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淮安卷)生物全解全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组1A2C【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各组除了植被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故选A。2A探究实验中往往重复多次测量实验数据,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A错误。B结合表格可知,灌木丛组空气湿度最大(776%),B错误。C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汽组成的。湿空气水汽含量的多少,可用相对湿度来表示。而干湿表正是用来测量相对湿度的仪器,C正确。故选C。3B4C5A6C7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狼。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物质循环流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3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食物网中包含食物链有:草虫蛙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共三条,B正确。故选B。4由第1小题可知, 食物链“草鼠鹰”最短,C正确。故选C。5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特点可知,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即草,A正确。故选A。6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B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物质循环流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B正确。C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各种动物获得能量的总和小于草固定的能量,C错误。故选C。7根据食物网,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期内,鼠的个体数量会增加,长期,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数量又会减少直至稳定,C正确。故选C。【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B9C10A【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其中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是细胞壁,的细胞膜,是叶绿体,是细胞核,是液泡,是细胞质,是线粒体。8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故选B。9细胞膜的作用是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主要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地流出细胞。水稻苗吸收含磷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是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故选C。10液泡是指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有多种物质,不同物质可能味道不同,有的细胞液中还含有色素,如未成熟的葡萄里面的酸性物质是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故选A。11B12C13C【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食草性动物的牙齿分为臼齿和门齿。(2)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图中1盲肠,2气管,3小肠,4大肠,5胸腔,6心脏,7肺,8膈,9胃,10腹腔,据此解答。11家兔的体内有膈,膈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在胸腔中有心脏、肺等器官,而胃、肝脏、肾脏、 膀胱、小肠等器官位于腹腔中,膈这一结构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12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其中哺乳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等,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家兔与其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特征。14B15C【解析】【分析】14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膜内有成骨细胞,与骨的修复和骨的长粗有关。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干,骨松质位于骨的两端。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分析可知,关节软骨、骨松质,骨密质,骨质,骨髓,骨膜。故选B。15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因此,骨折后,对骨的生长和愈合有重要作用的成骨细胞位于骨膜。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正确识图。16A17B【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16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故选A。17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选B。【点睛】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18C19A20A【解析】【分析】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一生经过卵、 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18图中昆虫的发育过程可知,成虫交尾后,雌成虫产下受精卵,可见其是体内受精、卵生。故选C。19图中昆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选A。20A该图所示的昆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而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故A错误。B该昆虫经过了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故B正确。C该昆虫的幼虫吃农作物,属于害虫,成虫主要以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为食,蛹不食不动。则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故C正确。故选A。21A22C23A【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21根尖的结构: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选A。2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利用增氧泵向水中通气,有利于菠菜根进行呼吸作用。故选C。23题干中:定期按比例补充营养液提供充足的水和无机盐, 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提供充足的空气, 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利于进行光合作用,都有利于菠菜生长;而海绵上密集固定菠菜苗,会互相遮挡,部分叶片得不到光照,光合作用减弱。故选A。24B25A26A【解析】【分析】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表达式为:。24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封闭遮光是排除其他因素,如光合作用等的影响),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故选B。25图B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这样甲乙两瓶形成对照实验。甲瓶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瓶内的蜡烛的火焰会变小甚至熄灭,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甲瓶中蜡烛会燃烧,A符合题意。故选A。26图C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甲瓶中温度明显高于乙瓶,A符合题意。故选A。27C28A【解析】【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