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测试卷及答案解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ITP患者PAIgG均增高B.PAIg测定特异性高C.ITP患者PAIg水平不会改变D.若同时测定PAIgG、PAIgM、PAIgA和PAC3,对ITP诊断的灵敏度可高达100E.多次输血的患者PAIg水平不会增高【答案】:D【解析】:90以上ITP患者的PAIgG增高,若同时测定PAIgM、PAIgA和PAC3,其灵敏度可高达100,但其特异性较低。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能产生同种免疫,使PAIg升高。经治疗后,ITP患者的PAIg水平下降;复发后,则又可升高。2.一肾脏移植病人,术后一切正常,3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肾移植侧胀痛,尿量减少。该病人可能是( )。A.移植物抗宿主反应B.迟发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超急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基因器官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类排斥反应,一般在移植术后数天至一个月内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周至数年。3.A.核对运血箱的装箱清单B.查看血液颜色变化C.检查箱内温度记录单D.查看血袋标签E.查看运送单有无签名(1)检查血液运送目的地和血液数量品种是否准确,应( )。【答案】:A(2)判断血液是否被污染,应( )。【答案】:B(3)核对运输温度是否正确,应( )。【答案】:C【解析】:检查血液运送目的地和血液数量品种是否准确,应核对运血箱的装箱清单;判断血液是否被污染可查看血液颜色变化;核对运输温度是否正确,应检查箱内温度记录单。4.A迟发型超敏反应B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D抗原诱导的一种T细胞免疫应答E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1)属于型变态反应描述的是( )。【答案】:E(2)属于型变态反应描述的是( )。【答案】:C(3)属于型变态反应描述的是( )。【答案】:B【解析】: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其主要特征是:发生的速度快,消退亦快;通常引起功能紊乱而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故血清 IgE水平常见增高。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 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5.下列哪项是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A.硬件系统和管理系统B.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C.管理系统和软件系统D.辅助系统和控制系统E.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答案】:B6.下列分子式表示的嘌呤是( )。A.AB.GC.CD.TE.U【答案】:B【解析】:碱基是构成核甘酸的基本组分之一。碱基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可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常见的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常见的嘧啶包括尿嘧啶(U)、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上图为鸟嘌呤的分子式。7.制备血液成分用全血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血液无污染B.献血者符合“供血者健康标准”C.采血时间在3分钟以内(200mL)D.在采血后4小时内完成成分制备E.无凝块、无溶血、无严重乳糜、血袋密闭良好、容量误差不大于标示量10【答案】:D8.检测纤维蛋白原时,受FDP含量影响较大的是( )。A.Clauss法B.PT衍生法C.免疫学方法D.A和B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解析】:Clauss法和PT衍生法:测定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功能,由于纤维蛋白原(FIB)的异质性,当FDP增高时,Clauss法测定结果会受到影响。9.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血站应当保证发出的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保证除下列哪项外不发生差错?( )A.品种B.规格C.数量D.血型E.功能【答案】:E10.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最佳输血方式为( )。A.选晶体或胶体液B.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C.选择配合血输注D.选择同型血E.手术回收血【答案】:B11.输血对肾脏移植物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A.非特异性抑制细胞B.克隆缺失C.单核巨噬系统封闭D.抗独特性抗体E.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答案】:E12.适合的SOP应满足下列要求,但不包括( )。A.满足国家、部门和地方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B.满足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技术的要求C.满足单位提出的特别要求D.满足厂商设备或试剂的说明E.适合单位的工作程序【答案】:C13.以下不属于教育潜在献血者的目标的是( )。A.使公民了解献血的意义B.使公民了解献血生理知识C.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使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D.倡导人们现场无偿献血,即使健康状况不佳也没有关系E.使潜在献血者了解献血安全的重要性【答案】:D14.和强直性脊柱炎呈强关联的基因是( )。A.HLA-B27B.HLA-DR2C.HLA-DR3D.HLA-DR3/HLA-DR4E.HLA-DR5【答案】:A【解析】:HLA-B27抗原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椎炎有高度相关性,超过90%的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其HLA-B27抗原表达为阳性,普通人群中仅510%的为阳性。15.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敏Tc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B.由TD抗原诱导C.IL-1为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D.T细胞介导,抗原提呈细胞参与E.Th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答案】:C16.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的是( )。A.健康携带者B.慢性携带者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隐性感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健康携带者和慢性携带者均为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不易被识别;潜伏性感染是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故不易被识别;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因而在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17.白细胞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是( )。A.溶血反应B.过敏反应C.非溶血性发热反应D.细菌污染反应E.输血后紫癜【答案】:C【解析】: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各种血细胞和血浆蛋白血型不合产生同种异体抗体,再次输血和血液成分后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患者产生了白细胞抗体以及白细胞分泌某些炎性细胞因子所致。而溶血性反应是红细胞抗体所致,过敏反应是IgA抗体或IgE或IgG抗体所致,输血后紫癜则是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所致。18.回收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不包括( )。A.怀疑血液被细菌、粪便等污染B.血液流出血管外6小时以上C.怀疑血液含有癌细胞D.静脉通路不畅E.血液已经发生严重溶血【答案】:D19.输血科(血库)关于自身输血的操作流程错误的是( )。A.有每位自身输血者的详细病史记录包括现病史、过去病史和传染病史B.体格检查记录C.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记录D.可以在普通病房采集血液E.自身血液必须做好各种登记和标签【答案】:D20.在输血医学领域内贯彻尊重人和知情同意原则的是( )。A.有偿献血制度B.家属互助献血C.献血自愿原则D.单位组织献血E.强制献血政策【答案】:C21.完全抗原的定义是( )。A.既能与BCR结合又能与TCR结合的物质B.同时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物质C.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D.病原微生物的完整结构E.多个半抗原分子的聚合体【答案】:C【解析】: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完全抗原。22.献血者体格检查硫酸铜法测定血红蛋白( )。A.男0510,女0490B.男0510,女0500C.男0530,女0510D.男0540,女0520E.男0550,女0530【答案】:B23.AB型血液是( )。A.A凝集原,抗B凝集素B.B凝集原,抗A凝集素C.A和B凝集原,无凝集素D.无凝集原,抗A和抗B凝集素E.无凝集原,无凝集素【答案】:C24.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B.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C.免疫力出现时间短D.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答案】:C25.吸引新献血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组织旅游B.给予献血者报酬C.通过广播电视D.有献血者现身说法E.给献血者发营养品【答案】:D26.下列与肝脏维持血糖恒定无关的是( )A.促进肌糖原分解B.血糖浓度过高合成肝糖原C.将甘油、乳酸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血糖浓度过低肝糖原分解E.将果糖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补充血糖【答案】:A27.下列哪项是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 )A.心肌呈“全或无”收缩B.心肌有自动节律性C.心肌收缩时Ca2+来自细胞外D.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E.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答案】:D28.可采用免疫增强治疗的是( )。A.自身免疫性疾病B.超敏反应C.炎症D.移植排斥E.肿瘤【答案】:E29.在全血的保存中,部分血液成分会很快丧失其应发挥的生理功能,其主要原因为( )。A.温度变化B.体积变化C.比重变化D.采集时间E.抗凝剂影响【答案】:A【解析】:全血保存主要关注全血中红细胞的保存效果,红细胞保存的温度不适合其他血液成分的保存。3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