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五节第五节 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第四节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一节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城镇体系的概念一、城镇体系的概念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三、域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三、域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研究进展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研究进展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一一)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体系的概念(二)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二)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等级层次性。 3动态性。 (四)城镇体系的类型(四)城镇体系的类型 1以以中中心心城城市市数数量量多多寡寡组组合合方方式式可可以以分分为为:单中心体系类型、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 2按按区区域域的的经经济济类类型型,可以分为矿区型、农业区类型体系,以及流域型、铁路公路沿线型体系等。 3按按行行政政等等级级和和管管辖辖范范围围,可以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此外,还有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沿江。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等。 二、二、 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1 1、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我国已经形成一套由国国土土规规划划城城镇镇体体系系规规划划城城市市总总体体规规划划城城市市分分区区规规划划城城市市详详细细规规划划等组成的空间规划系列。城镇体系规划处在衔接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城镇体系规划既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2 2、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三、三、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一)规划工作准备阶段(一)规划工作准备阶段(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三)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三)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四)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四)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 (五五)与与当当地地党党政政领领导导及及有有关关部部门门协协调调规规划划方方案案、编编写写规规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六)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六)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五、生态环境条件五、生态环境条件六、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六、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一)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一)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在以各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城镇体系规划时,必须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以确定所规划区域城镇体系是否完整。如果中心城市吸引范围明显小于或大于所辖区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因而也不能规划完整的城镇体系,在规划工作中必须说明其不完整性。规划中还可以提出调整行政区划的建议,提出跨行政区域或若干行政区协调规划城镇体系的建议。(二)区位与地理位置(二)区位与地理位置 作为城镇发展区域条件之一的区位条件,包括整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和各城镇的区位。既有与周围山川,水域等的空间关系,更重要的是与周边区域位置对城市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三)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三)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 1自然要素。 2运输要素。 3吸引辐射影响因素。 4边缘区位效应。 1以区域地形图和行政区图为工具,同时掌握区域内部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城镇、交通线路和港站,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状况等基础资料; 2通过客流,货流、金融流,信息流以及经济技术协作关系等的调查,摸清区域内城镇之间以及与相邻区域和中心城市之间的现状经济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城镇体系发展带来的影响;(四)区位分析与区位图编绘(四)区位分析与区位图编绘 3调查掌握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规划期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主要城市发展规划情况,分析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4一般地级市市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农示这个市域在全省及周边地区的位置及联系,并附上市域在全国的位置示意图;县(县级市)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表示这个县域在所在地区及相邻地区的位置及联系,并附上县域在全省及至更大范围的位置示意图(图12-2)。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二)水资源(二)水资源(三)矿产和森林资源(三)矿产和森林资源(四)旅游资源(四)旅游资源(五)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图的编绘(五)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图的编绘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一)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一)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 1划分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 2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3在历史演变的分析中,要重视历史遗件,保留和挖掘城镇特色。 (二)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二)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 1城城镇镇体体系系的的现现状状,包括:概述城镇的数量(一般包括乡镇政府驻地集和分布;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城镇建成区范围的在册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外来常往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心城市在区域内外的地位作用,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2城城镇镇体体系系结结构构的的特特色色,主要分析城镇现状的职能、等级规模、空间三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 3城城镇镇体体系系存存在在的的问问题题,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城镇的生态环境。城镇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找出问题及其原因。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一)人口和劳动力(一)人口和劳动力 分析区域和主要城镇人口数量近10年来的变动,人口年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人口密度、人口的城乡分布,人口的素质(学历年限);劳动力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近10年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二)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二)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 农农业业方方面面要分析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基地数量、分布、类型等;工工业业方方面面要分析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第第三三产产业业主要了解商贸。(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主要是区域的铁路、公路干线及水运航线和快速交通的基本情况;区域供电和电信设施情况;区域与各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气化率等。 (四)教育和科技情况(四)教育和科技情况 主要是在区域内分布的大专以上高等学校的数量、学生数,还要调查了解中小学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率等;了解专业科研单位的数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数,万人拥有的大专以上人员数,高级职称比重等。需要调查分析的指标有:森林覆盖率及森林分布,气象灾害的类型、频度及危害程度,水资源丰度及水旱灾害情况,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肥力退化等情况。对一些乡镇企业数量多、分布散的地区也要分析评价区域的三废污染情况。(一)区域生态环境(一)区域生态环境五、生态环境条件五、生态环境条件(二)城镇环境的污染情况(二)城镇环境的污染情况 主要调查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失情况,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污染的程度、污染的历史、污染造成的危害、经济损失和后果等是主要调查指标,还可调查城镇的绿化率、公共绿地情况、噪声污染、酸雨、垃圾处理等。六、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六、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具体方法、步骤如下:(一)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选择综合评价模型(二)选择综合评价模型(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四)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四)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五)按照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后分级编绘评价图(五)按照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后分级编绘评价图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一、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战略二、城镇化水平预测二、城镇化水平预测一、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战略(一)指导城镇体系规划的区域发展战略(一)指导城镇体系规划的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主要是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包括规划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战略略方方向向、战战略略目目标标,其指标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依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工业现代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201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力争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2020年,使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区域城镇发展战略(二)区域城镇发展战略 1 1城镇发展战略方针城镇发展战略方针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镇发展方针: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镇发展方针:强化省域核心城市,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级市和县城,择优扶持中心镇建设,提高一般建制镇水平,全面提高城镇质量。2 2城镇发展战略目标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首先,要与本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和高层次的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 其次,战略目标不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类同,也不同于单个城市(镇)的目标,应当从城镇体系的整体考虑,所以指标不宜过多; 第三,战略目标应当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一般以近、中、远规划期作为战略阶段划分,提出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省域,也需提出不同的战略方针和目标以及战略重点。3 3城镇发展战略阶段城镇发展战略阶段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部分城镇发展目标: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部分城镇发展目标:规划到201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530万以内,城镇人口约为1900万,城市化水平为42%;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850万以内,城镇人口约为2600万,城市化水平达55%左右。项目项目2010年年2020年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住宅建筑面积m225-3030-36住房成套率住房成套率%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