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术莒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结合注释,有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结合朗诵,学会鉴赏诗歌声韵及句式特 色,并展示交流。3.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结合舞蹈视频,为本诗写出有个性的鉴 赏文字。评价目标1 .能够清晰、流畅、有感情地诵读全文。2. 能够根据朗诵,鉴赏诗歌艺术。3. 能够写出与文本相应且具个性的鉴赏文字。重难点1 .能够通过诵读多角度鉴赏诗歌艺术。2.能够结合舞蹈视频,进一步鉴赏诗歌之美,表达出个性的鉴赏 文字。教学方法:师生品读,鉴赏表达。所需课时:1课时预习作业:1. 结合书本注释,通读诗歌,体验诗歌诵读的节奏规律。2. 学会联系舞蹈形象和诗歌语言的结合之美,能够充分酝酿诗情 画意,写出具有个性的、鉴赏性的美文片段。教学过程设计【任务展示】学生能够根据朗诵,鉴赏诗歌艺术,写出与文本相应且具个性的 鉴赏文字。(设计意图:展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这是整节课的“纲,接下 来的教学环节都是围绕这一任务而设计。)【朗读鉴赏】(1) 师生朗诵,品鉴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采采荣莒,薄言采之。采采荣莒,薄言有之。采采茉莒,薄言掇之。采采节莒,薄言捋之。采采茉莒,薄言祜之。采采荣莒,薄言襦之。朗诵体验,找到最佳进入诗歌的密码。(设计意图:以朗读带动品鉴,为任务推进打下最扎实的基础。)(2) 学生鉴赏发现 声韵之美。全诗的韵脚总共变换了六个字,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的手法,以 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本诗的声韵美感。第一句中的“采和第二句中的 “有”,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 点了,但后面几句中的“掇“捋“祜“襁,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 特点了,这样的韵脚和谐使得其节奏舒卷动人,能够将人物动作和形 态的节奏之美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用词之美。诗经中的字词非常含蓄精微,而本诗体现对摘采动作的描写 更是精微而准确。用词非常精确,贴合人物的动作、心理形态,呈现出 一幅完整的劳动画卷。细细品味,其中每一部分动作非常精巧,连成整体又非常融合,既彰显了独自的个性,又在整体上形成了巧妙的共鸣。 句式之美。映入眼前的形式之美,首先在于它的句式之美。重章叠句是本诗 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重叠反复来推进人物劳动时的动作行 为,呈现相同的节奏中不同的变化之美。这种重章叠句构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音律之美。可以说,句式之美带来了音律之美,带来了动作之 美,能直抵读者内心,让我们领略到人物之美。(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这节课的言语实践的训练点,重点是在朗读 中咀嚼情感,体味诗歌音律美,能够通过语言鉴赏,为下一环节的文学 鉴赏做铺垫。)(3)观看舞蹈茉莒,结合诗歌,给这首诗歌写一段200字左右 的赏析文字。赏析示例一:抓住细微的动作之美,感受诗文的用词之美。赏析示例二:抓住舞蹈的特点之美,体悟诗歌背后的生活之美与 生命之美。赏析示例三:从重章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地吟唱中, 鉴赏诗经的语言和形象的朴素美。(设计意图:将舞蹈与文字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感官与想象的融合,在品鉴中实现语言表达的进一步提升。)【评价反馈】请你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思考,修改你结合舞蹈与诗歌所写的个 性化鉴赏文字,并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这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修改前、后的对比,更好地完 成学习任务。)【课堂小结】茉莒无论是精巧的练字、简练的语言、重章叠句的句式,还 是朴素的情感,都让这一首劳动歌谣散发出长久的生命力。通过不断 朗诵、品鉴、欣赏和感悟,让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 一层的了解。借读写实践训练,我们也进一步提升了表达的精确之美, 濡染了诗经的文化之美。【布置作业】阅读本课中另一篇描写先民劳动场景的诗文插秧歌,比较其 描写艺术的异同,能够赏析描写的细节之美。教学反思本节课尝试单篇任务群教学,教师设置了明确的任务,为了完成 此任务,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不过教学方法依然偏向于传统, 新意不够。备课资料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 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 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 击;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 功勋;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 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 特点。诗经六义:指“风” “雅” “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 “比” “兴三种艺术手法。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 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指直接抒写和铺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者也。”如郝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很直接、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 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 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 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具备。茉莒是诗经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 以南的地方,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 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荣莒”即车 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茉莒 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 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 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 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 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 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 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茉苜,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 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 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祜、襁”是 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