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 03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专题 03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答题方法指导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阅读是中考常考文体之一。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或者“什么 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21世纪*教育网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21*教*育*名*师3.记叙的详略:3.记叙的详略: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21-cnjy*com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5.记叙的线索: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文段的作用:8.文段的作用: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在文章的开头:在文章的开头:引出下文;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中间: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的结尾: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解释全文主旨;照应前文;照应文章标题;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10.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10.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11.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11.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答题思路如下:(1)动词:(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2)形容词、副词:(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1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1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常见修辞答题格式如下:比喻: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拟人: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排比: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夸张:夸张:夸大 (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设问: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对偶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引用:引用:(1) 引用诗句, 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13.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3.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1)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2)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14.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14.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15.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15.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对比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象征: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伏笔: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照应: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烘托、渲染: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1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1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真题实战2 0 2 2 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2 0 2 2 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薄荷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竞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对薄荷的感情,现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竞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素朴,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从小城到大城,又到了天子脚下,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器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千净,可那薄荷却越发的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卖花人笑着告诉我,薄荷-点不娇贵,好养得很。从乡村出来的我当然知道薄荷的脾性,薄荷是乡下人的植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多半是没有矫情的习惯的。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之前,家里的窗台,上已养着好几盆薄荷了,还有几瓶剪下枝养在清水里的。可是,当出门碰到薄荷,总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温暖,会不由自主地驻足问候。不忍心擦肩而过,错过这缘分,便要带回去一些养着。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11. 阅读全文,请筛选出薄荷的特点。12. 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技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落了一地。13. 第一段中“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意思是作者_。原因是_。14. 依据文章内容,理解倒数第二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15. 结合全文内容,作者对薄荷情感变化的词语依次是漠视、_、_、_。16. 请简要分析倒数第三段的作用。17. 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为什么?【答案】11. 宠辱不惊;清新,清静;好养,不娇贵。12. 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欢欣(欢喜、兴奋、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失落到极点。13. 不稀罕薄荷薄荷太普遍,味道不怎么样,我对它太熟悉。14. 对薄荷的喜欢,对家乡的依恋热爱。15.厌烦(腻烦)亲切热爱(喜爱)16. 帮助作者理解了小姨眼中光的意味,丰富了薄荷意象的内涵,升华了作者依恋故乡、向往清静简单素朴生活的主题。17. 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过日子的方式。认同。慢节奏生活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不认同。快节奏生活能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解析】11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对于“薄荷”的特点,文中的“不娇贵”、“没有矫情”、“清新简素”、“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宠辱不惊”这些句子交代了薄荷的特点。据此概括作答。12此题考查的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句中“跳来跳去的欢欣”写了“我”之前的心情,“呼啦啦落了一地”写了“我”心情的骤然失落,这个失落源于“薄荷”二字”。据此作答。13此题考查的是对上下文的理解。“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一句可以看出“我”对薄荷不稀罕,至于原因,联系下文可以看出“实在太普遍”,“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据此作答。14此题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