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职称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C. 教师教的活动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 ( )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建立。A. 巴甫洛夫B. 桑代克C. 冯特D. 詹姆斯3.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涂尔干B. 卢梭C. 赞科夫D. 福禄贝尔4.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育论D. 教育心理学5. 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 教育的方向B. 教育为谁服务C.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 教育怎样培养人6. 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B. 为人师表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 团结互助7.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课程类型B. 教学计划C. 课程标准D. 教科书8.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 共同的奋斗目标B. 班主任的要求C. 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 共同的活动9. ( )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A. 柏拉图B. 华生C. 洛克D. 孔子10. 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B. 杜威C. 凯洛夫D. 夸美纽斯11. 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12.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 基本部分B. 基本内容C. 基本途径D. 基本阶段13. 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 )。A. 获得的反射B. 无条件反射C. 条件反射D. 生来的反射14. 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A. 知觉的整体性B. 知觉的选择性C. 知觉的理解性D. 知觉的恒常性15. 遗忘曲线的提出者是( )。A. 冯特B. 艾森克C. 艾宾浩斯D. 埃里克森16. 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A. 动机斗争B. 行动目标的确定C. 行动计划的制订D. 执行决定17.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出版于( )。A. 1903B. 1913C. 1914D. 190018.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9. 奥苏贝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 痕迹衰退说B. 干扰说C. 同化说D. 动机说20. 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指( )。A. 信号学习B. 刺激-反应学习C. 连锁学习D. 辨别学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21.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22.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23.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 和 。24.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 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 思维为主要形式。25.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三类: 、 和 。26.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和态度五个方面。27.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 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28. 教育方针29. 平衡觉30. 泛化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32.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33. 简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的关系。34. 简述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35. 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对学习是如何分类的?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37.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38.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六、论述题(14分)一、单项选择题1. D 解析 教学的定义。2. C 解析 1879年,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 A 解析 略4. B 解析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5. C 解析 教育最终落实到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回答的是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的问题。6. A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7. A 解析 略8. A 解析 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有了长远的奋斗目标,才能将几十个同学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9. A 解析 柏拉图的回忆说带有遗传决定论的色彩,华生主张行为主义,洛克提出教育决定论。10. D 解析 这是夸美纽斯在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来的。11. C 解析 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情感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因此,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道德意志。12. D 解析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13. B 解析 无条件反射是在人类种系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且逐渐固定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反射方式。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是人类先天就有的。14. D 解析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15. C 解析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16. D 解析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17. A 解析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8. C 解析 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19. C 解析 奥苏贝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同化说。20. A 解析 信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二、填空题21. 练习法22. 观察法23. 脑 脊髓24. 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25. 技能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26. 动作技能27. 专断型 放任型 民主型三、名词解释28.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9. 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30. 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四、简答题31. 答案要点(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32. 答案要点(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组、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组、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