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的文献综述 Summary: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注日益增强,二者并驾齐驱,共同发展,不可偏废。无论在宏观调控,还是微观运行上,国家都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及文化实力。高等教育在这中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高效地发挥高等教育的第三职能,可以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高新科研成果的需求,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Keys: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运行机制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市场经济的促动以及高教领域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我国对于大学服务社会也逐渐走向成熟阶段。而研究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成果较少。当前关于地方大学服务社会的相关问题还有待研究。现今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研究主要分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现状研究、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内容研究、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运行机制研究”等相关研究。1.高校社会服务思想研究德里克博克认为:“服务于社会只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不过却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当国家面临困难之时,问题不在于大学要不要关心社会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尽职尽责地去帮助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因此,博克认为大学服务社会是是毋庸置疑的。他在走出象牙塔一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指出“大学拥有超凡的目标,但同时又要立足和服务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他承认大学既有传播知识、科学研究的职能。但是大学也应同样重视直接造福社会,也就是服务社会。大学必须对社会提出的民族、道德等问题担负应有的责任。巴斯科姆是威斯康星大学第五任校长,被称为“威斯康星理念的真正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一是强调州立大学必须加强社会的精神进步的资源,州立大学是道德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二是强调州大学要对州提供帮助,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人要成为州的服务员;三是主张建立以州大学为核心的公立学校教育体系。”主要是强调要关注民众的道德发展,从而提升人类的精神品质。所以大学要发挥精神引领作用,成为社会的“精神进步的资源”。并强调大学应服务社会,为民众提供帮助,为州的发展提供切实的服务。范海斯提出大学应关注社会事务,社会所面临的问题都应当是大学需要参与和解决的问题。而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也正是大学所应该传授的知识,以实现大学为社会服务之理想目标。同时他提出了三项服务内容:“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把知识传授给广大的民众,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三项大学任务中,范海斯尤其重视第三种任务,把其概括为帮助把知识传授给广大民众,为全州服务。”2.高校社会服务特点研究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几大特征:双向性、丰富性、针对性、实体化。斯坦福大学则是服务学术性浓厚、服务回报丰厚、服务范围广泛、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构完善等特点。美国州立大学服务社会的特点主要有:多样化、优质化、国际化、核心化、区域化等。总的来说,美国大学在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分为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互利共赢”的双向化、在服务途径中体现“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在服务范围中体现“立足当下”的区域化、在服务保障中体现“有法可依”的法律化。英国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大学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为扩大。二是大学与社会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三是大学社会服务实体化。大学作为知识运用者和创造者的孵化机构,实际上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大学服务模式必须从传统的“自我中心”模式向“社会中心”模式转变。”综上所述,国外高校的服务社会特点主要呈现出社会服务的双向性、社会服务的针对性、社会服务的延展性、社会服务的适应性以及社会服务的法治性。3.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实践形式研究美国在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方面的研究如下:“高校与企业合作为社会服务,有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高校直接为社区服务,有知识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咨询服务”。而威斯康星大学则是围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而培养人才,围绕破解农业科技难关展开科研攻关,围绕诱导社会需求而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咨询服务。德国的“卓越计划”是德国在第三职能产生之后,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作出的积极应对方案。该计划是对精英教育起到提升的作用。一方面利于增加高校的数量。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提高对学校的办学和科研投入,利于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化。德国大学的“卓越计划”对于德国大学提升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日本大学社会服务的实现形式包括:1.委托研究与合作研究;2.问题解决型的实践教学;3.有组织的校外实习;4.社会师资教学;5.研究成果转化。五种途径旨在提高大学社会服务的能力,拓宽大学社会服务的实现形式,从而加强大学与区域之间的联系。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4.髙校社会服务职能模式研究美国大学社会服务的模式从“公共服务”(publicservice)到“面向社区的扩展服务”(outreach)再到“大学社区参与”(engagement),美国大学国大学的社会服务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美国大学社会服务基本上是“单向”模式,即强调大学单方面地向社会传输知识与服务;而在“大学社区参与”阶段中,大学社会服务则转向“双向模式”,即大学与社区建立双向的互动关系。英国对于大学为社会服务也有自己的一种模式,对于大学的建设也有一定的要求。鲁军和黄蓉归纳出英国大学的相关治理模式,其中城市大学的“学术主导治理”对于学校在社会中保持自主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权衡各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利于学校以自由的身份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日本政府在2002年也在知识经济战略大纲中指出了大学的研究成果与社会脱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立产业、大学、政府协同合作系统;同年,知识经济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存在,与所处的时代共生。因此,大学除教学与科研两项职能外,还应将社会服务作为第三项职能。”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从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产生、发展至今,对这一职能的推进,我国高教也积极接受挑战。本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综述。前者主要集中在高校服务社会的阶段、特点、功能等方面。后者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的实现途径、服务机制等具体实践方面。1.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阶段研究国内学者将其大致分为几个阶段。许衍琛梳理了近代大学服务社会的思想来源、学术基础以及发展历程等。他将近代中国大学服务社会的历程分为:肇始阶段(18951912)、兴起阶段(19121921)、发展阶段(19211949)。赵日刚把社会服务思想与实践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契机,把我国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分为四个时期:萌芽阶段(20世纪初1949年)、发展阶段(1949年80年代末)、确立阶段(1988年90年代末)和大规模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总体来看,我国高校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这个发展历程来看,大学服务社会观念的确立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革新的机会,打破了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封闭体制,促使大学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高等教育进步、影响了大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高校社会服务特点研究王作权认为高校社会服务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角度探寻其特征。从“是什么”的角度,包括学术性、条件性、不均衡性和有限性等特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具有合法性的特点。於荣指出大学为社会服务要把握好其三大内部特性分别是直接性、层次性和独立性。程军提出高校除具有一般院校在社会服务职能方面的共同特点外,还有有别于其他高校的一些独特之处,如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具科技含量等特点。苏建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目标定位与实现途径一文中通过发达国家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历史考察,从培养人才的一元功能到科学研究的二元功能,最后发展到现在的三元功能的具体分析,以及在全球高等教育职能的发展映衬下,对我国社会服务功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剖析。从中得出我国社会服务功能在转型期的特点:“大学为社会提供思想资源;大学与经济和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大学为社会服务要以教学、科研为基础,因校制宜,因地制宜。”乔佳娟、宋莹在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研究中主要论述大学的三大职能,以及大学服务社会的特点分为多样性、导向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综上所述,我国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学术创新、社会交流、服务广泛、科学研究以及作为地方大学一定要做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方能发挥服务社会的延展性。3.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研究刘宝存在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中指出:“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刚刚萌芽时,它采取的形式是为工人开设夜校讲习班。现在它的形式已经趋于多样化,服务领域更为广泛,服务方式更为直接,如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建立大学企业联合研究中心;通过签订科研合同承担校外政府和企业事业科研项目;大学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提供各种咨询;兴办合资企业;大学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设施等。”周谷平、孙秀玲等认为,大学参与服务的形式愈来愈多,如举办暑期学校和各类学校班、建立研究所和试验基地,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组织展览会,播放电影和幻灯片、设立民众阅览室和巡回书库,这既可以为社会提供支持与服务,又对民众进行终身教育提供条件和帮助。李奎在广西高师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中指出广西高师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包括教育延伸服务;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产学研联合;高校资源服务;教育联盟服务等五个方面。我国大学对于服务的形式要求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从校内一些推广活动到与校外企业的密切联系。再与政府机关以及科研机构积极的沟通。逐渐形成方式多样、形式各异的局面。4.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研究高耀明认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高级人才、发展高深学问、参与社会生活、对外学术交流等四个方面。杨德广在其文章试论现代大学的性质和功能中指出:“20世纪初,大学增加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现代大学的根本功能就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刘宝存认为:“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面向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的,服务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服务是为了报答社会,发挥大学应有的社会职责,因此,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创收,它既包括有偿的服务,也包括无偿的服务”。5.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途径与运行机制研究张安富、董阜平认为,当代大学参与社会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应该从树立教育服务理念做起,大学学生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同时,社会也要为大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苏健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目标定位与实现途径中,以全球化为背景分析各国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并总结经验。提出其从三个方面进行实施,分别是大学自身方面、法律政策方面以及政府和企业方面,以体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赵日刚以政府为切入点,提出以完善政治职能和大学服务社会的运行机制、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完善促进大学社会服务管理的范围和权限、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推动不同层次类型大学社会服务的系统整合等六个方面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途径。徐鸿炫在试论地方性高师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中提出建立“一校两制”的运行机制;所谓“一校两制”即将社会服务职能与教学、科研两种职能分为两个不同的性质范畴,前者具有企业性质,属于企业编制;后者是学校事业单位的性质,属于事业编制。这种模式可以保障学校内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良性循环。对地方高校服务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三、研究综评综合以上对国内外大学服务社会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者认为选择该主题进行相关研究是有必要的。通过上述有关国内外大学服务社会的梳理,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国家,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