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4讲讲 伊壁鸠鲁伊壁鸠鲁 公元前341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其学说的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年),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生平二、哲学观三、伦理学:快乐主义四、论生死五、社会观六、人生观七、总结与反思一、生平一、生平l出生于靠近小亚细亚西岸、四季常青的萨摩斯岛。父母是移民到萨摩斯的雅典公民。l14岁开始学习哲学,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和德谟克利特学派。l曾在雅典接受军事训练2年。l公元前306年到雅典,在他自己买的一所花园里办学,由此伊壁鸠鲁学派也称花园学派。伊壁鸠鲁的学校里有男有女,还有奴隶,以充满友谊而著称。l伊壁鸠鲁身处希腊刚沦亡于马其顿的乱世,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l脱离痛苦的外界生活转向隐匿的内心生活,在心灵里寻求安宁和幸福,成为当时的一种很有影响的社会思潮。l哲学家的任务主要是向每个人提供如何治理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原则和忠告。l伊壁鸠鲁继承、修正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l据说他写了300部书,题材无所不包:论情爱、论音乐、论公平交易、论人生(共4卷),以及论自然(共37卷)。l几个世纪以来由于一连串的灾难,几乎全部散失,他的哲学思想只能根据幸存的断篇残帙,加上后来的伊壁鸠鲁信徒的证言重新建立起来。(返回)二、哲学观二、哲学观l哲学乃是一种追求幸福生活的实践体系;它只需要常识而不需要逻辑或数学或任何柏拉图所柏拉图所拟定的精细的训练。拟定的精细的训练。l感觉是唯一自明的东西,不需证明其正当性。l社会无非是一个个的原子式的个体组成。他不他不能在这样的社会中寻找到生存的意义。能在这样的社会中寻找到生存的意义。他将一切都还原到生命个体,用生命存在的快乐来衡量一切。(返回) 三、伦理学:快乐主义三、伦理学:快乐主义l人是以个人快乐为准则的生物人是以个人快乐为准则的生物,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l德性与快乐生活自然相联,快乐生活与德性不可分离。若不谨慎、光荣和公正地生活,便不能快乐地生活;若不快乐地生活,便不能谨慎、光荣和公正地生活。l当身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就没有痛苦;所以我们应该要求平衡,要求安宁的快乐而不要求激烈的欢乐。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与人们的欲望相联系,人们的快乐也就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欲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如生活中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类欲望的满足就能产生根本上的快乐;第二类欲望是自然的,但却并不是必要的,如对性欲的需要,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欲望是既不属于自然的也不属于必要的欲望,如虚荣心、权力欲、占有欲的满足,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我们追求和选择的快乐只能是对“自然和必要的”欲望的满足,而那种虽然是自然但却不是必要的以及那种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节制与抛弃。要领:要领:l不能把快乐仅仅归于感性的肉体快乐,而是把它区分为自然的和非自然的,认为前者是适度的、健康的,后者是过度的、令人厌恶的。l感性快乐是基础,但精神的快乐高于感性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亦即“不动心”的至善状态。l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l肉体的快乐大部分是强加于我们的,而精神的快乐则可以被我们所支配。注意:注意:l他虽然强调心灵快乐高于身体快乐,但在不影响健康的条件下,并不排斥身体快乐;l伊壁鸠鲁甚至说:“胃的快乐是一切善的起始和根源,智慧和文雅也与之相关。”l如果把口腹之乐、性爱之欢、悦耳之娱、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一概摈弃,那我将无法设想善为何物。l“必须再次强调的是,一切官能享受只有在不妨碍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作快乐。”讨论:用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来讨论:用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来关照人生关照人生l“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花开堪折直须折”。l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李白)l“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杜甫)l“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君子三戒”(返回) 四、论生死四、论生死l伊壁鸠鲁认为,必须终结希腊古典时期以来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所主张的灵魂与身体关系的二元论,用灵魂与身体关系是一元的,即灵体合一,来重新阐释灵魂。l剔除有关灵魂的一切神秘主义以及命运必然性的束缚,从种种恐惧与烦扰中解脱出来,实现灵魂宁静无扰,回归幸福生活。l他如是界说灵魂:(1)灵魂是十分精细的物质。(2)灵魂不能独立于身体存在。(3)灵魂不是无形物。l他斥责对神的崇拜和迷信,蔑视命运,强调事在人为。l死亡与人生不相干,人应当通过哲学认识自然和人生,用理性规划自己的生活。l贤者对待生死应该处之泰然,不但快乐地活着,而且活得光明正大,这就需要明智、知足,克己节制、修习磨练和广泛交友,这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讨论:与其他哲学家死亡观的对比l苏格拉底:身体的死亡是让灵魂得到痊愈l斯宾诺莎:自由人,亦即依理性的指导而生活的人,他的智慧乃是生的沉思,而不是死的默念l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朝闻道,夕死可矣”l庄子齐生死:相对主义生死观l海德格尔的死亡观(返回) 五、社会观五、社会观 快乐主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产生出要求正义、社会合作和友谊的道德准则。(一)伊壁鸠鲁论正义(一)伊壁鸠鲁论正义正义不是绝对的,而是人们相互交往中产生的协议,规定一个人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伤害。正义的用处在于摆脱伤害和恐惧,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只有依靠正义才能达到完全的快乐。讨论:古希腊以来讨论:古希腊以来“正义正义”观念观念的转换的转换l在古希腊人观念里,正义来自于神,譬如法律是神为人类创立的规则。l伊壁鸠鲁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正义的基础。是人为自身而订立的契约。l在马克思看来,正义是人在现实社会规范下所追求的某种价值,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社会性本质。正义作为人的价值追求,只能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中获得真实的价值判断。(二)伊壁鸠鲁(二)伊壁鸠鲁“合作合作”理论的理论的后世影响后世影响l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伊壁鸠鲁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l是18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渊源。(三)关于友谊(三)关于友谊伊壁鸠鲁特别注重友谊,因为友谊给人安全感,是长久快乐的可靠保障。快乐不是个人孤独的感受,而是被友谊集体化了的社会情操。在确保终身幸福的所有努力中,最重要的是结识朋友。亚里士多德认为友谊有三种:快乐之友谊、裨益之友谊、德行之友谊。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俞伯牙与钟子期、贾岛与韩愈、“元白”之谊、范仲淹与王质(返回) 六、人生观六、人生观通过人生的修炼而获得美德,即以德性的指导去追求快乐。“审慎”是人们获得快乐的一种方法。如果人们一味地追求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沉湎于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就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当中,失掉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伊壁鸠鲁还反对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损害他人的快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充满了节制、淡泊的品格,它使人们达到一种身心平衡怡然自得的“不动心”的人生理想境界。l伊壁鸠鲁没有华屋美舍,饮食也非常简单。伊壁鸠鲁喝水而不喝酒,一顿饭有面包、蔬菜和一把橄榄就满足了。l如果我们只有钱而没有朋友、自由以及经过剖析的生活,就决不可能真正快乐。而如果我们有了这样,只缺财富,就决不会不快乐。(返回) 七、总结与反思七、总结与反思l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并不像通常被误解的那样,是低级庸俗的享乐主义。相反,伊壁鸠鲁的快乐论表达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淡泊的幸福观,它既没有过分强调感官享乐的重要性,也没有夸大理性能力在把握、追求快乐过程中的作用。l伊壁鸠鲁把自由和快乐的权利完全交给了个人,快乐由人自由选择、决定。l焦虑是现代社会欲望的产物,现代社会个人普遍渴望成功,但是却受制与个人的才能、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现实客观情形。l主体目前的状况和渴望的地位之间的差距加大了主体的焦虑,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可以指导主体解决焦虑的状况,从而拥有一个宁静的灵魂。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毕淑敏)同学们,像哲学家那样,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吧,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会不知不觉地暖洋洋而亮光光。谢谢大家,再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