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三个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读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每步的算理。 4、怎样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进而使学生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试一试 出示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结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625=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100+50=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a(b+c)=+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 :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