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研究 张钎Summary:安徽省县域经济不断发展,体现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加。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省内的县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县与县发展不平衡,省内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创新能力减弱,县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矛盾与同质化问题。针对这些现状,要因地制宜提高全域发展水平,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以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协调区域发展。Key:高质量发展;县域差异;破解对策;因地制宜县一级是行政区划中较低的等级,却统筹城乡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末梢神经。各个县域连接起来,织就巨大的经济网络。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方向的高质量发展,也应打通经脉,由上至下贯穿到县域经济,提高整个县域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创造力。安徽省作为一个中部大省,下辖16个市,包含54个县,7个县级市。61个县级单位的经济产出占据安徽省经济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具备非凡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安徽省貌似处于一个“尴尬”的区位:东部是江浙沪等经济发达的强省,而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徽经济却难以望其项背。安徽省下辖县的发展也遇到瓶颈,虽有龙头县域蓬勃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县域发展差异较大。本文将61个县市作为县域经济研究的范围,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一、文献综述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重视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许多学者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周泽炯(2010)基于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安徽省县域竞争力较弱,县域之间竞争力差距较大的结论;夏永久等人(2011)运用ESDA方法说明了安徽省县域综合竞争力整体是非均衡的,并具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郑文升等人(2016)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纳入空间因素影响后,得出安徽省县市区的经济正在收敛。纵观文献可得出,安徽省县域经济十年前发展差异大,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的变化,差异有缩小趋势。从宏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注重经济增长稳定性、发展均衡性、发展可持续性和提高民生福祉;从产业结构看,高质量发展注重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升级、质量效益提升。接下来将从这些层面剖析安徽省县域发展状况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二、县域建设取得成就(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安徽省县域经济不断发展,2019年全省61个县域生产总值为17921.79亿元,对全省经济贡献率接近50%。在十六个市级单位中,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宣城等地的县域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六成以上比重,县域发展状况深深影响着地区发展。省内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出行便捷度不断提高,货运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截至2020年年末,农村公路里程总长度达到20.9万公里,县、乡、村公路总里程增加1.8万公里,村民基本能靠公路便捷通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扩大,2019年安徽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377.7亿元,县域消费支出占比不断扩大,显现出非凡的潜力。(二)特色产业引领发展各个县域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经济。皖北作为重要粮仓,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为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怀远石榴、砀山酥梨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内外;皖江经济带凭借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利用合肥的带动作用,发展本地工业,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皖南丘陵地区气候适宜,多产名茶,且自然风景优美,文化颇具特色,尤能体现徽风皖韵,适宜发展旅游业。总之,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正在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力争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小镇、发展文化旅游等形态为补充,加强政府扶持,打响知名度,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三)民生福祉不断增加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数百万建档立卡户的生活明显好转。二是村镇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县域作为城、镇、乡、村的统筹单位,把乡村规划建设落到实处。“快递进村”覆盖率超过八成,“互联网+”助力脱贫取得成效,水电气、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徽省财政支出超八成用于改善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的平均保障标准翻了一番,提高到7670元。四是就業形势总体稳定,在经历疫情和洪水灾害的考验后,政府下发就业补贴、创业补贴、保证线上线下招聘稳定进行,为稳定就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三、经济发展遭遇困境(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首先,安徽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十强分别为肥西、肥东、长丰、天长、无为、巢湖、濉溪、庐江、太和、当涂。其中,合肥下辖5县都位于十强。而县域经济总量排名倒数几名,大多位于皖南或者大别山区。比较来看,肥西县经济生产总值已突破870亿元,并全力冲刺准备迈入千亿大关,人均生产总值逼近10万元;而石台县、黟县、旌德县、祁门县、绩溪县等地区生产总值只有几十亿,利辛县、枞阳县、临泉县、阜南县、寿县、霍邱县等人均生产总值只有1万多元。省内经济发展相差大,受到一定的产业结构、资源、地域因素影响。其次,安徽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不够充分,虽然位于省内榜首的县域在近几年入围了全国百强县,但是位于全国榜单的中后位次,与同处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下辖上榜县域相差较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人才流失严重安徽省靠近江浙沪,按理说承接产业转移、享受政策红利会大大促进经济发展,而现实并非如理想所料。江浙沪的发达反而产生了“虹吸效应”,不管是高等人才还是普通劳动力都流向江浙沪一带。从最近几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来看,除了合肥985/211高校和时下热门的师范、医学类学校比较火热,省内学生也愿意去往外省求学。此外,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志愿城市也是省外。在此情况下,安徽政府也未对人才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个省的人才都处于外流趋势,县域的人才招募更是难上加难。(三)内部矛盾显现安徽省地跨南北分界线,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资源禀赋很容易导致不同区域各自为战,县域发展差异较大,省内细分下来有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大文化圈,各种文化发展怎样求同存异、相互贯通是值得思考的问題。同时,由于安徽省还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省内某些县域的竞争不免出现同质化倾向。那么,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会抢占资源、消费、资金,从而出现恶性竞争、此消彼长的不良现象。四、破解困境,精准施策(一)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首先要认识到发展不平衡是具有合理性的,在把握适当的度的前提下,当务之急还是要谋发展。安徽省南北跨度较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要务。针对不同发展情况的县域要制定特定的措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策。针对县域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肥西县、肥东县等地,要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激发消费潜力,发展第三产业;针对处于中游水平的部分县域,分析县域发展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工业化水平;针对部分长期贫困县域,如黟县、寿县等需要对症下药,深挖特殊优势,弄清制约发展的瓶颈,建立帮扶机制,提高金融扶贫精准度,助推经济发展。(二)留住人才,发展科技政府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牛鼻子”,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着重分析市场行情的首要发展任务,既要招商引资又要广纳英才,二者不可偏废。花功夫、办实事留住人才,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在安徽本地的高校举办专场招聘,留住高素质人才;在省外高校宣传“返皖”工作,为高端人才“返皖”工作提供保障,打造一站式服务,打通人才引进县域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多维度招商引资,加强对创新的资本扶持。既要关注重点难点项目,攻关科创难题;又要关注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最后,着力形成资金、人才、政策、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生态系统,促进财富涌流。(三)协调发展,以大带小受限于较小的经济体量,县域经济虽然涉及完整的社会再生产环节,但不能采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发展模式,应当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发挥特色产业。首先,要肯定安徽省内部的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兼容并包,以产业特色为宣传内容助力地区发展,避免内部竞争;其次,立足地区发展优势,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贯彻考察安徽的讲话精神,以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又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安徽作为”。最后,县域经济发展要学会“借力”,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合肥向北,呈现皖中辐射皖北态势;同时合肥与芜湖可以双核输出,同步发展,形成安徽两大经济圈;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协调地区间的差异,促进县域协调发展。Reference:1梅晓静.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平衡性分析基于聚类分析实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9,34(10):31-34.2窦瑾,陈香,江鑫.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35):35-36.3王小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8,9(05): 59-67.4郑文升,姜玉培,曾菊新,王晓芳. 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收敛分析J.经济地理,2016(05): 40-45+54.5周泽炯.基于因子分析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安徽县域经济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0(03):148-151. -全文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