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稿一怎样考察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名为稳健,实则紧缩。我国中央银行连续调高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控制住货币供应这道阀门,以调控宏观经济形势和导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但现实的挑战不能是抽象的谈论经济形势和心理预期,而是如何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协调开展又要遏制住物价上涨。这是一个两难选择问题。人们关心经济能否持续协调开展,物价能否不继续上涨,收入能否适度增加,生活水平能否继续提高。学术界和个别专家提出滞胀问题。在这里,仅就中国是否会出现以及如何对待滞胀问题发表意见。1、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是货币过多投放的结果,但不完全是货币现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本年度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1%和2.2%。上半年CPI同比增长5.4%,7月和8月的CPI分别为同比上涨6.5%和6.2%。这种状况,能否说中国经济出现滞胀,我们姑且不管。在这里,我们仅仅提出滞胀问题值得重视,是因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开展下去将影响人们就业的增加,收入的分配,不利于改善民生,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开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经济的态势怎么评价?有人说酷似2008年上半年;有人说比2008年还困难;也有人说经过过去多少年的高速增长,速度下来一点是正常的;还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有水分,应当把水分挤掉,水分挤掉以后经济呈下滑趋势便呈现出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管是何种情况,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2、我们认为,中国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不完全纯粹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纯粹是货币现象的观点始于货币主义学派领军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通常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诠释是更多的货币追逐更少的商品,所以引起物价持续上涨。这样诠释的假定前提是:供应的货币人们都用来购置商品,形成购置力。多少年来,不少人坚信这一观点,奉为经典,用来解释一切通货膨胀现象。其实,在我们看来,有些因循袭旧,没有着力从实际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没有完全准确地把握住弗里德曼的学术思想。在这里,有必要梳理弗氏理论的来龙去脉。弗里德曼是经济自由主义者。他与他的夫人共同著述了自由的选择,指出推动社会开展和进步有两大原则:一是按指挥的原则;二是按自愿的原则,认为社会的一切秩序都是自愿合作交换建立和开展起来的。因此他们宣扬:对内自由放任,对外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弗氏的通货膨胀纯粹是货币现象,就是基于他的这一立场提出来的。进一步说,他的这一理论发端于1963年出版的通货膨胀:原因与结果一书中,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通货膨胀只能由货币数量的急剧增加引发,并非由于产出增长所致。他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呢?弗氏是学文学的,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到纽约一家经济研究所工作,研究经济问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军费支出急剧增加,人们担忧通货膨胀,于是他与同事们在哥伦比亚大学承担了一个课题:通货膨胀与税收政策。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提高收税抑制需求防止通胀。而后,他们继续关注这一问题。1963年,他与安娜施瓦茨共同承担美国货币史:1867-1960,课题整理了美国1775年以来的一百多年来的货币供应,发现货币供应增长名义收入增加价格上涨,表现为同向相关关系,而且这种相关关系有时滞。时间间隔有长短,从长期看,货币供应是稳定的。所以,他所谓纯粹是货币现象内含着货币供应对物价影响的传导过程,并非是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这样简单。1991年,弗氏在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中对纯粹做了新的解释:在今天的世界里,通货膨胀就是一种印刷机现象。政府操控印刷机,因此他说的纯粹是货币现象,也可以理解为纯粹是政府行为。弗氏还说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这一结论是他考察了多国的实际得出的。3、中国的现实是与弗氏考察和得出的结论有很大距离的: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成熟,资源的分配相当大的不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尽管允许私有经济存在,鼓励私人经济开展,但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而公有制经济又以政府为依托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政府控制着重要资源;资源的配置主要由政府决定;中央银行实际上缺乏独立性,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取决于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在这种制度背景下,近期发生的通货膨胀,除了货币供应过多外,要结合现实做理性认识,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输入性通货膨胀。一方面,外资的引进,热钱的流入,央行收购外汇增加,投放根底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国际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原材料价格提高,企业生产本钱增加,价格上涨。这种状况显然不能包括在弗氏的通货膨胀是纯粹的货币现象的理论框架中。因为他始终假定,增加货币供应的根源在于一国政府,并没有纳入国际因素。第二,垄断性通货膨胀。一方面,商品价格根本上不由市场自由竞争决定,而是有关部门和组织决定;另一方面,市场被少数有权势的企业垄断,无视政府法规,为所欲为,操纵市场。这种状况与弗氏崇尚的理念相悖,自然排除在通货膨胀是纯粹的货币现象的理论框架之外。在我国现阶段,这种状况最典型的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膨胀,它反映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第三,传递性通货膨胀。一方面,攀比、串通、搭车,*个行业商品的价格上涨,其他行业商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一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另一类商品的价格也上涨;另一方面,制造舆论推动,通过媒体传播,蛊惑人心,影响人们心理,躁动涨价气氛。这种状况也与弗氏理论相悖。在我国最典型的表现是第三产业各种效劳工程收费趁机大大提高,或者缩短效劳流程或者降低效劳质量。上述现象说明: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绝非纯粹的货币现象,它是国际现象、垄断现象和社会现象在金融领域的综合表现。既然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是各种现象在金融领域的综合表现,则治理通货膨胀就需要多种途径、多方配合。比方增加政府补贴,调整税收政策,加强物价监管,正确舆论导向,改变结售汇制度,减少央行由于收购外汇占款增加根底货币的投放等。4、需要指出的是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抑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难以抑制社会的流动性。要抑制社会的流动性,必须把发放的贷款收回来。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货币都是银行供应的,供应货币形成资产负债,银行贷款形成银行的资产,向银行存款形成对银行的负债,银行的负债是社会成员的资产。资产是货币,负债不是货币,怎么减少社会成员的货币资产?那就是把货币收回来。如果银行贷款形成不良资产,给予消除,即银行的资产较少了,负债依然存在,钱还在社会成员手中。在这种条件下,资产负债关系怎么消除?就要拿黄金、商品去换回。有人说通货膨胀是投资缺乏效益,这是有道理的,没有效益怎么归还借款!拿黄金、商品去换回,流通中的货币,是否就一定会减少社会成员的货币资产持有,降低银行的负债呢?那要看换回货币的归属,如果卖黄金、卖商品的企业仍然把货币存在银行,则这个货币仍然存在于银行体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没有减少,但能降低通胀压力。二怎样认识金融风险1、金融风险总是存在的总体上,金融风险只能防止、转移,不能化解、消除风险始终是存在的;但局部来说,既能防止、转移,又能化解、消除。现实的风险即已经造成的损失,未来的风险即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化解、消除已经造成的损失,还是化解、消除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从总体上说不能把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化解、消除,只能把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转移开来,或者说能够防止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竞争是个博弈的格局,博弈有得有失、有损有益。信息掌握不对称是绝对的,信息掌握对称是相对的。所谓双赢是有条件的,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评价,是相对而言,他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损失。2、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1所谓当前的五大风险有人说中国经济运行今年存在五大风险,简单地说就是:外贸风险;消费缺乏;通货膨胀;房市泡沫;地方政府高负债。外贸风险主要是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和压人民币升值;消费缺乏主要指采取补贴的方法鼓励农村消费,难以为继,加上失业增加,收入减少,人们的消费心理在改变;通货膨胀主要指人们的心理预期,天灾人祸,农业欠收,进口产品上涨,生活本钱增加了;房市泡沫主要指房市被权势左右,投机盛行,老百姓望而生畏,安居难以落实。地方政府高负债主要是指地方财政、经济难以为继,陷入困境。这五大风险,不是一个人提出来的,是媒体概括,它代表着一些人的认识倾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否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多少?终究融了多少资金?审计署公布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约10.72万亿元实不实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不存在风险,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是有没有好工程。对政府融资平台怎么看,有没有偿债能力?大体说来有乐观派和悲观派。乐观派认为:第一,政府举债大都进展公益性的根底设施建立,如道路、桥梁、水电、垃圾排污处理、保障房建立、棚户区改造等。这些工程对安定民生,改善环境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后人作用逐渐显现。这样,前人借债,后人归还,理所当然。不会赖账的。第二,这些建立形成了相应的资产,这些资产有的有长期效益,有的有短期效益。第三,总的来说,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负债仍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超过GDP的50%,远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第四,财政收入连续20%几的增长,总体上说有较强的还债能力。悲观派认为:政府举债搞建立,有没有还债能力,主要看所形成的资产,有没有回报?有没有现金流?从搞根底建立来说,一般是数额大、期限长、回报低,甚至一运营,就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还款能力。有些工程,尽管有回报,有流动性,但一面收入,一面支出,还本付息,没有纳入预算,工程建立好了,运营也有回报了,但欠银行的帐,仍然不还。有的工程,本来应由中央承担局部投资,而中央的投资未到位,地方借债垫付,所以地方等中央投资到位才还。这种状况,普遍存在。政府负债,特别是地方政府负债,有没有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钱;二是讲不讲信用。钱从哪里来?第一,允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十一五期间发改委核准企业发债12970亿元,其中城投债3475亿元,占26.8%,如果允许发债还债,则是借新债,还旧债。第二,投资工程的回报是不是真金白银,具有流动性,如果是,就有还款能力。第三,政府掌握的其他国有资产的盈利状况,比方石油、电力、通讯、银行等的盈利状况。如果盈利状况良好,也可以安排一局部还债。第四,政府有没有土地出卖,过去出卖土地还债,甚至以土地还债,很普遍。现在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可能性在缩小。讲不讲信用取决于人。前任负债,后上任的要不要承担,负不负责归还。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利划清楚没有?政府预算收支通常要他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不要还债,能不能还债?要看人民代表大会通不通过?此外,还有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诚心不还,有钱也不还,领导者诚心还,没有钱也千方百计想方法还。有的地区,有的工程,在借钱时就设计了今后还款方案,这是诚心要还的。相反,有的人从借钱的那天起,就没有打算还。以上的分析,多是微观的角度。从宏观角度认识,有没有偿债能力。首先取决于经济开展程度。一般说来,经济兴旺的地区,偿债能力强;经济欠兴旺、不兴旺地区,偿债能力弱。由此,我们能够说,东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偿债能力弱。一般说来,上级政府偿债能力强,下级政府偿债能力弱。由此,我们能够说,中央、省市级的政府偿债能力强,县乡一级政府偿债能力弱。一般说来,借钱搞建立的偿债能力强,借钱搞福利的偿债能力弱。欧美政府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重要原因就是借钱搞福利。我国政府不存在,至少目前不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重要原因是借钱搞建立。从工作的角度考察偿债能力,要注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