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学困生”的定义“学困生”是相对“先进生”“优生”的一个概念,目前教育领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顾名思义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它是区别于“后进生”“差生”的一个概念。归纳总结为现代教育的理念中的学困生通常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或存在着不良的内在学习习惯(如较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较弱的学习能力)、或存在外在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明显低于同龄或同级学生的学生。2、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困生在其他方面应有其自身良好的发展或者潜力可挖掘,很多人也认为学困生一定程度上是“大器晚成”。他们智力水平和所谓的“先进生”相差无几,在很多文献和思想观念中认为智力并不是小学生学习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所以学困生本身是有潜力待发掘的,有“大器晚成”和“浪子回头”的极高可能性,这是学困生的特点之一也是教育者对学困生教育的切入点之一。3、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自身原因较差的学习习惯诸如上课走神、多动、贪玩等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是较差的学习习惯表现。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教师的课程教学有既定的规划,即使教学计划中有复习和个别辅导等查缺补漏方式,但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漏学其中一个知识点,导致改知识点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点无法牢固掌握应用,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由此引出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学习兴趣不足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刨除外在环境的因素,他自身就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相对于玩耍和吃饭休息,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再者由于较差的学习习惯,造成成绩无法得到教师和家长、同伴的肯定,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获得成就感,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是厌恶情绪的产生积累。学习基础不牢固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通常来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相同老师的教育下,取得的成绩是有下限,但是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原因,造就了不同成绩的学生,最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牢固的基础只会导致后期的学习越来越困难,从而又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问题的出现。学习能力差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在“醒悟”后想要通过自学跟上“大部队”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瓶颈,成绩一直止步不前,甚者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他们的成绩是在倒退的。这又会引起学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自卑心理正是自己在成绩中得不到肯定,没有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心理产生自卑情绪。从此在学习上缺乏信心,易形成挫败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发展成为逆反心理。(2) 外在因素的影响家庭原因因为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多的留守儿童。有的学生在三年级之后就出现上课期间住校,周末一个人生活,寒暑等长假才能与家人团聚的情况。我校留守儿童占比63%,其中学困生中的留守儿童占学困生的32%。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及时教育与监督,缺失了完整的家庭教育,从而耽误学习。学校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学责任心欠缺等教师原因是学困生成因之一。教育部门教学管理不到位,制度化严重,形式化泛滥,未把学生放教育管理首位,教师教学时间和精力被分散到与教学无关事宜等原因是教育管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社会环境当地社会教育意识不强烈,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舆论也是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教育的态度方面,个别家长被迫于国家的“控辍保学”“义务教育”等政策才“支持”学生的教育。这样的环境会破坏学生对学习的坚定心态。其次是“读书无用论”充斥在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心中,这使得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热情大打折扣,不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直接造就一个学困生。4、根据我们调查得到的“学困生的成因分析”,我们提出本课题。二、研究目标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理论学习,正确把握学困生的成因及其特点,发现学困生发展规律。2、找出我校存在的学困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对症下药,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3、帮助我校学困生走出“困境”,完成我校学困生的向优转化,总结经验,寻找规律,降低学生成绩的低分率,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修正他们的品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4、以我校为起点,总结反思学困生转化策略,促使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方法,重视教学的对策研究,丰富教师教学理论,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5、探索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克服主客观因素,利用现有资源,形成一定理论体系,帮助更多的学困生转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三、研究内容(一)、探索学困生成因1、收集资料,理论学习、探讨学困生形成的主客观因素。2、通过走访记录,资料分析研究,找出我校学困生的主要成因。3、综合分析,探讨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的主客观条件。(二)、探索如何完成学困生的转化1、根据规律,找准方向,抓住重点,研究对策,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寻找有效途径帮助学困生完成向优转化。2、总结反思,探索研究出更优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三)、探索学困生转化中教师的角色1、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探究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扮演的角色。2、经过总结反思,结合农村小学学生实情,形成实际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策略理论体系,并不断推广完善。3、最终形成实际有效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方案办法。四、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xx月-2022年xx月)1、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做好课题计划工作。2、收集整理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研究能力。3、摸排调查,确定我校学困生名单,确定为研究对象。4、针对学困生现状做问卷调查法。家长问卷调查,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中家长扮演的角色。教师问卷调查,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学生问卷调查,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中学生主动性办法。5、走访调查法。走访调查,通过谈话、观察等方法关注我校学困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习惯,寻找他们的特点,找出共性,分析原因。追踪记录我校学困生生活环境,家庭情况,所处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分析原因,根据原因探索对策。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2年xx月-2022年xx月)1、根据方案计划,分工明确,任务计划落实到小组成员。2、收集整理资料,会议探讨分析,得到初步的学困生成因。3、通过收集整理的资料,形成初步理论知识,通过走访调查、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法等得到的数据,会议确定学困生成因及其分类。4、学困生分类按照学习困难程度分为严重困难、中度困难、轻度困难;按成因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根据学习动机分为被动型、随波逐流型、漫无目的型、无学习目的型;按心理特征分为无所谓型、自卑型、骄傲型、懒惰型。5、根据学困生成因及其分类,确定应对策略。第三阶段:课题结题(2022年xx月-2022年xx月)1、归纳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学困生成因的主客观条件。2、形成优秀案例、观察记录表册、论文。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五、研究对象、方法研究对象:我校在校生中的学困生。研究方法:1、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家长、教师和学生处了解我校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形成数据用来探索学困生成因和教师、家长教育策略的规律。2、 观察法,确定学困生名单后,跟踪观察记录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学生所处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突出客观因素的影响。3、比较法,通过客观环境大体相同的两名学困生和先进生做对比,找到形成学困生的主观原因,突出主观因素的影响。4、个案分析法,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对个案中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找出主客观原因,寻找学困生特点。5、谈话法,针对学困生的直接谈话和记录分析;针对教师、家长对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意见。六、预期目标及成果形式1、预期目标:学困生的问题很复杂,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教师无法及时有效的顾忌每个人,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加上小学生较弱的自制力,学困生问题突出又亟待解决。通过研究和探讨,我们能更多的了解到学困生的成因和应对策略,从而使得教师和家长能更好的帮助学困生完成向优转化,同时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的专业性。2、预期成果形式:主要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实验报告、阶段性小结、经验报告、论文,内容包含如下:南阳实验小学学困生成因;南阳实验小学学困生向优转化略;学困生向优转化中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应当扮演的角色;学困生向优转化给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启示;南阳实验小学“学困生”档案;学困生转化优秀案例分析。七、人员分工组长:xxx组员:xxx参考文献:林宇,“学困生”概念只厘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0卷/第10期/第 6 页 共 6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