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6页
第2页 / 共166页
第3页 / 共166页
第4页 / 共166页
第5页 / 共166页
第6页 / 共166页
第7页 / 共166页
第8页 / 共166页
第9页 / 共166页
第10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拉 萨拉萨这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拉萨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是前往西藏旅游的枢纽,是西藏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拉萨在藏语中有“圣地”“佛地”之意,长期以来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 拉 萨“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通“寺”与“侍”。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 拉 萨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 拉 萨位于拉萨北郊5公里河谷边缘的曲贡新石器遗址距今约为40005000年,海拔3690米,该遗址出土了1万多件文化遗物和大量兽骨,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拉萨河谷已有人类活动。曲贡遗址下层中还出土了一枚铜镞,铜镞呈扁平形,经鉴定原料为冶炼所得,表明当时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开始跨入青铜时代。拉 萨拉萨城始建于公元7世纪,之前这里叫卧马塘,是苏毗部落管辖的放牧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 拉 萨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开始分裂割据时代,整整持续了400年,伴随公元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的兴起,拉萨成为很多高僧大德弘教之地。13世纪,元朝中央政府把西藏纳入统一版图,元、明中央政府先后在西藏地方扶持萨迦王朝和帕木竹巴王朝,西藏的政治中心一度转移至日喀则的萨迦和山南地区。 拉 萨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册封,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政权,以拉萨为政权的中心,拉萨城市有了新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8世纪,五世达赖到八世达赖时期,西藏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相对安宁,拉萨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在此期间拉萨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动乱,一次是公元1717年新疆准噶尔人入侵,一次是1727年前后藏发生战争,都由清朝中央派兵平息。 拉 萨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派驻驻藏大臣,衙署最早设在拉萨冲赛康。 1757年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乾隆皇帝在西藏实施摄政制度,即在前一辈达赖喇嘛圆寂至后一辈达赖喇嘛亲政之前,任命一位大活佛代行达赖喇嘛的职权,俗称摄政王。195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拉萨,1960年正式设立拉萨市。 库 车库车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阿克苏地区东部,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 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哈萨克、蒙古、俄罗斯、锡伯、满、乌孜别克等14个民族。素有“歌舞之乡”、“西域乐都”、“瓜果之乡”的美誉。 库 车库车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扼居南北疆中部,是阿克苏地区和南疆四地州的东大门,是连接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和五地州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重镇和西域军事重镇。 库 车库车系突厥语译音,维吾尔语地名,胡同之意。“因其地为达南疆腹地之要街,故名。”“库车”一名自古有多种写法,有“丘慈”、“屈兹”、“曲先”、“鸠兹”、“库叉”等。1758年定名为库车。一说,“库车”系古代龟兹语,意为“龟兹人的城”。库 车库车县历史悠久,史称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时西域都护府设于此。唐时安西都护府驻地,五代至宋称龟兹回鹘,元明时期改称亦力巴力,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名库车,设库车办事大臣。1884年设库车直隶抚民厅,辖现沙雅、新和县境。1902年改设库车直隶州,归属阿克苏道,辖沙雅县。1913年改设库车县,1922年隶属新疆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属阿克苏专区,设库车镇。1971年隶属阿克苏地区。 库 车古龟兹不仅是西域政治、经济、佛教中心,在音乐、舞蹈方面也是西域乐舞的杰出代表,早在汉唐时期龟兹就被西方誉为“西域乐都”,素有“歌舞之乡”的美名,2012年3月国务院同意将库车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天宫伎乐图 苏蒂婆 琵琶曲 集 安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 集 安集安历史悠久,至少可溯及原始社会。境内已发现9处原始社会遗址,曾出土大批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及夹砂褐陶器。 “禹平北土,置九州”,此地属齐州;舜分齐为营,此地转营州属。 “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汉初,在今集安设不尔县,治所不耐城(今集安市)。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自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迁都国内城(不耐城音转,今集安市)。自此,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 集 安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南北朝的中原各王朝。公元427年,自国内城迁都平壤。今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 唐乾封元年(666年),唐收复集安,在今集安辖域岭前、岭后分设国内、苍岩二州,结束了集安作为高句丽别都239年的历史。668年,高句丽亡。唐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在今集安改设哥勿州,境内地区设丸都县。 集 安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大祚荣于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建立“震国”。先天二年(713年),唐封其为渤海郡王,“震国”更名渤海,哥勿州暨丸都县渐入其境。 918年,民众以西京鸭渌府为中心反抗渤海,建立“定安国”,今集安仍为桓州。 984年,“定安国”被辽所灭,仍复集安为桓州。改鸭渌府为渌州,桓州(今集安)为辽属县。 集 安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在东北置辽阳行中书省,辖辽阳等7路,桓州属辽阳路东宁府。 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桓州归东宁府。 清定都北京后,今集安在地域上归吉林将军管辖,军事、行政由盛京将军指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怀仁析出各5保共59牌,建辑安县。 集 安1913年,辑安隶属奉天省东边道。192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辑安隶属辽宁省东边道。 1932年6月8日,日军侵占辑安。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1日,又增设通化等5省,辑安县改隶伪通化省。 1946年1月,成立民主政权吉辽省通化分省,辑安隶属通化分省。同年2月10日,通化分省升格为省,属之。 集 安1952年6月,撤销通化行政督查公署,辑安县直属辽东省。1954年8月,辑安县划归吉林省。 1965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3月8日省政府通知辑安县更名为集安县。 1985年2月4日,通化地区行署撤销,实行市管县,集安县归属通化市管辖。1988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4月4日吉林省政府通知撤销集安县建制,设立集安市(县级),直接领导乡镇,所辖地域不变。遵 义 “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国西部的重镇之一,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是国务院列入首批公布的24个有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遵 义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春秋时期,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x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 遵 义元鼎六年(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 夜郎”郡县之名。 遵 义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 遵 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 遵 义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 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 延 安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简称“延”。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延 安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简称“延”。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 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生息。 约在前13世纪,延安属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 春秋时,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延 安战国,延安大部属魏国。 秦汉时,延安属上郡。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 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为延安府。 元置延安路。明改设延安府。清仍设延安府 。延 安民国2年(1913),本境属榆林道。民国24年(1935),9月,延安南北各县分属国民政府陕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 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 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 延 安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 1949年5月,撤延属分区,设陕北行政区.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全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延安县并入延安市。1996年11月5日,设立地级延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宝塔区。 中 山广东省中山市是伟人故里、人文之城。中山旧称香山,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同时也是著名的侨乡,这里处处都是孙中山的印记。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 中 山1152年设立香山县,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 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 中山是一座社会和谐、经济兴旺、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中 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中山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 中 山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20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隋朝开皇十年(590年),中山属宝安县辖地。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属东莞县辖地。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 中 山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位于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战场之一。 澳门原本属于香山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借机在澳门半岛定居。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国门开放,香山开始有学生出国留学。在辛亥革命中,香山是广东第三个光复的县。 中 山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当时位于广州的中华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