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气说课稿蓬安县罗家中学胡淑芳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课题2氧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展示、教学评价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教材把氧气作为第二单元课题 2教学内容,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开始认识具体物质及其 变化规律的学习。氧气这课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是本节的第一 课时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对上一课空气教学内容认识上的细化和深化,也为下一课制取氧气从知识和 方法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别的物 质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认知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有意记忆。(二)教学目标1、矢口识目标: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知道碳、硫、铁等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 育它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科 学的学习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和会写相关文字表达式难点:对实验现象及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分析与交流。二、【学情分析】矢口识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的用途,但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 生活中的用途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技能上: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但操作不够规范。情感上:学生目前求知欲比较强烈,思维相对活跃,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三、【教法学法】教法: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贮存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 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展示点评法、分析归纳法等。以教法引导学法,以学 法促进教法。四、【教学准备】氧气性质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的准备(本节课学生在实验室上课,仪器和药品教师课前分组准备好) 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导学案的准备。五、【教学流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置了七个教学环节预习自学,发现I可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展示点评,达成共识”总结反思,巩固升华检测反馈,及时补救课后训练,拓展延伸。1、预习自学,发现问题。(课堂学习的前奏)提示:(上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完成预习案)。课前在学案引领下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注意仔细读图,规范完成预习案。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小组内自查自评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教师可抽查,了解预习情况。(预习自学,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大家想不想知道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 体?它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引出课题 氧气(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3、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课堂学习的重点和主要环节)(20分)自主学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材料:学生根据以下资料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彳(1)氧气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 匚旷(2)氧气的收集方法之一:向上排空气法(左下图)司|(3)氧气的收集方法之二:排水法(右下图)金原芸指导学生描述氧气物理性质:学生在第一章课题 1中的实验1 5,已经观察了氧气的颜色、气味和状态,并且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来描述。归纳总结氧气物理性质(学生描述后用媒体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经过自主学习、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设问】同学们!你们已经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想不想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将通过 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质疑】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都是氧气吗?怎样说明老师手中集气瓶里的气体就 是氧气呢?又怎样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已集满?老师的讲台上现有:一瓶未知气体、火柴、木条、酒精灯,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用实验验证这瓶气体是氧气并且已集满? 探究活动1: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实验探究】上讲台的学生先说明自己的验证方法和验证步骤,然后再实验演示,其余同学认真观 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完成探究案表1。(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和瓶中都能复燃,说明氧气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这种实验方法可以用来检验和验满氧气吗?),得出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氧气的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氧气的验满方 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课件展示答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及结论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耐氧气的集气瓶中(或瓶口),观察现象。教师点拨:助燃性与可燃性的区别。氧气检验和验满的异同。(过度)【提出问题】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氧气 中燃烧呢?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些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探究活动2:木炭、硫粉、铁丝和氧气的反应(难点)说明:实验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现象的描述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刚开始学习化学,实验操作还不是很规范,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因此教师演示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氧化硫有毒,教师演示)。【实验示范】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将燃烧匙由上往下缓慢伸入氧气瓶内(底部有少量水),观察现象是 否燃烧?用燃烧匙将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看到什么现象?再把点燃的硫伸入氧气瓶中,又会 观察到什么现象?仔细观察生成物的色、味、态。引导学生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及实验 现象。【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案表2后,教师进行引导归纳现象并指导写出反应文字表达式。)物质(颜 色、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文子表达式及符号表达式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硫木炭铁丝结论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助燃性),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学生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4、展示点评,达成共识。(课堂学习的精彩。)(10分)【课件展示讨论交流的问题】主要是对氧气性质实验中现象和注意事项的讨论与交流。(1)木炭、硫粉、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2)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先放一些水,目的是什么?能否用细沙代替水?(3)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将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细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4)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再缓缓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交流】小组内或小组间针对上述4个问题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分配展示和点评小组的题号,写在黑板上。)【展示点评】分配任务的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多角度点评,使问题得到纠正和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点拨。展示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修改,形成共识。(通过讨论交流,展示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 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5、 检测反馈,及时补救。(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5分)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当堂达标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答案,组内交换批阅。举手统计出错的题目,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审题、方法、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进行集体研讨补救。6、总结反思,巩固升华。(5分)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我的发现是:我的疑惑是:先由几个学生自由回答,接着由学科班长总结发言对本节课知识技能(了解 *、知道*、或应用* )、学生讨论(参与和热情度)、展示点评(知识和语言方面)、检测反馈(知识掌握和应用方面)等总结 。(改变传统的老师小结的模式,由学生来总结,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强巩固,对难点再次突破升华。)7、课后训练,拓展延伸。布置课后有效训练。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习的重点落在课堂,每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分层次完成对本课时知识的进一步整理和理解,或进行较高层次的拓展延伸,使知识进一步强化和应用。【板书展示】板书展示的目的:突出氧气化学性质,加深学生对硫、铁、碳与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的记忆。课题2、氧气f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丁空气,不易溶丁水、有三态变化。I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助燃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氧气,硫+氧气啤二氧化硫(S) (C2)(SO)L化学性质碳+氧气 土二氧化碳比较活泼(C) ( Q) 、 (CO)铁+氧气蜡四氧三铁(Fe) (Q)(Fe3Q)【教学评价】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1)对学生评价:对本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进行评价。(2)教师自评: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改进方向。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展示、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谢谢大家。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