”“死资产”,有了“双证”,房子可以买卖、流转、抵押贷款,变成了“活资本”。王德洋用房产证在信用社抵押贷款8万元,把家里一层住宅改造成家庭旅馆,一个夏季接待游客挣了4万多元。王德洋说:“这是以前想都没敢想的。”目前,河南省已有近1万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户领到了房产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省出来的土地收益该如何分配?河南省鼓励各地探索创新这部分收益的分配使用机制,让农民得到长远收益。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文茂林介绍说,按照占补平衡要求,建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出的土地,首先是复垦,按占1补1.05的比例补充耕地,其余部分,村集体或农户可以通过以地入股,或流转、租赁等方式用于二、三产业,使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确保农民长期收益。记者在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了解到,这个社区对拆旧村节约出的161亩耕地中的28亩先期进行商业开发,获得2000多万元集体收益,大部分用于入住新区群众的建房补贴,另一部分租金收入作为社区物业管理费用。为确保农村节约出的土地规范交易,合理利用,新乡市正在筹备组建土地、矿业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腾退收益全部返还农民,或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家园2011年以来,由于各项支持措施实施,河南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速,目前,全省几千个村庄在拆迁,绝大多数村庄平稳无震荡。记者采访发现,除了诸多有效政策措施,一个重要原因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新乡市在建的352个新型农村社区涉及1200多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村民议事程序,村民代表会议必须2/3以上同意才能实施,50%以上农户签订同意协议后才能启动建设,确保了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成一个发挥示范作用一个。在多项优惠政策引导下, 河南各地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热情高涨。郏县冢头镇王寨村支部书记王永军说,今年春,村“两委”班子带着全村六十多名群众代表跑了三个县,参观了十几个新型农村社区,大家强烈要求尽快启动新型社区建房。最终决定一步到位,建高层,这样全村可省下400亩建设用地建一个批发市场,每户可分享租金收益。河南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蓬勃展开,不仅各级政府加大投入,还带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一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如离郑州较近的新郑市孟庄镇,引入开发商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利用腾出的建设用地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商业地产,农民基本不出资,家家拥有一套有产权的住房。二是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集体出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是全国知名的小康村,多年前已建成设施、功能齐全的生活小区,如今周边的15个村群众要求并入西辛庄。三是企业家出资捐建新型农村社区。长垣县恼里镇碱场党村支部书记孙景红、辉县市裴店村支部书记裴春亮等,分别从自家企业捐资3000多万元为群众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房。更为普遍的是农民在各项补贴奖励政策支持引导下,自己筹资建设美好新家园。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75亿元,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黑马”。据测算,每个5000人口规模的新社区,按规划建成,能拉动内需2亿元。河南省在建的2000多个新社区能拉动内需4万多亿元,成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巨大力量。先行先试需更多政策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有些困难需要国家决策层关注并研究解决。一是资金短缺。随着越来越多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入住新社区,资金短缺成为河南最突出的困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入的大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由于河南多数县属于吃饭财政,村集体经济薄弱,仅靠地方财力,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尽快入住新社区的强烈愿望。河南有关方面建议国家整合“涉农资金”,扩大地方政府捆绑使用权限,向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二是新型城镇化探索政策支撑不足。河南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五级城镇体系,但在涉及土地、资金、房产、税费等国家政策方面,还无法与城市接轨,缺乏一整套政策、制度支撑。如农村土地权属的调整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急需配套法律法规支撑。(据新华网整理)编辑点评调查发现,大量“飘”在城里的农民迫切期望在“家门口”就业,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这些接受了城市文明洗礼的农民工,渴望家乡也有与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河南探索“农民家门口的城镇化”,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就是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热切期盼,结合实际做出的积极选择。(周励) -全文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