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 要h高尚的师徳,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但高校教师 在师德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如重科研论文、轻教书育人;重个体价值, 轻集体利益;重专业发展,轻师德修养;重业绩考核,轻品行评价; 垂成果数量,轻学术质量等一些问题,通过坚定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 树立高尚职业道德,强化“专业化发展,师德为先”的指导思想,培 养慎独自律精神,创新教师考评机制,完善师徳激励机制等方而来加 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有效的途径。关键词:高校师德问题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师德修养水准,是高等教育发 展的主题。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 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高校师德建 设的方向,明确了教师师德修养的口标和途径。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总 书记的讲话精神,努力解决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开创高校师德建设 工作的新局而。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一)重科研论文,轻教书育人学术科研是高校知识分子的生命线,但只重视学术科研势必导致高校 办学目标的偏离。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和学科 建设,而相对忽视教学和育人的问题。由于科研工作质量考核体系相对比 较细化完善,而且科研工作回报快、收益高,又直接与教师个人的职称晋 升、工作业绩考核等紧密联系,导致许多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精力投入不 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同吋,有的教师对事关办学方向的某些重大问 题,思想认识上模糊,不能自觉地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 渗透在教学全过程,既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关心学生的全而成才, 只教书,不育人。更有部分教师在名利驱使下不能恪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 范,丧失了学术研究者应有的科学精神,出现了拜金主义、急功近利、弄 虚作假等不良的道德现象,学术人格分裂。(二)重个体价值,轻集体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高校教师的政治经济生活、思想观念、利益结 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部分教师越來越重功利和实惠,他们关注白身生存状态,重视眼前的物质 追求,阻碍了对更高价值廿标的追求。许多年轻教师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念的深刻影响,过于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不能很好地 平衡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利益取舍,也不能正确对待科研、晋升和 生活中暂时遇到的困难,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冇时茯至缺乏必要的社会责 任感和道德底线。少部分教师以较为功利的思想对待工作,过于讲求实惠, 对学校、学院的公益服务性工作等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 些教师不安心自己的工作岗位,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工作,仅仅把木职工 作看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本末倒置,备课不够认真、辅导不够及 时,教学内容陈旧、简单,影响教学质量。(三)重专业发展,轻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是师德之本,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能的前提条件。 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发展问题,它既关系到大学生理想人格的 塑造,还关系到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与未来文明的发展。因此,“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历来都是教师自我修养、自 我完善的准则。由于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征,教师道德修养必须成为学生 的楷模,这样才能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壇强教书育人的感召力。然而, 吋下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对个人修养和发展缺乏正确认识,片面认为 学历高、职称高、科研成果多才是大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因而关注于个人 的专业发展、学历与职称和学术成果;不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不热心公益 活动;对同事的冷暖疾苦、对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不闻不问。有些教师错误 的认为,花吋间学习政治理论,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时问、耽误正事。更 有甚者,言行不检点,见利忘义,弄虚作假。凡此种种,说明高校教师个 人修养严重失衡,思想意识与行为表现已背离师德的要求,值得反思与警 惕。(四)重业绩考核,轻品行评价一般而言,高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职称评定和年度 综合考核。年度业绩考核应有明确合理的指标休系,评价结果应与职务职 称晋升、评奖评优挂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这些评价指标体系中,比 较注重物化成果(硬指标)的考评,而缺少对师德一类的精神成杲和无形成 果(软指标)的考察,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评优评奖、评聘专业技术 职称方面,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与考核却往往流于形式,只要不明显违纪 违法,儿乎没有因思想品质不合格而被淘汰的。显然,这种考评机制、考 核模式不利丁良好师徳师风的形成,不利于教师的全而发展与自我完善。(五)重成果数量,轻学术质量当前,高校教师价值取向功利化,追求物欲和名利,学术研究失范现 象吋有发生,愈演愈劣,上至名牌大学校长、院士,下至一般研究生,造 假者越来越多,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将别人的研究成果东拼西凑变为自己 的论文发表,或者更改实验数据与结果,就宣称自己的研究成果达到了世 界领先水平。上述种种不良行为已经严重地侵蚀了神圣的学术殿堂,损害 了高等学校的形象和声誉,败坏了高校校风、学风,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 长此以往,学术研究将沦为某些人欺世盗名、攫取功名的工具,走向反科 学、反道德的邪路。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一)坚定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树立高尚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也是教师以德从教的灵魂。理想信念是否 坚定,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能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社会,用健康的态度对待 人生和影响受教育者,用正确的准则规范口己的行为。教师担负着为国家 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培育人才的历史使命。教师是学生走向科学宝库的引 路人。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重要的使命,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做一个 高尚的人,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二)强化“专业化发展,师德为先”的指导思想开展高校师德建设必须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进一步强化“专业化发 展师德为先”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群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将工作重心下沉至高校教师日常科研和教学的基础环节,广泛调动一切既 符合高校教师劳动特点和思想特点,乂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师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力量,实现高校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学 术发展与人格完善相结合,专业发展与师德成长相结合。因此,一要突出 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创造各种载体引导和调动高校教师主动参与道 德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建立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的以高校教师自我教 育为核心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二要尊重特殊规律,在具体开展师德建设过 程中,充分尊重并遵循高校教师特殊的劳动特点、思想特点、行为习惯和 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实践符合高校教师工作内外规律的德育途径,有效增 强高校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三要承认个体差异,如正确认识和 分析老、中、靑等不同年龄层次高校教师对于发展的不同需求,专职教师、 辅导员、行政人员等不同层面高校教师特殊的道德建设要求等。(三)培养慎独自律精神师德宣传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木途径,关键是要注意宣传教育形式与 途径的多样化、冇效性。要根据高校教师文化层次高、理解领悟能力强的 特点,把监督、他律同慎独、自律结合起来,把工作重点放在由监督、他 律向教师的慎独、自律转化上,以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最行Z有效的方式,应该大力捉倡教师的慎独、 自律。“慎独”,作为师德修养的方法,指的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 践中,自主自觉地按照高校师德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具体的、微小的 事做起,以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修养,升华教师的人格境界, 增强人格魅力。“慎独”,作为师德修养的境界,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在无 人知晓、无人监督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能恪守师徳规范的要求,不 做任何有损师德的事情,口觉地坚守教师高尚的人格,实现师德他律向师 德自律的转化和升华。冇了 “慎独”的境界,教师才能做到“有所为冇所 不为”的道德自律,才会体现出道德责任感、道德使命感。(四)以人为本,创新教职工考评机制高校师德建设耍注重以推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为契机,以人的全面发 展为目标,尊重高校教师的劳动和心理特点,推动师德建设从“物本”向 “人木”转变,积极探索和推进以发展性评估为主导、以奖惩性评估为辅 助的新的教职工绩效考评体系,真正激发教师群体的内聚动力机制。要根 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徳 建设的意见等法规文件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 准则;要及时研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与监督体系,如探索 建立大学教师的自我评估制度,通过述职报告、教学档案袋、同事评价、 叙事研究等新型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教师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与人性价 值;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师徳建设各项激励机制,将教师个人的师徳修为 与其职称晋升、岗位聘任、个人发展等科学地融合;要进一步健全师德建 设工作的领导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学科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分别 承担的职责,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形成由学校统一领导规划,各职能部门 齐抓共管,各学院、学科积极应对、主动参与、狠抓落实的师徳建设工作 的生动格局。(五)构建良好外部环境,完善师德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舆论引导和激励机制。当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团结 合作的精神受到社会的表彰、尊重和认同时,这种行为就不仅对行为人木 身产生积极的效果,而且会对其他教师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这样就会促使 教师向着社会普遍推崇的榜样去学习,去靠拢,最终营造出冇利于提高教 师思想道德素质的精神氛围。二是建立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学校要在教 学、科研和产业三者之间,建立起一套以口常教学促进科学研究,以科学研 究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日常教学的良性循环的机制,最终实现 学研产联动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教 师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才能给 学校带来应有的经济回报,也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从而稳定教师队 伍,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