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_贫困生论文导读::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这些学生如何在完成学业的同事,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来面对走向社会个人开展的需要,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得一项重要工作。面对贫困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必要。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逐步扩招,所有被录取的学生都要缴费上学。局部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经济压力增大,贫困给他们的压力不言而喻。在高校,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需要关心和关爱的群体,如何在经济上帮助他们摆脱压力,如何能使他们有个健康的心理应对学习,应对毕业后的人生之路,是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目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大约是15%25%,在某些西部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超过30%,正是由于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贫困生,使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帮扶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总的来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 自卑自负的心理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在某种意义上,经济上的贫困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必然会损害健康的人格。自卑是一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觉低人一等的痛苦感自卑人人都有。贫困生时常歪曲和夸大自己的弱点,因否认自己导致情绪消沉,影响或一致自己有效的行动,形成“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学习、生活中变现处更多的焦虑、偏执、人际敏感甚至精神忧郁,对自己缺乏自信,寡言少语,性格孤僻,在同学、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由于长期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使贫困学生形成了许多错误的认识。一方面他们对“没钱的困窘较为强烈,将金钱等物质条件看得过重,不能正确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里的“拜金主义、“高消费等不良风气强烈刺激着贫困生的个人意识,从而加重了其思想包袱。他们过多地考虑自身、家庭方面的因素,时刻担忧得不到必要的物质保障免费。另一方面,贫困生作为从农村和城市底层通过个人奋斗来到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他们身上又带有一种自负感。他们往往认为只有学习好,就能改变一切,把理想和梦想都压在学习上,然后就“两耳不闻天下事了。一旦发现学习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非常脆弱,有的学生甚至走上了极端。二 自闭孤独的心理有的贫困生特别是农村来的学生,面对琴棋书画、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相对较强,性格也比拟活泼开朗的城市学生,他们才明白学习好在这个社会开展史不够的贫困生,于是不良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表现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痛苦孤独。他们还发现,知识面的狭窄,综合技能的缺乏,城市的同学谈论的话题,他们插不上嘴,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接纳。他们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就封闭自己、不愿和别人接触,不愿与人交流,生活起居独来独往,大家不了解他,也不敢和他交往,结果变得越来越孤独。甚至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了围墙,把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当成是对自己的嘲弄、怜悯,充满了敌意。由于经济的原因,使得贫困生对学校班级和同学之间组织的活动无法参加,时间久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游离在学校主流生活之外地人群。他们往往独来独往,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遇到问题和困难容易走极端,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心里的积郁和苦闷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和释放,心理问题越积越多,以至于到了无法摆脱的地步。三 盲目焦虑的心理贫困生的焦虑表现在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和对将来毕业就业方面的担忧。教育体制改革后,大学生就业都是双项选择,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日渐突出。并且,由于大局部贫困生都是从农村考入城市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就业目标一般都很高。如果看到很多高年级的贫困学生的毕业去向不理想,他们很可能就联想到自己贫困生,认为自己也前景渺茫,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再好也不会有很好的就业前途。一项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在16PF测验中表现出个人因素上的紧张性高,兴奋性低、梦想性低,在SCL90测验中,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及局部强迫病症。反映在SCL90测验中,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病症、敌对、精神病性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四 回避现实的心理由于贫困生对现实的不满意和不认同,使得他们有时对学习之外地事采取回避的态度。贫困生在适应社会和表现自我方面的能力较其他学生要差。他们回避现实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把理想前程都压在学习上。贫困生往往学习目标定位过高,以此弥补自己物质上的贫困,从而导致与实际成绩偏差较大,以至产生深深的自责心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了精神动力的匮乏,严重开展下去,那么成为自轻、自贱、自恨、自我萎缩、自我拒绝。随之,他们以歪曲的观念看待自身与他人,把自己置于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个体价值观长期处于未确定的状态,陷入一种心理上的混乱,最终导致了人格的不健全。五 情感扭曲的心理由于贫困生的封闭心态,自卑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较差,而导致他们接触异性的时机少免费。但随着性心理的开展,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内心渴望与异性交往,以开展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这样就会使他们陷入感情矛盾之中,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另外,生活的拮据,生活费用很少,无法从物质方面来武装自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朴素甚至自我感觉非常不好,怕异性瞧不起自己,看不上自己贫困生,从而在和异性交往方面又显得很被动。这种心理也时常困扰着贫困大学生。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疾病。二.改变贫困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对策一 引导贫困生建立良好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的碑铭,表达了人们与生俱来的对自我的内在要求。古人说“贫而不贱,贫困生一般都勤奋好学,求知心切。贫困学生必须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因为教育学生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信任。对一般学生是这样,对有心理疾患的贫困学生更是这样。尊重指的是贫困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得尊重。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的问题,一般不要当众批评,可以多采取个别谈心、交谈的方式,纠正他们的错误。另外,还要帮助贫困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教育引导师生关爱贫困学生。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校首先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反对学生向家长提出超出学习、生活根本开支和脚掌承受能力的过高要求;其次,通过组织学生劳动、勤工俭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各系党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干力量,学习上要对贫困学生严格要求,生活上对他们热情关心,成为贫困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自己从学业或职业中得到什么等等,进而指导他们寻找适合自身兴趣、能力、价值观。二 采取多种途径改变贫困生的经济状况。贫困生如果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必然会使他们的心理人格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从改变贫困生经济状况的角度入手,将对贫困生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变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目前贫困生,各高校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社会各届的关爱下,在学校尽其所能的范围内,在贫困生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贫困学生改变经济状况免费。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生采取的一种政策性的帮扶措施。其主要优惠正财在于:一是无需担保,二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一半。国家助学贷款最长到达8年。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年可得到8000元左右的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准上浮。另外,一些高校还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吸引社会各界对高校贫困生地问题给予关注,呼吁社会对贫困生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比方有的地区,通过新闻报刊的系列报道,发动“春风方案向贫困生捐款捐物,在寒暑假,为了让贫困生能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社会各界纷纷捐献,给大学生买返家的火车票。一些高校还在贫困生勤工助学方面大做文章,在学校内部给贫困生创造业余工作的时机,到社会上给他们联系家教等兼职工作,这样一方面能从实际上改变这些学生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工作的锻炼,社会的适应度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对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况都是有益的。三 向贫困生提供多种方式和渠道的就业时机。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直是贫困生的最大心病。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焦虑、自卑、回避现实等不健康人格都是由此产生的。高校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贫困生,不仅仅是完成一项社会任务,而且对每个大学生本人,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处于弱势的贫困生群体的心理帮助非常重要。如果贫困生刚走出校门就能够从事自己比拟满意的工作,在社会上很快能站住脚,不仅经济状况迅速改善,心理状态也能很快成熟起来,可能在学校因为贫困的经济状况形成的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很快得到改变;反之,如果贫困生地就业情况不理想,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未来会丧失信心,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失去信心,加重他们不良的心理人格。目前各高校都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当成一项中心任务来抓,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有的学校采取开人才交流会的形式,有的学校千方百计联系用人单位,给学生创造面试的时机;有的是通过实习的时机给大学生创造就业时机,即请进来又走出去。一些学校还在内部对大学生的就业给予多方免的培训和指导,如在图书资料室向大学生提供各类有关就业的书籍、报刊、杂志、图片和录像等有关的就业信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