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言品味一、关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流利自恳,不事雕琢。李口有两句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用来形容这首诗语言的特色,是恰当的。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 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灵活多样的句式适合于表现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 诗中有时用了一些很普通的字眼,但有极强的表现力。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 “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这些语句 的表现力来自于诗中的意境,而不是靠雕琢得來的。二、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千古名句。与陶渊明的“不 为五斗米折腰”一样,被过去追求个性自由、维护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奉为座右 铭。在封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迫使人多数人“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却宣告 与封建统治者决绝,蔑视权贵们,去追求“开心颜”,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在 封建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关于练习一、背诵这首诗,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臺的意思。【设题意图】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有利于扫 除语言障碍,在理解的前提下背诵。【参考答案】1.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2.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3. 我与因Z梦吴越因:依据。4.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吃惊。5 惟觉时之枕席觉:醒。6.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二、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 枕席,失向来Z烟霞”,这反映了李口怎样的人生态度?【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以及他的人生态度,以便更好地鉴赏 这首诗。【参考答案】第一问。李白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现实中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李白却说“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好像拜倒在天姥山脚下。李白 所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座天姥山是 现实天姥山被夸张后的幻影。第二问。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 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 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 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 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 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 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 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 向上的。三、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 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 的理解。【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诗眼,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 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 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 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 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 贵,而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这是李白的高 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 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 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 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 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 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 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四、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 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口。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王琦等注李贺诗歌集注)【设题意图】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解更多类似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作品译文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 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 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 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 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 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 是从杯中倾泻。作品赏析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 写梦游月宫的情 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 宫看人世的感觉。 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 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 妙有千古。”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 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1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 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 兔和蟾赊。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 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 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 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 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 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 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 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 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 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 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 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 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 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 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 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 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 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 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 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 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 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 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 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 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 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 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 乎? ”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 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 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 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 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 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 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 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 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 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 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 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 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 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 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 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 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 诗歌变幻怪请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分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登岳阳楼语言品味一、对“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的品味。这是名句。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后写口月星辰口夜浮动在湖水 o意境壮阔,气势极大。写洞庭湖,孟浩然也有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 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极为生动。杜甫这两句与孟浩然的四句 相比,还略胜一筹。孟诗中“撼”用得有声势,杜诗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撼”字是炼字炼出来的,用“浮”字则不仅要炼字,而口要深入观察,把握了 客观实际,才能逼真地深刻地反映现实。尤其是,杜甫的两句与全诗是统一的, 浑然一体,深沉博大;孟诗全篇头重脚轻,稍见缺憾。二、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品味。诗的开头两句,一般认为,表现了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的愉快。如清人仇 兆鳌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萧涤非也说, “昔闻其名,今临其境,言外见得这也是一件快事”(杜甫诗选注)。傅庚 生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杜甫怀着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许多多 感触,才写下这开头两句: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 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如果是喜悦之情,与结尾“凭轩涕泗流”也连不到 一起了。(见唐诗鉴赏辞典)关于练习一、背诵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1 颔联“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 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 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置身这首诗的意境,领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形式。【参考答案】1. 是这样的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 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 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彖。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 精神境界得到提升。2.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浦 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 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 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 了。 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二、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 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口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冋。(瞿蜕园、朱金城李口集校注)【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学习探究一些问题。【参考答案】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 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 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來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 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 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 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 悲壮有很大不同。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 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 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菩萨蛮(其二)语言品味一、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游人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冋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 好景色和人物,就会后悔不及。另一种理解是,清代张惠言所说:“中原沸乱” (词选卷一),这是“还乡须断肠”的原因。有人认为张惠言比附史实来强 作解说,不可取。但韦庄漂泊江南,有家难归,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原动乱。二、这首词的语言风格。这首词语言优美、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抒情性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 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景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