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构建路径范文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构建路径范文高校实验室是探索新知识、巩固新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新时期以来,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重视程度更高,投入的经费大幅度增长,大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的数量和频率逐渐加大。与此同时,高校频频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比如,2021年10月,江苏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造成2死9伤。这些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忽视了实验安全教育。地方高校受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较低、实验设施较旧、实验经费缺少,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短板”。因此,对地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检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安全意识、维护正常实验秩序、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1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实验室发生事故,人为因素高达58%,而这些人为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伤亡概率达到80%。也就是说,安全意识的丧失和安全教育的缺失成为实验室事故的主要原因。当前,地方高校实验室在安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部门要求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2015年,教育部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督查工作,组织专家实地调查并提出建议,被督查高校要针对建议进行整改并提供佐证材料。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要贯彻落实“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教育,以期让安全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通过观察和调研发现,仍然有部分地方高校的领导、相关院系和学生存在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保障不足、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1)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场地、经费等保障重视不够。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可支配的教育经费不足,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调查表明,仅有一半的地方高校有实验室教育专项经费,12.16%的学校完全未提供经费支持,仅有9.46%的高校有专门用于安全教育的教室。没有场地和经费的支持,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2)重制度建设,轻教育培训。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有一些规章制度,比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应急预案、贵重仪器操作办法等,但在实际中,这些制度相关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制度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装饰品。制度看似很多、很完备,但如果没有通过教育培训入脑入心,制度就没有生命力。1.2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持续性不够系统的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要从整体和宏观的高度出发,从总体的观点来把握系统各要素的功能、行为和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的功能最大化。当前,部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系统性不足,持续性不够。(1)部分地方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缺少宏观规划。有的院校只在新生开学初期进行短暂的实验室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学时不足,且学生刚入学不久,高中阶段实验做得较少,对实验室安全的相关安全知识匮乏,短期的培训教育达不到效果。有的院校是由最先开设实验课的教师花两节课的时间对实验室的安全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后续在课堂或实验室再由老师讲解。有的院校只是在班会上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介绍实验室相关安全知识。(2)有些院校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存在频度低、持续性不够的现象。调查显示,地方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每月一次的占9.57%,每季度一次的占19.38%,每学期一次的占47.71%,每年一次的占16.12%。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要真正学好某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适当的重复记忆,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的。1.3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知识储备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但是,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活动中,往往存在“全校一盘棋,上下一般粗”的安全教育模式。(1)有些地方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问题时,采取开设公选课的方式进行,不管是什么学院、什么专业、什么样的年级,都是由相关的教师采取统一的课件进行教学。而理科专业、工科专业、医科专业甚至人文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属性不同,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这样的培训教育效果就不佳。比如,生物化学类实验室重点要对危化品的各种知识、理化性质、急救措施进行培训,而经管人文类的实验室重点要对防火防电、防计算机病毒等知识进行培训。(2)安全教育的方法单一。多数地方院校是通过理论讲授、请专家讲授、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采取安全实操、情景模拟、应急训练的方式比较少。部分院校建立了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要通过安全知识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考试尺度较松,甚至出现代考现象。部分院校开展了安全实操,但因为场地、经费、时间的限制,导致了学生参与度不足,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一旦发生类似的危机,还是手足无措,无法应对。1.4安全教育师资不足,人员匮乏地方高校实验室一般分为基础类实验室和科研类实验室。基础类实验室一般是由实验中心的专任教师担任,安全教育与教学进度基本同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由专任教师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教师也会在现场进行实验演示和指导,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比较小。但在科研类的实验室,就存在着师资不足、人员匮乏的问题。(1)科研类的实验室往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研究人员比较多且流动性大,管理上往往比较松散,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等现象;(2)由于此类实验室的多学科性,对安全知识的整合程度比较高,尤其是生物基因技术、纳米材料等新领域,能精通几个学科领域的教师数量不多,学生的安全知识来自师生、生生之间的观察和口口相传,这就容易存在安全教育的盲区和“死角”,留下安全隐患。2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当前地方高校面临实验环境日益复杂、实验任务日益频繁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师生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观念,积极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的转变,从系统和整体的观念出发,不断优化安全教育方法,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高校教学与实验的秩序的正常运行。2.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思想上的麻痹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很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违反操作流程和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1)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知识教育与渗透,注重营造安全氛围。美国安全工程师曾提出“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即每300起违章或者安全隐患当中,可能会产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可能会产生1起重伤或者重大事故。要让师生从上到下都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理念,安全教育要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刻刻讲,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要通过大会宣讲、专家讲座、视频播放、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手段,促进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2)大力加强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工作。一些地方高校的制度管理意识不强,制度缺失、制度滞后、制度空白的现象不少,这样就容易出现实验室安全管理无章可循的局面。因此,要对本单位的制度进行立、改、废,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通过制度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主体、程序、职责、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严格制度执行,对违反制度的师生,要采取批评教育、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等方法进行惩戒。(3)将实验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通识课程,并根据课时量给予一定的学分,激发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课程知识的动力。对于理工科和医科类学生,可作为必修课程,对于文科类和经管类学生,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课程的开设可以灵活采用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以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2.2以系统化视角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要克服实验室安全教育“单打独斗”“各管一段”的狭隘思维,树立整体观和全局观,以实现安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1)高校要从体制上构建合理的安全教育体系。从纵向上,要总体上构建“学校学院实验室实验者”的四级安全教育体系,学校的职责主要在于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谋划、全校性安全教育制度建设、部门间教育力量协调、安全教育通识课程的设置等;学院的职责主要在于制定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和教育操作规程、办法、细则,安排安全教育师资和地点;实验室和实验者的职责是具体落实学校和学院的规章制度。从横向上,要整合校外安全教育监管部门、校内设备处、资产处、保卫处、教务处、二级学院等教育力量,合理确定职责边界,形成边界明晰、分工合理的安全教育体系。(2)要压实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教育责任。要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将安全责任的压力传导,形成从上到下,横向到边的责任管理网络,从学校分管领导到学院领导,从实验室负责人到学生个人,都肩负安全教育、遵守制度、规范操作的责任。对于违反责任状的师生,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严肃予以追责和问责。2.3开展针对性培训,改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要切实改变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粗放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1)采取“通识+专业”的安全教育模式,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在实验室安全课程的内容中,要有一定比例的“通识”模块知识,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水电气使用、高温高压及常用设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常识;在此基础之上,要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再加上适当的“专业”模块知识。比如,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加入化学物的中毒预防、气瓶防爆、化学烧伤灼伤、实验室“三废”处理、灭火器、紧急喷淋器、洗眼器等物品使用规程等内容。(2)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采用安全教育方法。传统的安全教育方法,比如课堂讲授、专家讲座、宣传栏、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方法仍然可以采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则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比如,在安全知识的宣传上,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小视频网站、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安全问题的演练上,可利用VR/AR和虚拟仿真技术,学生通过游戏、动画等体验式的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2.4加大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投入,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运行,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1)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投入不足是困扰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因,进行安全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场地、宣传、技术,都必须付出一定的经费。有些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对安全教育常常处于“有心无力”的尴尬状况。所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拨付一定的经费,解决地方高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高校要对教学运行的经费进行合理地调配,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经费要给予充分的保障,须认清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可能要远大于前期安全教育的投入。(2)要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采取“内培外引”的方法组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在高校内部,要通过内部培训、委托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返聘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等方法,做大做优师资队伍;在外部,要以项目和专业为中心,与消防队、医院、防疫部门、安监等部门进行合作,请求他们在防火逃生、医疗救护、生物防疫、安全评估等方面予以知识支持。3结束语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正在进行内涵建设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面临实验体量增加、危险源种类增多、实验师资短缺等一系列挑战。地方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树立系统思维,增加实验安全教育各方面保障,压实安全教育责任,优化师资队伍,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探索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能力方面的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