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1、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 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原文点睛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家,浙渐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思风,桂枝汤主之。(13) 3大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4太阳病,出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25) 6病常自汗曲,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2) 7病人瓜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8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9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10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 11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12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以桂枝汤小和之。(387) 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金匮要略第十七篇第三十六条) 14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一条) 11、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520g、牡蛎2030g。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 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2自汗、盗汗。 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4舌体胖大、苔白滑。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用法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 2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声。 3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 方证 1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头眩心悸。 2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 3舌质淡,苔白滑。 16、五苓散 组成用法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水煎服,分三次。 方证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17、防己黄芪汤 组成用法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证 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 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8、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用法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S、生姜2030 S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 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 组成用法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米醋与水相合,与其他三药同煎,温服。 方证汗出而色黄,浮肿、发热、口渴、脉沉。 20、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025g、桂枝1015g、甘苹510g、杏仁1015g。水煎服,分23次饭后温服。盖被取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 方证 1发热、喘而无汗、恶寒、体痛、脉浮紧。 2肌肤灼手、起疹、鼻中干燥或咳喘而胸满者。 3头身肿痛,喜热,遇阴冷潮湿则加重,舌淡脉浮者。 21、小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水煎温服,分三次。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方证 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22、大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10508、桂枝1020g、炙甘草515g、杏仁1020g、生姜1025g、大枣515枚、生石膏50200g。水煎温服,分三次。微微透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欲止其汗,以玉屏风散混爽身粉扑之即可。 方证 1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 2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 3肌肤灼手,鼻燥口干,发热者。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上四味,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1发热、汗出,舌红唇燥、喘咳急迫而烦渴者。 2发热而口鼻干燥,痰唾粘稠,欲饮水者。 3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上逆,烦闷,脉浮数或洪滑,舌苔白干或根黄。 24、葛根汤 组成用法麻黄1015g、葛根3050g、桂枝1012g、芍药1030g、炙甘草1015g、生姜1520g、大枣515枚。水煎,分23次温服,取汗为度。 方证 1口噤、项背强痛或拘急、紧张,无汗恶风及下利者。 2头疼、发热、恶寒,脉浮紧而项、肩,背、腰等处凝滞、强直或曲伸不利者。 25、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用法麻黄1015g、附子1030g、细辛510g。水煎分23次热服,取微汗为止。方证 1精神委靡困倦、恶寒尤甚。 2舌淡苔水滑、脉沉迟、微弱者。 2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用法麻黄520g、连翘1015g、赤小豆3050g、生梓白皮1525g、杏仁1020g、甘草1015g、大枣512枚、生姜10g。水煎,分两次温服。如用雨后积水更优。梓白皮多用生桑白皮代之。 方证身黄、身痒、心烦、小便不利,舌红苔浮腻者。 27、越婢汤 组成用法麻黄1530g、石膏S0200g、生姜1030g、炙甘草1015g、大枣515枚。水煎,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肌肤坚紧,平素很少出汗,现周身浮肿,脉浮,恶风,口渴或汗出者。 2麻杏石甘汤证兼营卫不和,恶风,脉浮,身肿,不咳嗽而有内饮者。 28、射干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220g、射干1015g、细辛515g、半夏1520g、五味子1220g、大枣712枚、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生姜15g。水煎,分三次饭后温服。29、厚朴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025g、厚朴1530g、半夏1220 g、五味子1215g、细辛1015g、干姜1015g、杏仁1520g,石膏50150g、小麦2050g。先煮小麦熟,然后去小麦,再入余药同煎,合匀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肌肤黄黑、体形偏胖的咳喘、烦渴、胸满、脉浮病人。 2小青龙汤证而鼻燥口渴、胸腹满胀、惊悸自汗或小便不利者。 3,胃中冷逆,肺气胀满,臌而喘咳,且正气涣散者。 30、小柴胡汤 组成用法柴胡10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