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6页
第2页 / 共166页
第3页 / 共166页
第4页 / 共166页
第5页 / 共166页
第6页 / 共166页
第7页 / 共166页
第8页 / 共166页
第9页 / 共166页
第10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城中文名称:长城英文名称:TheGreatWall批准时间:1987.12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长城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长城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长城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先秦长城”“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就地取材、因材施用”城墙关城烽火台长城军事意义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文化意义长城的存在,对古代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而在近代,中国人以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围着老去的国度围着事实的真相围着浩瀚的岁月围着欲望与理想故宫中文名称:明清故宫英文名称:ImperialPalaceoftheMingandQingDynasties批准时间:1987.12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故宫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明清故宫的扩展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故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故宫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故宫故宫规模宏大,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达961米,总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由大小数十座院落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有大小宫室9999间半。宫殿四周围有高约10米、长约3.5公里紫红色宫墙。故宫故宫正门外为一条南北狭长的前庭,是进出宫殿的重要通道。由午门入内,便是故宫宫殿群,全部建筑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其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故宫午门即外朝的开端。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体建筑;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故宫乾清门是故宫中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其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两边是东六宫、西六宫,每个院落自成体系,均由前后殿、东西庑的标准格局组成,人们通称这里为三宫六院,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与后妃、皇子、公主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六宫通道故宫内廷中有三座花园:即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及中轴线末端的御花园。出御花园北行至神武门,这便是故宫的北门。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神武门故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珍稀文物的宝库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之瑰宝促进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沈阳故宫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政殿十王亭崇政殿凤凰楼文溯阁莫高窟中文名称:莫高窟英文名称:MogaoCaves批准时间:1987.12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乐尊禅师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遂成巨大的石窟群。莫高窟敦煌艺术的内容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三者结合为统一的整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莫高窟十六国晚期(北凉)的洞窟,显现出明显的西域艺术风格。西魏洞窟开始出现中原艺术新风。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莫高窟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是敦煌艺术发展史上体现变革精神的活跃时期,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莫高窟佛像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和瑞像画佛经故事画供养人画像莫高窟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莫高窟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弄走约600件经卷奥尔登堡拿走一批经卷写本,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莫高窟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大足石刻中文名称:大足石刻英文名称:TheDazuRockCarvings批准时间:1999年12月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大足石刻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处,始刻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至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62年)结束。大足石刻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始刻于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南宋淳佑九年(1249年)结束。大足石刻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公元11271278年)时期,明清两代亦稍有增补。大足石刻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结束。大足石刻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结束。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大足石刻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大足石刻“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龛窟与造像,除历史上对少数雕像肢体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外,未遭受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以确凿文献、碑刻题记为依据,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大足石刻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大足石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中文名称: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英文名称:RockPaintingsoftheSierradeSanFrancisco国家:墨西哥所属洲:北美洲编号:731-013199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7届会议报告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间,曾有一个民族居住在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埃尔比斯开诺保护区内的圣弗兰西斯科山中,尽管这个民族现在已经消亡了,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由于当地气候干燥,而且地理位置几乎与世隔绝,所以这些岩画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岩画上描绘着人类和许多种动物,展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些作品显示出当时这个民族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文化。这些岩画的内容、大小、准确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特别是岩画的数量,都使得该遗址成为这个独一无二传统的最好见证。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位于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这里大部分是险峻的岩石山地和荒凉的沙漠地带,常年干燥高温。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100年公元1300年。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浓烈的色彩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画都放在不能触及的地方岩画中却记录了非常之多的动物种类岩画颜料来自于当地的矿物资源,主要色彩有红、黑、白、黄(极少)。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18世纪的西班牙传教士注意到了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1962年的春天,美国探险作家厄尔加德纳一行探访了4个岩画地点,又乘坐直升机拍摄了另外5个。哈里克罗斯比巴哈加利福尼亚的洞穴绘画大概600年前,这地区居住着一群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人们,一度人丁兴旺。后来,也许是气候原因,也许是过度狩猎使得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也许是瘟疫爆发流行,总之人们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被迫迁走了,文化发展断裂了。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岩画中的好多动物都被一支白色的箭射中,这一点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学者们对新采集的岩画样本做了年代测定,发现其中一些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还有一些则可追溯到7500年以前。必须通过一些年代明确的物品来证实这些岩画的年龄,然后才知道画手们属于历史上的哪个部落,再接着才能探究他们生活的细节,解说画面的含意。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对岩洞的观察表明,岩画中的绘画正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这些岩洞是由原来水或者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浅的冲沟发展起来的,有时大块的火山角砾岩在下部侵蚀地层不能支撑,他们可能会垮落下来,换言之,形成这些岩洞的过程同时也是毁灭这些岩洞的过程。现代的保护者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测定岩洞恶化的速度并采取办法减缓这一过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指产生于1840年以后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太平天国忠王府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