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中国教育史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国学_,按年龄层K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次上可分为大学和 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里O2. 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 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衣学的正式设 立。6、晏阳初的“5. 宋元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7维新运动中开办的学堂有万木学堂,时务学堂,正经女学8.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9. 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1839年建立的马礼逊学堂。10. 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关于方面的名著,它的作者是二、名词解释西周“六艺”教育。(1 y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 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 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2 y六艺”教育的特征 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2、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 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 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 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3、监生历事: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 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 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 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 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4. 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 )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 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 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3 )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 美均衡发展。(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5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煖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 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環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6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大学堂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 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 身b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建学目的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 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三、论述题1. 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他探索适合中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先,“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 的教育。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 中心。尽管他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 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就业。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 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注重天才教育,注重特重教育。U1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1) 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令州县立学;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改革大学。(2) 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 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 整顿地方学校; 颁定(三经新义); 设置专门学校; 改革科举制度。(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 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 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2、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 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 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 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 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 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他在维新变 法前夕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 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它从理论上论证了西学的有用,为近代西学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创造了依据; 它将学校列为西政的首位,有利于引用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 选择的向西方学习,有助于维护民族自尊心。3、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中体西用咻为中、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的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4、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 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 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 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 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 贵的历史遗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