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 本文简介:关键词:新时代;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实现了“应助尽助”,有效地保证了教育公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教育要负担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责任,让贫困家庭子女能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 本文内容:关键词:新时代;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实现了“应助尽助”,有效地保证了教育公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教育要负担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责任,让贫困家庭子女能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应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目前,高校已经落实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困补助等多项资助政策,有效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但是,资助工作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1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1.1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部分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水平不同,各地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存在一定差异。地方行政部门对于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地位和责任意识不到位。一方面,不能确保乡(镇)民政部门盖章的真实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较难鉴定。另一方面,部分民政部门不同意给学生盖章,学生难以拿到贫困证明。经济困难证明的真实性缺失,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很难体现真实信息,导致认定难度大,认定结果不真实。1.2资助力度小,形式单一大部分高校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工作的效果不太明显,形式也比较单一,甚至出现了“重资助,轻育人”现象。主要原因有3点。第一,资助机构单一,工作人员少,且工作繁重,导致资助育人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第二,学生拿到资助资金后,学校没有约束学生的行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明显。第三,资助育人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小,没有统筹规划整体的资助育人工作。1.3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物质、精神“双贫”问题资助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困难,但缺乏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精神帮扶。一方面,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中比较节约,且经济拮据与学习压力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自卑感。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和学校的资助都属于无偿性,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重权利而轻义务的心理,个别学生甚至贫困作为“资本”2。2关于资助问题的思考2.1资助工作要以准确认定为基础要想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就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相对科学、翔实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具有针对性,然后才能开展资助工作。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两个阶段、四位一体”的认定模式,建立了比较真实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2.2资助工作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成才帮扶相结合,不仅要保障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资助工作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教育、诚信感恩教育,使这些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够回报社会,形成良好的品质3。2.3资助工作要公平公正公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必须要保证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这就要求资助工作有法可依,操作规范,充分体现公平和公正。因此,高校必须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紧密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涵盖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资助工作的制度体系,保证各项制度具有科学性,能够与时俱进。3资助工作路径3.1建立健全资助体系,把握家庭经济情况辅导员要深入学生食堂、寝室、课堂,重点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方面的状态,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对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精准化“认定”,通过采取“学生申请、材料证明、生活调查、家庭走访”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结合学生一卡通消费、助学贷款、缴纳学费等情况,详细地掌握每名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判断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为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奠定基础4。3.2建立档案库,加强诚信感恩与励志教育高校要根据认定结果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以便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详细情况和在校表现,使资助工作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实现精准资助。结合认定工作,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励志教育,以资助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全面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5。3.3将物质帮扶、精神帮扶、素质帮扶相结合将物质帮扶、精神帮扶、素质帮扶相结合,联系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年举办励志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和优秀品质,着力提升就业技能和就业心理素质。通过搭建技能培训、实践创新、就业服务、心理援助等服务平台,帮助学生提高职场竞争力,克服自卑心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成长6-7。参考文献:1孙媛媛.高校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4):133-134.2董志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3):179-181.3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08-111.4邓沛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50-51.5刘金明.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7):88-90.6周玉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21(11):153,152.7刘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6(36):122-124.作者:李巍 李磊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 第 5 页 共 5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