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所有科目中,小学科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随着教学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各界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基于此,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成为科学教师需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Key】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G623.9 A 1671-8437(2021)28-0127-02小学科学课程以实验作为重要基础,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但有助于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1.1 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一些概念、规律的了解相对较为浅显,同时小学科学的知识概念与规律带有显著的抽象特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依照理论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往往难以令学生透彻理解相关科学知识。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重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抽象的概念、规律逐渐变得更加直观,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1.2 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与其他学科不同,科学这一学科中的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理论知识上,学生缺乏对科学实验知识的正确认知。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状分析2.1 实践探究场域缺失从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并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课堂教学活动也缺乏实践探究。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局限,对科学实验课程质效的提升也有较大的消极影响。2.2 动手能力的培养被忽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严重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习惯用理论灌输替代实践探究,或用演示操作替代分组实验,学生只能充当观众,而不能亲历对知识、规律、现象的探究过程。这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实验操作也得不到规范。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3.1 激发动手兴趣和探究动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情境式、趣味性教学方式的作用,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不失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探究,形成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始终坚持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亲历和享受实践探究的过程。此外,教师在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和探究内驱力的同时,需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与鼓励,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3.2 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相辅相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刻意割裂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是行不通的,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通融合,否则会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不利于學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及时转变、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逐步提升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知与动手实践能力,彰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3.3 给予学生适时有效的引导以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被禁锢在教师预设的路径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所倡导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需适时发挥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师需立足自身角色,让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学“有趣的金鱼”这一课时,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金鱼,掌握金鱼的形态特征,进而了解水生动物与陆地动物的不同之处。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相对有限,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自主分组实验观察,学生难免会陷入迷茫,导致教学无序且低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恰当介入,将自己的引导作用体现出来,提示学生认真有序地观察金鱼的各个身体部位,对鱼的呼吸方式与运动方式进行记录。在学生亲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3.4 凸显实验演示活动的作用小学科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客观而言,小学科学有些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规律比较抽象,若脱离直观感性的支撑,学生则很难理解并内化科学知识。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凸显实验演示活动的作用,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1。3.5 对实验课程进行适度拓展延伸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适度拓展延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会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与热情后,可为学生提出拓展延伸的建议或方向。合理的课外知识延伸,特别是实践探究型延伸,对于学生思维品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或自备的简单实验器材,可自主或合作完成相关实验探究,为自己动手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加深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认同感。3.6 合理整合课前课后活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课前与课后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机会,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方式方法。整合课前课后活动,主要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接触实物、认识实物等方式,先行摸索探究,课后再利用自主自觉的思考与探究,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蜡烛的变化”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若干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收集资料,自主动手与动脑,由此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教师难以为学生讲解所有的知识,因此,要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需将课后活动环节重视起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让每位学生都撰写一份收集蜡烛与记录具体实验过程的微型报告,以此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课堂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3.7 运用针对性问题优化科学实验问题是帮助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契机与支撑点,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合理创新的关键点。基于此,教师需以问题为导向,让针对性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成为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重要融合点。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审视问题,积极思考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以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教学的质效。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需充分重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多措并举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推行互动性较强的实践课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探究,切实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ference】1高云静.浅谈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14).【作者简介】钱东华(1980),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