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10篇)小学数学下册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66页分数与除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分数,学生并不生疏。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教材支配了两个例题。例1初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应用学问,解决问题,巩固关系的同时,培育他们的探究实力。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学问奠定基础。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相识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究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培育视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实力。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学问的发展改变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情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觉、驾驭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教法、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识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试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经验 (b0)这一学问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四、教学过程 开宗明义,抛砖引玉。 1、把6颗糖,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2、把3颗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块。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简洁的3道题目,但却复习了旧学问,同时又奇妙地引出新学问,抛砖引玉,为下面的探讨埋下伏笔。】 承上启下,初步建模 1、承接前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依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依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块月饼的,借助月饼图可知,1块月饼的也就是块月饼。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依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依据分数的意义,干脆用分数表示结果;其次借助数形结合,奇妙地把除法计算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2、把题目改为: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5名、6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追问:假如平均分给7名、8名、9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假如是b名同学呢?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假如被除数是1,不管除数是几,都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1几的商。初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下面的探讨奠定基础。 深化探究,理解含义 出示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通过“估算猜想验证汇报反馈小结”这几个环节,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34的商。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两个预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 预案1: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就是块;再用同样的方法平均分另外2块同样大小的月饼。这样每人分得3个块,就是块。 预案2: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取其中的1份,就是3块饼的。1份有3个块,拼起来就是1块饼的,即块。 归纳类比,发觉规律 1、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2、把7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把x块月饼,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出算式,视察比较,发觉规律: 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78913981110 2想一想,填一填 完成书本课后做一做第2题,并添加这一道题目 通过=()(),说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互逆关系;通过 提问,“()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导学生思索并得出:因为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所以。 3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471253455 93452316 4解决问题 (1)一位火炬手跑1千米要15分钟,平均每分钟跑几分之几千米?115(千米) (2)假如要重新铺设一块15平方米的主席台,须要41块砖,平均每块砖占地多少平方米?1541(平方米) 5思索提高题:0.72的商也能用分数表示吗? 五、教学预评及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抛承探引”这几个环节,使学生经验了(b0)这一学问的形成过程,较好地构建了除法与分数关系这一新的数学模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而且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本课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使课堂教学充溢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下册说课稿2 一、教材简析 圆柱的相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相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相识了圆柱,能够分辨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究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索和动手操作的实力,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相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绽开图,能依据绽开图推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过程与方法: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究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实力; 情感与看法: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胜利。 三、教学思路 “做数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想让学生在直观相识圆柱的基础上,通过做一个圆柱来深刻相识圆柱的特征,自主获得数学学问。 基于以上思索,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初步相识;动手操作,深化相识;实践运用,拓展延长。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在生活中找寻圆柱,你们找到了吗?谁情愿来展示一下。 李老师也找到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图片) 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呀!为什么要把它们要设计成圆柱形呢?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圆柱没有棱角,很光滑,所以栏杆、柱子要设计成圆柱形;因为圆柱可以滚动,所以压路机、刷墙滚子设计成圆柱形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圆柱有这么广泛的用途,今日让我们进一步从数学的角度来相识圆柱。(板书“圆柱的相识”) 2自主学习,初步相识 接下来,我让学生结合自带的圆柱自学教材第1011页上的内容。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从书本上获得学问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相识圆柱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通过自学,你们都获得了哪些学问?请拿着手中的圆柱来说一说? 依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 两个相等的圆面是圆柱的底面; 四周是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动画闪耀:底面,侧面,高。) 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看:长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 请拿出学具小旗,转一转,试一试。 3动手操作,深化相识 为了突破圆柱侧面绽开图的长和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自制圆柱模型的活动。 同学们:我们现在对圆柱有了肯定的相识,你们情愿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吗?请看活动要求: 要求: 同桌两人为一组,借助课前打算的卡纸等工具,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做一个纸圆柱。 接缝都不要重叠,只需用透亮胶纸粘贴。 二人小组汇报,汇报时请指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各是多少?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每组学生所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对有须要的小组赐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做圆柱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屏幕分两格分别显示) a.利用参照物做 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用圆柱物体做参照物来做,有了实物做参照,能轻松得到两个圆形底面,对于这种做法,我会重点关注他们如何得到圆柱的侧面。 学生可能会实行用卡纸在圆柱上围一围,或者采纳把圆柱在卡纸上滚一滚的方式感受到圆柱的侧面绽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在接口做上记号,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剪下和底面进行粘贴。 b.不用参照物做(也有的学生不用参照物做) 先做底面,后做侧面 有些先画出两个圆做底面,再做侧面,没有参照物,侧面该怎样做呢?通过尝试他们会发觉,用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可以形成圆柱的侧面。那么,这个长方形该做多大才能卷成和底面大小合适的圆筒呢? 先做侧面,后做底面 还有些学生可能先做了侧面,那又怎样确定圆柱的底面呢?假如干脆沿着圆筒底的四周去画一圈,会发觉由于纸筒很软,很难画出标准的圆。底面怎样才能画得又圆又大小合适呢? 不管以上哪种做法,都会促使学生思索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圆柱后,我再组织他们进行汇报、沟通。展示他们的作品,说一说胜利的阅历和遇到的困难。 展示中或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作品: 有的制作特别标准,有的或许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侧面小了包不住、上下底面不一样大、底面和侧面接不上 学生出现的错误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我紧紧抓住这些问题,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探讨沟通,说一说问题出现的缘由和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帮助学生,把所做的圆柱修改完善,体验胜利。 同学们:通过做圆柱,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在做圆柱和沟通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圆柱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很快归纳总结出: 圆柱的侧面绽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做圆柱更深刻地感受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绽开图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在侧面的绽开和围成的过程中,不断经验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实践运用,拓展延长 最终一个环节我分层次设计了两个练习和一个活动。 (1)推断下面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第一个练习是巩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不同的摆放方式下,能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这里有一些做圆柱的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形态不同的圆柱? 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侧面绽开图的长等于底面周长的学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