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p53蛋白对肺癌诊断价值探究作者:沈巨信秦娥周国忠韩东方贺群孙健【关键词】蛋白对肺癌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 重要。p53蛋白是肺癌相关基因p53基因编码的核酸蛋白, 在癌变的早期阶段,即可在血液中出现1 。本研究采用 新技术一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分析FCM定 量检测肺癌患者血细胞中p53蛋白水平,探讨p53蛋白在肺 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肺癌组为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本院确诊患者, 共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 810. 44)岁, 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手术等组织病理学确诊,排除接受过放、 化疗或肺癌手术,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纤支镜检查 者。其中鳞癌16例,腺癌8例,小细胞癌6例;按国际抗 癌联盟(UICC1997)分期标准进行临床TNM分期,I期6例、 II期10例、III期9例、IV期5例。同期收集肺部良性疾病 组30例为对照组,包括肺结核5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 炎15例,慢性支管气炎4例,平均年龄(58. 011.66)岁, 经细菌学、影像学、病理学确诊。1. 2标本采集所有受检对象均抽肘静脉血5ml,放置 -2(rc冰箱内保存待检。1. 3实验步骤外周血细胞内p53蛋白检测 采用双色标记法,取外 周血 2ul EDTAK2 抗凝,CD45-PCY 10 u 1+100 u 1 全血,避 光反应15min。PSB离心沉淀物制成悬液,用试剂 intrapreptm(Immunotech公司)单细胞固定和破膜。加破膜 剂I液150 ul,振荡后放15min,加FPBS离心洗涤,取沉 淀物,加破膜剂II液150 ul,轻轻混匀放置5min,加20 u 1 p53流式细胞仪检测,轻轻摇匀12s,放置20min,加PSB lml离心洗涤,上机,仪器方案“2006p53”,计数1万个细 胞中p53表达百分率作为观察数据。1.4主要试剂及仪器p53蛋白抗体试剂盒购自Cell Signal Technology公 司。流式细胞仪由美国公司提供,型号为Coulter EPICS XLo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 ting charac teris tic curve, ROC) 分析 法综合评价诊断实验的实用价值。所有统计计算及绘图采用 SPSS 11.0系统软件完成。2结果2. 1两组患者血p53蛋白检测水平比较肺癌组(2.16土 1.88)、对照组(0. 930, 51), 2 组比 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2肺癌患者血p53蛋白水平与病理类型的关系p53水平小细胞肺癌6例,为(4.762. 92)、非小细 胞肺癌24例,为(1.460. 52),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9时表示诊断准确性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可作为重要的 诊断依据。本研究显示:使用p53试剂进行检测,ROC 下面积为0. 793, p53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当取p53蛋白 诊断点为1265时,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 83.3%,准确率为76.7%。目前关于p53蛋白检测方法多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 附法,免疫组化需要组织标本,取材困难不易于术前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法虽因标本易取、操作简便而受到临床医生关 注,但检测阳性率低,据报道阳性率仅14%23% 10, 检测率高低受肿瘤细胞是否释放蛋白或释放的多少有关,以 及释放到胞外的蛋白稳定性下降易被清除也影响到检测的 阳性率。所以肿瘤细胞内虽有p53基因突变、p53蛋白积聚, 但血清中不一定存在P53蛋白或浓度低而检测不到。而采用 FCM直接检测细胞内p53蛋白,避免了以上缺陷,本文检测 的血p53蛋白在肺癌组中阳性率达70%,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7%o因此FCM检测肿瘤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血p53蛋白作为新型肿瘤标记物,在辅助诊断肺癌是 可行的,其特异性高,在SCLC诊断价值优于NSCLC,为肺癌 的无创性诊断提供了一种手段。但采用FCM检测血细胞中p53 蛋白临床报道尚不多,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 究。【参考文献】1 Luo JC, Zehab R, Anttila S, et al. Detection of serum p53 protein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J Occup Med, 1994, 36 (2): 155160.2 Gemba K , Ueoka H , KiuraK , 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mutant p53 protein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relationship to treatment outcome, Lung Cancer. 2000, 29(1):2331.3 Bennett WP, Hussain SP, Vahakangas KH,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human cancer risk: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p53 mutation spectrum in human lung cancer J Pathol. 1999 , 187(1):8 18.4古涛,刘永,王伟,等肺癌端粒酶活性、p53突变 蛋白及细胞增殖DNA合成期比例相关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2 (1): 3033.5董光同,胡咏武,高元光,等.肺癌切除组织和支 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的研究浙江临床医学,2001, 3(4): 229-300.6 Sheikh MS, Fornace AJ. Dea th and decoy recep tors andp53-mediatedapoptosis Leukemia.2000 ,14(8):1509 1513.7周欣,李龙芸,古力夏提.HnRNP A2/B1与p53在肺癌 患者痰中的表达癌症进展杂志,2006,4(2): 172175.8 Luo JC, Neugut Al, Garbowski G, et al. Levels of p53 an tigen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ade no mas and carcinomas of the colon. Cancer Lett. 1995 , 91 (2):235-240.9 Swets JA, Measuring the accuracy of diagnostic systems. Science, 1998, 240 (4857): 12851293.10 Barbati A, Mariani L, Porpora MG, et al. Serumevaluation of p53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gynaecological cancer .Anticancer Res2000,20(2A): 1033-103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